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机会公平     
张艳 《前沿》2006,(8):132-134
机会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公平的灵魂,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由于机会不公而导致的社会不和谐现象,我们必须通过推进社会机会公平,进而实现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阿计 《公民导刊》2013,(8):55-55
<正>刚刚过去的毕业季,堪称史上最难毕业季,全国699万高校毕业生告别校园,创下建国以来最高峰。因过度扩招、增长趋缓、岗位锐减等因素,大批学子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困顿。与此同时,多地频频曝出的"火箭提拔"、"萝1、招聘"等丑闻,因其背后普遍的关系网络、官员子女等背景,成为舆论质疑的焦点。更具说服力的调查是,作为官员子女的高校毕业生更多就业于党政机关等高端热门行业,其起薪比其它同学高出约15%。"官二代"们高枕无忧的个人前程,与平民子弟苦苦寻觅"饭碗"的人生穷途,对比强烈。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有三个主要内容,起点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点、机会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形式、规则公平是教育公平的保障。要尽可能做到促进教育起点公平,促进城乡和地区间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促进教育资源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促进教育规则公平,改革、完善教育的各种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4.
夏永全 《求索》2008,(11):159-160
机会公平是高等教育政策追求的核心价值,但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的原因多种多样,其影响也是不同的。论文就此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5.
车鸣 《群众》2006,(2):38-39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利益冲突加剧的阶段。加强多元利益整合,维护社会公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中,权利公平是前提,规则公平是保证,分配公平是基础,机会公平是核心。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存在的许多社会不公平问题,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发展机会的不公平。因而要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解决机会公平入手。  相似文献   

6.
"屌丝"作为青年网络群体性话语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屌丝的逆袭即是自称弱者的青年群体部分成员,为了满足内心诉求,成功获得高帅富资源的行为。研究表明,屌丝逆袭的原因在于其同高帅富群体差异性基础上的代际流动非公平与代内机会非公平。逆袭的实现条件包括:提升个体人力资源、建立沟通平台、增强社会示范效应、完善公平制度与法律。  相似文献   

7.
衡量一种制度是否正义,罗尔斯认为,主要看其是否符合正义两原则;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制度正义应充分体现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上。当前,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资本、出身、地位和权力等仍然影响着按劳分配。对于农民工群体而言,这种制度不公平表现得更加明显。一些制度没有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劳动贡献、个人努力等自致性因素的贡献。政府必须消除这些制度的不正义,注重农民工的能力建设,加强社会流动,促使竞争性岗位对所有人开放,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同等地利用各种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社会公平机制尚不完善,教育制度性障碍尚未除却,贫困青年教育弱势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实施教育关怀,优化制度设计,使贫困青年在高等教育上由弱走强,是建设和谐社会、增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CGSS2005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客观地位对于青年人群收入分配公平感的影响明显弱于局部比较;而在局部比较中,与同龄人比较社会经济地位所引起的"相对剥夺感"是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感最重要的因素;与自己过去相比是否上升也具有重要影响。青年人群之间的横向相对剥夺和个人前后经济地位的纵向比较是形成青年人群不公平感较高的重要原因,社会应当采用多元改革措施提升青年人群的经济收入分配公平化,避免群体间、群体内的收入差距过分拉大。  相似文献   

10.
青年助残项目在助残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外助残项目的重点也在于此。国外青年助残项目有着自己的特点,目标逐渐向强调青年人的教育机会和社会融入转化。在资助残疾青年上学、学校和工作场所的软硬件环境改善、利用金融手段增加残疾青年的教育机会、针对妨碍社交的残疾的治疗以及利用体育活动促进残疾青年的社会融入等方面,青年助残项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高校青年自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浙江省6所高校1000名学生的调查,获得了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在高校青年自组织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视角下的政府公共服务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公共服务作为衡量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指标,是维系全体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非公平化趋势日渐显露,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阻碍青年学子们成功就业和人生理想顺利实现的一道"民生难题"。以激活政府就业服务功能为主导,发挥国家与社会多元互动所形成的"合力效应,"是维护毕业青年正当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最终破解就业不公难题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关乎民生的就业状况历来是衡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尺之一。近年来,上海积极深化就业政策,保持全市从业人员总量平稳增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上海的从业人员突破了900万,失业率已连续4年下降。 统计上海去年的就业情况,403万来沪农民工就业率97.1%;12.4万处在就业年龄段并拥有就业能力的持证残疾人就业率88%;14.3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7.25%;采用户籍和居住证“双轨制”引进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3.56万,进入制造、服务、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影视业……上海的就业涉及方方面面。限于篇幅,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在上海毕业,具有中高学历求职者群体的就业状况和申城提高这一群体就业率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青年职业农民形成是新农村建设的促进条件和成功标志。但是,目前我国农民科学素养水平较为低下,尤其是职业技能缺乏。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农民尤其是职业青年农民的培养。青年职业农民是青年做出的理性职业选择。将青年农民培育成青年职业农民是一种长久的战略举措,目前而言,充分利用好现有教育资源,吸引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地方高校毕业生成为职业农民是一种现实选择。地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压力,成为职业农民是一种职业选择。但要做一名合格的职业农民,需要一定的训练和技能,为此,地方高校必须实施针对性教育,使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农民做好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15.
医患纠纷是一个带有共性的社会问题。纠纷发生以后,有的患方家属邀约亲友甚至雇请职业医闹在医院烧纸钱、摆灵堂、摆花圈、停尸、聚众滋事,扰乱了医院正常医疗秩序。为了应对医疗纠纷,医院煞费苦心,有的配备钢叉、催泪弹对付医闹,有的给医护人员配备钢盔上班,有的聘请警察担任副院长。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就发生了好几起医生被伤害的恶性案件...  相似文献   

16.
【市民咨询】我是一名青年,已在服装辅料领域经过5年的琢磨与锻炼,想在大市内注册一家公司,不知目前对于我这类无业、青年创业者,有何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7.
黄蕾  傅文卿 《新东方》2011,(2):73-76
高校毕业生创业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高校毕业生在创业中面临一些困难,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通过政策支持以及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为高校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提供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宸晶 《当代广西》2008,(11):56-56
[画面一]白浪逐银沙,海豚跃水面,鸥鹭邀蓝天,红树映碧海,南珠临清风……广西北部湾被誉为“中国大陆近岸最后一片洁海”,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红树林有“海岸卫士”、“造陆先锋”、“海水淡化器”等美誉,能抵御风浪、保护海岸、降解污染、调节气候、再造陆地…… 北部湾能长久保持洁净,红树林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毕业之日就是失业之时",这是目前许多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的感叹。从未有过求职经验的这些年轻人,早早地就在期盼和惴惴不安中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而奔走,但投出数十份简历,却往往石沉大海,不见回音。这是因为许多用人单位更愿意招录有工作经验者,录用这样的员工没有适应期、磨合期,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20.
赖军 《政协天地》2008,(Z1):42-42
近年来,青年成为就业的劳动力主体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十一五"期间,我省城镇每年有6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这其中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富余青年劳动力。劳动保障部门的数据显示,若"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年均增长10%,则每年约净增31万个就业岗位,这与每年新增60万的劳动力供给相比,即使保持同样的发展速度,仅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