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以及欧盟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的地位不断崛起,中国看到了区域经济联盟带来的巨大好处,积极地参加到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在中国参与的所有经济合作中,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最为实在,尤其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要道的开通速度在不断加快,待交通网建成后,还将会带来很多新的贸易形式和商机。  相似文献   

2.
英国自1961年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并于1973年加入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以来,"疑欧主义"在英国长期流行。由于欧盟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英国因为移民问题与欧盟矛盾不断。英国"脱欧"震惊世界,必须重新审视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在参与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从英欧一体化进程吸取经验,尽量组建自由贸易区,避免参加共同市场和货币同盟。  相似文献   

3.
近年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剧增,尤其是亚太地区区域经济合作又成为讨论的焦点:“大圈套小圈”的合作特色,APEC的独特合作模式,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扩展,10 3、10 1、中日韩合作方案。面对亚太地区复杂的区域合作,中国作为亚太地区新的经济动力,应积极参与该地区的合作,并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特色,认真研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推进区域内自由化合作进程,不断走向全球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自由贸易区的政策设想及其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贸易区(FTA)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自由贸易的新趋势。作为一个贸易大国,中国非常重视同合适的国家建立FTA。多边贸易体制困境、经济的互补与合作、资源战略以及非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中国对FTA的政策取向。目前来看,中国正大力推进并参与了双边FTA的进程。中国对FTA的政策对亚洲其它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将极大地推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实现亚洲经济发展的共同繁荣,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2001年11月在10+3领导人会议上,中国领导人与东盟各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在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于2002年签订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而在这众多的区域经济合作中,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下简称次区域经济合作)就成为中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环黄海区域国家的经济合作已引起有关国家的重视。本文分析研究了中国在20年改革的进程中,力图逐步建立起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适应国际贸易规范的经济体制和贸易体制的情况,并特别指出加快环黄海区域经济合作的迫切性以及四个方面的促进政策。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从陆上沟通太平洋、印度洋两个大洋,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三大市场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周边为基础、次区域为核心、涵盖东盟和南亚,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性国际合作框架,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正步人协同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下的中国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这两股潮流得到迅猛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正成为民族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一项重要选择。近年来的区域集团化浪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中国已经加入WTO,面对区域集团化的国际竞争,已越来越感到冲击和压力,认识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紧迫性。如何应对区域集团化浪潮,参与区域经济合作,需要我们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一、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经济合作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80年代中后期,美…  相似文献   

9.
变动中的东亚经济格局与“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东亚经济变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周边,积极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构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东亚战略的基本框架。"中国—东盟"自贸区战略不仅是这一框架的具体承接,同时也顺应了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产生了重大的战略效应,不仅稳定了中国周边局势,为中国对外经贸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同时形成了巨大的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积极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
美国实行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输入型通货膨胀。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就要改变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一是在SDR基础上构建超主权储备货币;二是发挥IMF作用;三是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建设区域货币;四是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进入到21世纪的世界,既充满了合作与机遇,也处处是竞争和挑战,世界多级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在国际合作更加广泛的同时,综合国力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与此同时,国内的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新的情况在不断出现。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情况,我们要巩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加快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正在加快。对此 ,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实际上 ,从某种意义来说 ,我国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20年来 ,就一直在准备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各个部门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开始参与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实际上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准备之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那一天 ,从象征意义上来讲 ,就正式开始了加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一个部分 ,或者说是成为整个世界经济主流的一部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之一就在这里。我们加入世贸组织的整个努力…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区域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并行不悖的两大潮流。加入WTO,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契机。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更值得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欧盟内取消关税、统一货币,已经形成相当紧密的经济圈;北美自由贸易圈进展迅速;东盟也是活动密切。 面对世界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迅猛态势,人们不能不发问:国与国之间都能进入类似欧盟这样的紧密合作状态,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还不能紧密连成一片呢? 有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确实有不少问题值得深思,需要从观念上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目前,我国参与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有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曼谷协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上海合作组织等。中国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为我国经济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刘稚 《社会主义论坛》2006,(2):13-14,18
面向东南亚是云南最显著的人文区位特征。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云南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从而构成了云南整合国内外文化资源及其市场的地缘优势,为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在发展云南文化产业的系统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住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将这一区位优势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相结合,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和次区域合作进程,将潜在的:丈化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整个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6.
一、黄河三角洲开发面临“环渤海战役”迅猛发展的大好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区域化、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据统计,世界上目前共有各种区域集团24个,参与国家多达140多个。可以认为,地区发展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挑战,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要在跨世纪的意义上参与国际竞争,进行经济合作,就要有自己的发达地区和较强的集团力量,有自己的“排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外开放、参与世界经济程度的加深,人民币逐渐被亚洲各国所接受并成为可流通的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也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但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我国经济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负面的效应。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需要尽可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正确选择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国际形势及中法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在21世纪的经济、文化重要性已得到世界公认。当前,法中关系发展良好,双方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不断推进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超越单一的经济思维,建立了文化互信。欧洲一体化进程不会停滞。欧洲各国要向公众解释政府的意图,使公众理解合作带来的是经济发展,而非本国文化特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30余年里,中国成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基本稳定,显著增加了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支持和参与。中国的渐进改革、减贫经验和民族关系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转型国家提供了新的政策启示,中国不断增强的世界贡献及其推动的南南合作,也正在悄然改变国际体系的演变进程。作为对当前日益紧迫的世界发展与国际治理问题的回应,中国模式显示了其巨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及对外辐射力,为中国赢得了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中缅两国“胞波”情意源远流长,互信合作堪称典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突飞猛进的当代,抓住机遇、深化合作,增进友谊、扩大共赢,是中缅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借鉴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建立德宏一木姐边境经济合作区,推进中缅经贸和谐发展,是实现这一共同愿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