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临安市太湖源头龙须沟景区所在的白沙村,绝壁耸峙,悬瀑飞流,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砍伐树木,山区的环境遭到破坏.1988年,一场暴雨几乎冲垮了那里的房屋和道路." "痛定思痛,白沙村开始优化产业结构,走上了保护环境、发展旅游的生态建设新路.政府鼓励村民凭借独特的生态优势发展农家乐,投入扶持资金统一建立高标准的污水处理系统,使白沙村成了知名的生态旅游景点.近年来,白沙村靠农家乐收入就有2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
浙江农村山水风光秀丽、农耕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农家乐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各地城乡居民都可以十分便捷地享受到农家乐服务。来自浙江省农办的一项数据显示,到2006年9月底,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1976个,接待游客2985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9.42亿元。感受农家乐时代,不经意间成为浙江人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浙江农村山水风光秀丽、农耕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农家乐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各地城乡居民都可以十分便捷地享受到农家乐服务。来自浙江省农办的一项数据显示,到2006年9月底,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1976个,接待游客2985万人次,营业收入达到19.42亿元。感受农家乐时代,不经意间成为浙江人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颜越虎 《今日浙江》2012,(18):58-58
前不久,一部飘散着油墨清香的特别志书——《白沙村志》,运到了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村民们奔走相告、兴奋不已。同时,远在北京的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和专家们收到这部90多万字村志后,评价说这是浙江农民创造的一个文化传奇。  相似文献   

5.
王坚 《今日浙江》2005,(16):36-37
白沙村发展三部曲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位于太湖水系南苕溪源头、临安市与安吉县交界处。白沙村区域面积801.93公顷,其中林业用地746.6公顷,耕地面积10.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6%。概括白沙村的发展,经历了卖山头、卖山货、卖生态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白沙村农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砍木材、烧木炭、卖柴禾,然而村民并没有因此富裕起来,到1987年,村民人均收入仅为814元,当时流行着“白沙村的木头不如青山的石头”的说法。更可怕的是,由于农民过度采伐森林,大批天然林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洪涝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这种靠砍…  相似文献   

6.
王先文 《创造》2002,(8):37-38
1998年初,西山区开始试办“农家乐”旅游,99年树立了15个样板户,正式推出后迅速发展。至今全区开办“农家乐”已近200户,2500个床位,“农家乐”已成为西山区农业生态旅游的龙头产品和近两年来昆明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新热点。实践证明,发展“农家乐”这个旅游业大家庭中的小项目,不但闯出了一条农村山区、半山区既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推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基本经验——小项目推进大产业1、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1)带动了配套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为“农家乐”…  相似文献   

7.
数据浙江     
今年是我省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这一工程的最后一年,各地加大了领导力度、工作力度和扶持力度,围绕低收入农户增收这个难点,通过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短平快”种养项目、发展来料加工和农家乐等产业,帮助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取得了明显成效。从现在的进度看,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07年“80%以上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等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吴建东  郭潘 《中国发展》2012,12(4):12-17
该文介绍了琼山区近年来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按照“以海榆东线为轴,建设百里‘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繁荣、生态文化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的文明生态村长廊”的思路,坚持“四个结合、四个为主”的工作方法,全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现状。该文指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文明生态村机制建设与农村形势发展不相适应、文明生态村存在巩固提高和后续管理问题、“农家乐”乡村游缺乏引导和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该文从政府和村民两个角度给出四点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9.
沈志强 《今日浙江》2006,(17):30-31
近年来,衢州市依托山清、水秀、空气新的地处钱江源头独特自然生态优势,以原汁原味的生态型“真山真水”为主题,大力发展以“看农家景、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把农家乐开发成城市居民休闲的“天然氧吧”,“农家乐”已成为衢州山区农民增收脱贫的一条新途径、山区生态富民的一种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影响农民增收的矛盾,从实实在在的增收中激发了山区农民保护生态的热情和自觉性,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民生态致富的新型之路。以今年“五一”黄金周为例,衢州市30多个“农家乐”景点,家…  相似文献   

10.
发展浙江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景淼 《今日浙江》2010,(16):32-33
建设生态文明,农业是重要基础,必然要求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最大化。同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部署的内在要求。“十二五”时期,浙江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为主平台,重点实施好“四项工程”。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本质要求。通过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学习,对运用科学发展的原理,促进有浙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徐震 《今日浙江》2013,(8):50-51
新世纪以来,我省以生态省建设为龙头,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相继提出了"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等一系列战略目标,这三者一脉相承、互为一体,是我省环境保护实践和认识的重要结晶,昭示着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脉络和方向。"绿色浙江"代表了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生态浙江"是生态立省方略的目标归宿,"美丽浙江"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外在表现。厘清这三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蓝蔚青 《今日浙江》2013,(11):30-31
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凸显出来,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进军号。2002年6月,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绿色浙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战略目标。同年12月,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吴坚 《今日浙江》2012,(23):28-29
开拓伟大事业,需要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为发展中的浙江注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海子 《观察与思考》2006,(24):18-24
<正>1.金华永康:江南渔村生态园江南渔村是集田园风光、休闲娱乐、乡村度假、民俗文化、风味品尝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农家乐项目,以绿色、养生为主题。目前占地50000多平方米,可同时  相似文献   

16.
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是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浙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卞吉安 《今日浙江》2013,(23):53-53
近年来,宁海县积极借助“中国旅游日发祥地”品牌,紧扣“县域大景区”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开展双“千百十”工程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不断提高法治水平,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目前全国各地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实践看,在立法、执法、司法领域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明确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予以完善。近年来,浙江省在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需要从战略视角进行统筹考虑,根据"重点突破、全盘推进"的思路,在立法、执法、司法各个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农家乐"现象自产生之初就与农村宅基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此出现了"农家乐"用地与农村宅基地混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宅基地的法律性质和"农家乐"中占用农村宅基地进行经营存在的法律问题,并针对我国当前"农家乐"发展的现实,提出了几点法律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广丽 《传承》2008,(22):112-1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各级党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界定了"农家乐"的内涵及产生发展,并以龙胜县A村为例,提出了"农家乐"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指出开发"农家乐"旅游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