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走浙江大地,常常惊叹于浙江农民的创业激情和农村迸发的活力. 如何让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和蔬菜?如何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去创造更多的财富?浙江人成为探索的前行者. 连片的高产粮田、连绵的大棚设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土地流转的主载体,"两区"建设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大学生返乡务农,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纷纷登场,新型农业主体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角.  相似文献   

2.
全国广大地区的农民正在开始春耕或准备春耕,为国家和自己生产大量的粮食和其它农作物。广大农民都了解增产粮食的重大意义,也看到两年来国家所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的政策对于农民和全国人民都是必要的,有利的。伹也有许多农民不知道:每年国家究竟要向他们征购多少粮食?他们生产的粮食,有多少归国家征购,有多少归自己支配?答复农民的这个问题是必要的。这对于提高农民的增产积极性有极大的关系。农民「摸了底」,才不会误以为他们生产得愈多,国家收购得愈多,农民所得的利益不够大。这就是说,国家每年征购粮食的一定的数目应当在春耕的时候就预先向农民宣布,好让农民根据这一点订出  相似文献   

3.
殷耀  任会斌 《半月谈》2004,(19):0-51
金秋时节。秋粮丰收捷报频传。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出现双重转机: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几年持续下滑的颓势,实现了年初的预期目标;农民收入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得以改观,上半年农民收入增幅超过两位数。如何持续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好势头?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指出,关键要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从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入手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8,(7):60-62
"尽管各种形式的‘米袋子’工程,总是不断地成为各地领导的政治表达,但是,不可忽略的事实是,眼下,许多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已消失殆尽,他们宁肯离开土地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城市打工。如此,粮食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这让我们意识到,惟有爱护粮农,才会有"不惧"粮荒的底气。  相似文献   

5.
粮食生产机会成本下降和缺乏鼓励农民追加土地投入机制是我国粮食生产自一九八五年跌入低谷后,又两年减产两年徘徊的主要原因。而现行的“三挂钩”和鼓励农民追加土地投入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粮食生产萎缩的局面。作者在分析了这些措施的利弊得失之后,提出了用“财政和消费者共同负担”的分散风险机制,来补偿工业品价格上涨给粮农所造成的利益流失;还提出了采用以公有制为基础、以投入补偿为特征的“新型土地制度”,鼓励农民追加土地投入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重点抓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这两项工作。如何增收?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使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的增值利润。如何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体系?要居安思危,巩固粮食生产基础,建设商品粮基地,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胡新民 《政策瞭望》2012,(12):51-54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总目标,从农村发展看,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就是既要让农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农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认识"两富"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以"文化乡村"为载体、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如何创新机制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新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 政府出钱农民种田?“清明下秧,勿用问爹娘”。以往,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浙江的每一位农民此时此刻都别无选择,唯一可做的就是把前一年预留的早稻种子播散进新翻的土地。这是一条千百年来都未曾改变过的“铁律”。粮食的严重短缺,曾经让中国历史不堪重负。毋庸置疑,在生产力水平和人资矛盾的双重制约下,农业理所当然的首要任务是确保“粮食安全”。这是一条不可触摸的“高压线”。多少年来,政府指导农业也毋需  相似文献   

9.
1、国家资源分配问题在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所有曾被小心翼翼绕开的问题,已累积成今日无法避开的社会矛盾。2、粮食问题“粮食生产事关全局”。中国粮食的大波动式危机,往往是由重工轻农、损农引起的。未来5年,中国粮食会不会出现大波动式危机?我们有什么对策?3、国有企业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继续延误将使中国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国有企业是盈是亏?国有企业是否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的目标?15年后,中国国有企业会是怎样?4、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如何重新唤起中国农民在80年代初期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10.
《意见》出台背景1997年以来,浙江各地基本完成了以延长承包期30年为核心内容的二轮土地承包工作, 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和完善,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奠定了制度基础,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发生在少数地方,但农民群众反映强烈,如果不妥善处理,将会影响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长期稳定,影响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影响农用地资源保护和粮食生产安全,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韦蒙  潘玉曼 《当代广西》2010,(11):17-17
平果县属于典型的大石山区,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发展缓慢一度是平果县农业农村工作的真实写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平果县的耕种土地面积有减无增,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刨出更多的“金子”,帮助农民增收,成为平果县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2.
深化农村改革 稳定粮食生产 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是认真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工作,明确宣布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继续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  相似文献   

13.
陈晨 《当代广西》2008,(16):50-50
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广阔农村,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我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把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其中,既有粮食生产补助政策和农机购置补贴,又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建立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户供养体系等等。这些惠农政策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进发出更强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5,(6)
<正>赤峰市是粮食生产大市,玉米是赤峰市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产量占赤峰市粮食总产量的85%左右。今年赤峰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玉米产量也高于上年,农民玉米出售情况怎样?玉米价格如何?带着这些问题,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对全市玉米销售情况进行了调查。一、玉米价格明显下跌,出售进度慢于上年据赤峰调查队抽样调查,截至2015年12月初,赤峰市农民销售2015年秋粮玉米(含水分在20%-24%之间)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8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每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突出矛盾是土地问题,而土地问题的关键又涉及农民对土地的权益。改革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已成为当前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推进"公交优先"战略,让百姓出行更价廉便捷?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督促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基层、普惠到农民?如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使更多学子及其家庭得益?如何振兴中医事业,造福人民?如何关心特殊群体利益,解决好落政后代经租侨房问题……半年来,  相似文献   

17.
我的家乡四川阆中市江南镇位于嘉陵江边的川北农村。这里山青水秀、物产丰富。可是在只注重粮食生产、农村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的情况下,农民的责任田里几乎全是粮食作物。粮食是丰收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也解决了,可是人们的经济收入增幅很小,甚至增产不增收。 如何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如何能实现小康?世世代代靠种粮为生的农民们眼睛开始瞄向市场,在“变”字上做文章。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江南镇镇长带领农技员和各村干部奔赴四川水果蔬菜基地龙泉驿一带考察,又到浙江、江苏一些果蔬市县取经,引进水蜜桃、优质葡萄、脐橙、广柑等…  相似文献   

18.
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扶持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你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拿到了吗?"当农民还需要证书?当然,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证书,还会根据你的工作经验和种植规模评选出初级、中级、高级不同的级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健全农村创新创业"双创"促进机制,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工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浙江》2007,(13):5-5
行政机关公务员五类行为将受到严查;浙江发布首批节能强制性地方标准;让更多农民通过合作社创业致富;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热点,各界都在思考。从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经过上百年努力,农村为什么还不富,农民为什么还较穷,农业为什么还不能象工业和第三产业一样成为投资和利润追逐的热点?关键在于土地的价值。农村和农民最大的财富是土地,但这只是潜在的财富,如果效益低,还会变成包袱,如土地抛荒。沿海的农民为什么先富起来?主要是依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