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有资本逻辑在经济基础层面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运行规律,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阶层分化与整合的核心概念。社会阶层分化与整合内生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资本逻辑是新的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动因,而公有资本逻辑则是新的社会阶层整合的制度依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有资本逻辑决定了新的社会阶层整合模式的前瞻性和动态性特征。新的社会阶层整合需要全面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保持阶层分化与整合之间的适合张力。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过程本质上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在城市社区层面,随着单位制逐渐解体,城市社区进入了后单位制时期.并表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治理形态从“管治”到“自治”、邻里关系从“解体”到“重构”、社会阶层结构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分异与隔离。  相似文献   

3.
陈伟 《学习与实践》2023,(4):121-130
囿于偏离中心的城市空间规划,保障房社区似乎天然面临着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和资源分配差异的“极化”,直观影响着居住福利的再分配。基于对保障房社区走向社区融合抑或分化的问题考辨,本次研究从空间视阈出发,对多维度的空间意义及与其紧密关联的居住福利风险肇因进行了学理分析,以“空间再造”作为中介理念,进而提出“服务型社区资本建设”下“阶层-空间-福利”进行三方联动的可能,从而在融合角度达致保障房社区对“空间生产”和“空间消费”的双重需求。由此,本次研究甄选南京市D保障房片区作为相对独特且典型的一个空间治理单元,分别从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出发,将“融合抑或分化”的思考嵌入对社会空间分异和居住福利治理的扎根式论证之中,希冀归纳出有别于常规型社区治理、旨在追求兼具社会公义与市场效率的新的空间治理范式,为国家或地方风险治理提供具备时效性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阶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就社会阶层结构而言,哪个阶层的分化最大 ?   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其“巨大”体现为改革已触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其“深刻”表现为事物的变化已经从表层向深层、从局部向整体、从要素与机制向结构层面纵深推进。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变迁中,社会成员的角色、身份、地位的激烈分化与重组是这一变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调整、大重组。其中农民阶层的分化最显著,最引人注目。多样化的从…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开福区属中心城区,非公有制经济相对发达,中介组织众多,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资源丰富。我们提出了“统战部门指导、街道实施、社区落实”的总体要求,把工作重心落在与新阶层人士有紧密联系,具有团结引导新阶层人士抓手和能力的街道,拓展出社区统战工作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整合模式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整合模式是多元双向契约性的整合模式.整合实质是国家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对高度分化、高度异质性的过渡中的现代城市社区,依据以人为中心的繁荣社区、发展社区的目标模式,通过制度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等手段,将其一体化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在社会转型、社会体制改革、社区结构分化的条件下,社区整合模式重新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兴盛传承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得以安定集聚的精神内核,更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从文化层面研究民族凝聚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民族凝聚力问题的本质,这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民族凝聚力是以民族为载体的文化认同,当代民族凝聚力提升面临着新形势和新的挑战。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能够增强民族的文化凝聚力、向心力。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通过整合、聚集文化资源,以形成持久、强大的文化认同,使民族凝聚力获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发展是当代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特征.我国社会中间阶层既具有一般社会中间阶层的历史共性,更具有中国独特的发展逻辑,并在经济地位、政治行为、文化品格、阶层意识等方面体现出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发展特征,从而与其他社会阶级阶层区别开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生的和谐与大同构成了传统中国文化内在价值与社会管理的核心要义,也确定了中国社会阶层整合实践的目标与方向,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学如何面对与适应西方文明现代性潮流并探索与实践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转型与重塑的全部内容.以“理义”流变为核心的文化融通与中国社会结构的整体变迁密不可分,同时受到源自不同时期国家政权建设的影响,作为嵌入在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中的核心文化思想,儒家文化已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日常性、大众化与包容感是当代中国文化融通的明显特征,并贯穿与弥散于整个中国社会,现代性与民族性构成传统文化转型的内在目标,以文化融通为内涵社会建设将为重新认识与反思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阶层结构变迁与阶层关系整合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阶层利益整合问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云霞  赵雪飞 《前沿》2010,(14):149-151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推动着阶层结构的新变化,目前新的阶层结构正处于成型时期,阶层关系的复杂性、阶层利益的分化与冲突影响和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为此,整合阶层利益,协调阶层关系是推动社会向着和谐、健康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而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各种利益关系、社会矛盾进行不断调整和处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中国公民政治文化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公民政治文化具有一致性,表现在领袖阶层与群众阶层的一致以及各地区、年龄、文化程度、民族及性别等方面的一致;但同时也存在差异性,这也表现在上述各方面,认真分析研究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整合社会力量,保持社会稳定,在21世纪顺利实现我们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机械整合性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分化,社会获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社会发展而言,社会分化也有两重性,一是发挥着积极功能,属正向度的分化;二是对社会发展不利,属负向度的分化。目前中国社会负向度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社会分化不够,社会分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二是社会分化过度,整合不足。当今中国最需要警惕的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负向度分化。经济层面负向度分化表现为断裂,社会层面负向度分化表现为失衡,文化层面负向度分化表现为疏离。我们的社会必须做出相应的、灵敏的调整,有效阻止负向度的分化,以利于中国现代性的生成及现代化的发展,进而实现我们所说的理想型社会,即高度分化与高度整合相融汇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研究项目——“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目前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专家们通过大量详实的调查数据,对当代中国社会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了十大阶层。这十大阶层是: 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  相似文献   

14.
论整合多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日趋多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刻的社会变迁之一.当价值观分化到一定程度,对多元价值观的整合就必然提上议事日程.整合多元价值观的月的,一是建立广泛而稳同的社会基础;二是实现对社会的有效领导.整合多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建立什么样的理念或指导思想,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实现这种理念或指导思想.吸收一定的普世价值,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应成为我国整合多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只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这两个关键的整合途径,我国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建设就会取得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小康社会不只是一连串的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和社会改革方案,在更深的层面上,它还是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民众的一种文化诉求和价值取向,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中国传统文明和世界当代文明的结合点上,对当代中国的一种价值整合和文化重塑."小康文明"最基本的价值特征是倡导富裕,倡导务实,倡导和谐,倡导民本;最基本的文化意义则是它的民族凝聚力,文明整合力,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充实和展示.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与时俱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果 《理论月刊》2004,(1):16-19
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先进文化必须随时代变化不断获得新的内涵、新的形态和新的活力。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才能真正把握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只有忠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才能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建设者和促进者,从而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真正代表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当前的中国社会仍是一个等级、阶级、阶层三种成分同时并存的社会,由等级结构、阶级结构向阶层结构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社会结构变迁的主要内容。转型期社会结构可以从社会、社会单位和个人三个层面加以考察。其中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社会基层单位,本应属于社会单位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阶段,即“业缘单位”,但它目前仍带有许多血缘和地缘的痕迹,集多重功能于一身,导致其成员的低水平流动和单位内部的过度整合,使现代意义的阶层分化受到严重阻碍,因而成为改革的重要对象和最关键、最敏感的部位。作者认为,传统与现代两种思维和行动准则并行不悖,形成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二元结构”,因而传统因素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问题成了转型期社会结构变迁中持久起作用的因素和主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社会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中产阶层在社会学中有着悠久的学术历史。它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被赋予不同的理论内涵和解释,并在政策层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中产阶层具有新和旧的分别,中产阶层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一些经验发现挑战了传统的阶层定义和分类。"新"是一个辩证的概念,具有相对性,并在不同历史和语境下存在区别。通过梳理西方新中产阶层的理论讨论,本文考察了当代中国语境下新中产阶层的概念流变及其发展趋势。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许多中青年从业者成为中产阶层新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经历了辉煌的古代、屈辱的近代、动荡的现代、崛起的当代,历万世而不衰,为举世所瞩目。邓小平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铸造了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民族之魂、国家之魂。他将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因素注入民族精神,形成当代以爱国情感为根基的民族精神,“走自己的路”为主轴的民族精神,整合中外文明、蕴含现代理性的民族精神。陶铸这种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永恒主题,是国民道德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20.
社会新阶层的出现和形成,导致了中国当代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文化转型,并影响着现代文化格局的形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市民社会"的理论模式,分析社会新阶层形成的文化影响机制,研讨社会新阶层的特点及对21世纪中国先进文化现代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