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民主是我国司法改革的前进方向,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实现司法民主的主要方式之一,应充分发挥陪审员源于民众,代表民众的优势。我国存在传统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冲突,导致现实中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缺失。为培育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不仅要融合有益的传统法律伦理精神,还要加强现代法治精神的宣传教育。法官制度与司法民主与公平正义在逻辑上是紧密相连的。时下的法官制度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遴选与任免上的不尽科学等。完善法官制度要提高法官的准入资格,增强司法独立性,打破按照行政区划设置司法机关的局面等。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制》2013,(15):32-33
1.强化司法权威,为公正司法增强社会效应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司法公信建设”,实观“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对于提高司法公信力,我的建议是:1.推进法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法官是法院运行体制的最核心部分,是公正司法的最关键因素,法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司法公正。国家应严把法官的准入关,加大法官的培训力度,健全法官的考核机制,完善法官的职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法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司法公信力提升是今年"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以来的热词。近年来,上海二中院在推行司法公信力建设中,勇于实践,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由诚取信、由公取信、由明取信、由能取信、由廉取信、全面建设"的阶梯式发展道路。该院从2010年开始,主动邀请法学专家、学者、法律院校师生、律师等专业人士,在全市法院率先开设"法律志愿者窗口",每周一、三、五义务为来访群众、诉讼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活动,窗口常常"人气爆棚"。  相似文献   

4.
公开重铸公信 2013年7月2日,“上访妈妈”唐慧案二审。庭审结束后,唐慧走出法院,她背后的四个字“公正司法”显得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5.
法官制度改革是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改革的进程离不开现代司法理念的指引.现代司法理念的根本含义是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其对法官制度的要求就是法官精英化和法官独立,因此,应当从法官的选任和职业保障两个方面来改革我国的法官制度.  相似文献   

6.
●法官的职业化、专业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司法正义的基本要求 ,也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法官的职业化、专业化有利于辩论式审判方式和主审法官制的推行●法官职业化与专业化有利于防止司法腐败所谓法官的职业化是指法官不仅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国家公职人员的职责 ,而且更重要的是属于特别职位 ,以特殊的工作方式 ,实现特别的职能——法律裁判职能。法官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 ,依法行使国家的审判权 ,他从公正的、超然的国家职能第三人的位置 ,以高洁的品德、渊博的学识、清晰而理性的思维、明察善断的能力以及相当的独立性 ,并同…  相似文献   

7.
现代司法理念的基本含义现代司法理念对法官制度的要求现代司法理念与法官制度对于特定的司法制度而言 ,司法理念即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实际运作的理论基础和主导的价值观 ,同时也是基于不同的价值观 (意识形态或文化传统 )对司法的系统思考。当然 ,不同时代的司法理念也会因社会环境和人们普遍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对于现代司法理念的具体内容 ,目前还缺乏统一和明确的界定。不过 ,随着一系列国际人权公约的推广和适用 ,其中所包含的有关现代司法制度的一些最基本的准则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承认和遵循。目前 ,国际上普…  相似文献   

8.
现代司法理念被人们赋予了时代的新意,使其更贴近现实的生活,成为活的司法理念。本文结合中国的司法制度和实际国情,就“法官独立”这一现代司法理念中最基本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上下级法院关系、合议庭及审判委员会三个方面出发,指出中国“司法内部独立”——“法官独立”的现状及存在的障碍,试图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下找出通过法院自身努力就可实现的改良措施。笔者深知,如果司法机关尚意识不到自身独立的重要性,不能尊重法官的独立,又何谈要求来自外部的尊重。法院内部改革的过程同样也是法院自身增强独立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睿 《人大论坛》2009,(3):24-25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对司法机关及其司法行为的信服度和对其公正性、法律权威性的评价。通俗地说,就是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及其司法行为的信任程度。司法公信力越强,人民对司法的信任程度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龙利硕 《人大论坛》2011,(11):46-46
近日,贵州省锦屏县人民法院敦寨法庭的法官和当地派出所民警联动司法,成功化解了一起邻里纠纷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论法官职业化是司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林 《理论月刊》2003,(10):93-94,138
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是“公正”与“效率”,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保障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在司法改革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法官是司法活动的灵魂,实现司法改革目标必须有合格的法官作保障。法官职业化将对我国司法改革发生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开庭前法官要宣誓,不应穿着制服进入餐饮及娱乐场所,接听电话时应先问候对方,并自报家门……”。一份贯穿法院工作人员在审判和其他相关活动中应注意的礼貌、仪表、礼节、仪式、程序等的我省首个文明司法礼仪指南日前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出台,并下发全省各级法院施行。  相似文献   

13.
司法责任制有两种含义、三种制度形态。我国现行司法责任追责机制存在追责事项不统一、追责机制不完善、追责内容不公开等问题。在司法责任追究上,要贯彻宽严相济、程序正当、团队分工、符合司法伦理原则。我国司法追责及惩戒机制的完善应从六个方面开展:追责事由明细化,追责渠道系统化,追责程序科学化,追责结果多元化,追责机制运行公开化,法官权益保障协同化。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在司法领域中的着力点。构筑司法公信力需要从社会治理高度对司法运作机制予以重新审视。合作司法是社会治理谱系下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在司法中的体现。降低司法成本和实践司法公正是合作司法实践路径中的两个向度,统筹两者是合作司法之于司法公信力的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15.
司法裁量中法官的道德情感不可避免,且可在社会契约理论中寻找到其正当性根据。司法裁量中,法官通过判决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感可作为正义冲突时的价值导向,引领公众的生活目标。但司法裁量中法官的道德情感也存在消极性,我们似乎只能寄希望于法官个人素质的提高,以保证法官的道德情感的发挥是在遵守法律规则的前提下运用。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3,(12):40-41
陈光中、龙宗智在《中国法学》2013年第4期撰文《关于深化司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提出,一是深化司法改革必须遵循司法规律,即:严格适用法律,维护法制权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严格遵守法定正当程序;司法的亲历性与判断性;维护司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是司法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二是确保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司法机关主体的法官,是司法机关的细胞,法官的司法能力直接体现了司法机关的司法能力。根据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80%以上的案件均由基层法院处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法官准入条件不高.特别是基层法院,法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法官司法能力欠缺是非常突出的现实问题,这与法院加强职业化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度存在着差异。如何提高基层法院法官的司法能力已经成为基层法院抓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21):21-22
近日来,浙江张氏叔侄冤案、萧山五青年冤案、福清纪委爆炸冤案的相继曝光,弓I发媒体和学界对错案以及司法公信力话题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法官良知是司法公正的原动力。在司法裁判这一双重认知系统中,法官良知是道德美德的表征,是职业伦理的内化,还是司法裁判的终极依据。将法官良知界定为兼具主客观因素的“主观良心”不会有损司法裁判的客观性。准确把握法官良知的主观性特征,可以在过程、结果两个层面保证裁判客观公正。法律文本的天生缺陷需要法官修补,修补效果取决于法律底线(合法性)与法官良知的共同作用。对法官良知的养成而言,奖励与惩戒有效但有限,还需要在道德提醒、义利平衡、认知负荷、团队合作等事项上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第11期《民主与法制》刊载了《公廉:法官立身之本》一文。文中说,公廉:是法官立身之本,是审判公正的可靠保障。法院应采取各种措施使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不断提高。笔者认为,除了文中提到的措施外,法官责任心对提高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也至关重要。古人云: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也就是说做人要有良好的道德约束和责任心。对于法官而言,要崇尚法律,敬畏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