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国宪政生成的基本障碍、条件与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宪政生成的基本障碍在于我国社会宪政基因的缺位和反宪政基因的遗存 ,从而使我国宪政的生成非但先天不足 ,而且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培植宪政基因和消除反宪政基因的经济土壤是市场经济建设 ,法律条件是民法的完善 ;我国宪政生成的基本路径必然是政府推进和社会演进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宪政是法治的高级形式。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民主是宪政的基础,法治是宪政的载体,人权是宪政的目的。宪政包含民主、法治和人权三个基本要素,宪政民主就是以宪政主义为根本的民主制度,宪政决定法治,宪政和法治必须是以良法为前提,良法之关键在于宪法的至上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宪政建设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乃是西方近代政治智慧的结晶,已成为人类精神的一部分。但是宪政之于中国可以说还只是光荣而艰巨的梦想,要在中国实现宪政绝非一期之功。中国宪政建设应积极培育宪政文化,切实加强公民权利的保护,有效规范执政党建设,在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方面做到①设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②补充宪法监督内容;③设计可操作的宪法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4.
宪政是民主运动的产物,是民主的宪法化。宪政是实现法治的前提和基础,但不等于法治的完成。宪政的实行离不开议会,而议会的顺利运行则有赖于政党。一个国家的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伴随着这个国家的政党的逐渐成熟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学术界对宪政的若干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宪政的定义。从宪政的定义出发,揭示了指引宪政进步的一些基本的、具有普适性的原则,进而论述了经过历史的蒸馏而沉淀于宪政中的共同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6.
从共和、自由、法治看西方宪政的理论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宪政是一个限制政府权力的政治制度.它建立于共和主义、自由主义、法治主义等理论基础之上.共和主义强调天下为公、谋求共同福祉;自由主义主张自由与权利以及对少数人的尊重;法治主义要求政府守法和违宪审查.三者共同支撑起西方宪政大厦.  相似文献   

7.
宪政是一种通过制定宪法划分政府和个人行为的界域,以实现保障人权为终极价值的制度。胡适、罗隆基、张君劢、萧公权等民国时期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中国宪政思想史上的积极倡导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和历史资源。他们对与宪政建设紧密相关的人权、法治、公民素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考察并反思民国时期的宪政思想为当前的宪政建设仍具有一定启示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宪法之于宪政以及宪法、宪政、宪法关系间之交互关系,是近年来中国宪法学界广为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宪法为何物,宪政系何义?宪法学界的探讨和认识在不断深化。宪法是民主国家之政治根本组织大法,是法制体系中的最高法与“先行之法”;宪政是民主政治的宪法范式化、是宪法规范下实践中的民主政治运作模式;宪法关系是宪政主体之间依一定的宪法事实,依宪法规定而发生的宪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亦即宪政权利(含“权力”)与宪政义务关系:“法治”系由宪法、宪政派生而来,其基本价值与实证精神系由“宪法关系”实践之所彰显和承载。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宪政追求已历百年 ,考察制宪史与著名人物的法制观念 ,发现中国宪政史与富强诉求密不可分 ,宪法曾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也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宪政追求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 ,宪政本初意旨即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常常被忽视。也正基于此 ,人们宪法观念的形成 ,也常常被漠视或误导。宪法观念的缺失 ,真正与宪政直接相关的民主自由的追求的匮乏 ,或许正是中国宪政追求历经百年而仍未真正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宪政实践因政治浪漫主义而陷入认识困境,因工具理性而陷入宪政价值的贫困,因理想与现实的背离而陷入宪政运行的苦境。近代中国的宪政梦虽然一再破灭,但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并成为当今和未来中国走向宪政文明之路的基础性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