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繁荣  谭运进 《求索》2014,(1):66-71
利用来自湖北、四川两省4个贫困县遭受大病风险冲击的农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包括民间借贷规模在内的影响大病农户子女教育投资的10个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民间借贷对非义务教育学龄段农户子女教育投资的影响不仅十分显著而且作用最大,但对义务教育学龄段的农户子女教育投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病风险冲击下,义务教育学龄段的农户子女上学对民间借贷依赖性小,但在非义务教育学龄段,民间借贷对农户子女教育投资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储蓄与借贷行为既是一种重要的农户家庭经济活动,也是农户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晋鄂豫苏吉3331个农户调查为基础,对新世纪我国农户家庭的储蓄与借贷行为做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农村的储蓄与借贷行为十分普遍,且民间借贷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户的储蓄与借贷行为是理性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农户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调整自己的储蓄与借贷行为。总的看来,农户的储蓄水平不断提高,农户的储蓄行为主要表现为预防性储蓄;农户借贷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情借贷”,借贷期限随着借贷金额的增加而提高,“立约”越来越被借贷双方所接受。研究同时表明,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等因素的差异,对于农户家庭的储蓄与借贷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发展我国农村金融必须首先正确认识我国农村客观环境下农户的资金需求情况。本文以包括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活动的农户经济行为为基础建立Probit模型,利用湖北省辖区内九个地区2008年11月份75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农户借贷行为决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随着家庭工商业平均收入的增加,农户的借款需求先下降后增加;随着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的增加,农户的借款需求先上升后下降;农村农户的借贷需求与农户是否有抵押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而农户在有借贷需求的情况下实际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概率也与农户是否有抵押物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农户的借款获得和是否是个体工商大户与种养大户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镇内金融机构数量与农户的借款需求和借款获得都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正向影响,但由于支农财政支出的规模、运用效率低下,其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并且农村居民消费具有空间效应。据此,对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乔勇 《求索》2012,(6):27-29
本文以大病的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贫困地区大病农户的调查,研究了农户遭遇大病风险后寻求支持及大病对其支持网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家庭发生大病风险后,寻求支持网获得了必要的支持如资金、生产、生活、精神等多方面的援助来应对疾病风险。大病对家庭的支持网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大病农户的户内、户外关系的矛盾即对支持网络的破坏。本文通过Probit计量模型,以60户大病农户为样本,找出了大病风险影响农户支持网的因素。得出结论:在现有的农村医疗保障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大病农户不能很快恢复过来,支持网对其支持功能会变得越来越弱。  相似文献   

6.
农户借贷时产生的交易费用影响其借贷额度。从农户家庭资产专用性、农户经营专用性、农户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农户贷款频率4个层面可以对农户借贷的交易费用进行因素影响分析。在对湖北省某乡镇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交易费用可细分为15个指标以分析其对农户贷款的影响程度。审查回归模型给出了对农户借贷额度的交易费用影响因子。从影响因子可以看出,农户贷款可得性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农户家庭资产专用性和农户贷款频率的影响,其借贷的交易费用更多地由农户的自身因素产生。对于有借贷需求的农户,应通过构建村集体担保平台、鼓励农户创业经营和提倡金融下乡服务等措施,以使农户交易费用降低,这将有利于农户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  相似文献   

7.
将中国城镇居民分为七个收入阶层,并将收入细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收入,深入分析了收入结构对各个收入阶层的服务消费影响的差异。实证结果分析表明:最低收入家庭的服务消费倾向反而越高,但由于受低收入影响而制约服务消费能力的提升;从整体来看财产收入对服务消费影响最大;不同收入结构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服务消费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影响最低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服务消费的重要因素,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收入是所有收入中对中低收入家庭服务消费影响最大的类型,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对中等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家庭服务消费的影响比较大,而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能显著增加对于高收入和最高收入家庭的服务消费;家庭规模、教育和职业也对服务消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西部农户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社会性别视角下影响西部农户消费结构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析具有不同社会性别特征的家庭消费结构差异。结果发现:丈夫文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家庭消费倾向的改善和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当农户中两性之间越是趋于平等时,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就越大。此外,妻子贡献家庭主要收入时,其家庭消费倾向于教育投资,其消费结构较为合理。当家庭倾向于性别平等或家庭中女性权力较大时,其消费支出较多,消费水平较高。文章还从家庭性别视角切入,为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并优化消费结构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制度,政府和农户是其最主要的筹资来源。个体健康水平和家庭经济、规模等状况是影响家庭医疗保险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研究健康和家庭对家庭健康保险筹资比例决策的影响,本文在一个合意的筹资规模假设下,通过MuItinomialLogistic回归和Crosstabs方法,考察个人和家庭的健康状况以及家庭经济、规模等状况对家庭期望保险筹资比例的影响状况。分析结果证明,家庭健康状况而不是家庭成员个人健康状况影响农户期望缴费比例,而家庭规模、家庭经济状况均影响农户期望缴费比例。  相似文献   

10.
家庭资产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Q检验方法按照家庭净资产将城镇居民分为三个资产群体,在生命周期理论框架下建立消费模型,比较不同类别资产对各资产群体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仍是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且随着家庭资产的增加,收入弹性下降而资产弹性上升。因此,政府应该以提高收入水平为主,加速资产积累为辅,刺激消费需求。分不同资产类别进行研究发现,固定资产(主要是住房资产)所占比重较高且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政府在防止房地产行业泡沫的同时也必须引导固定资产保值预期,否则可能会对消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两种经济学模型的我国城乡消费支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寒梅  张申平 《求索》2013,(10):19-21
本文以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1995—2012)为研究对象,以AIDS消费支出模型和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之上的消费支出差异模型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异进行实证检验。研究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支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奢侈品”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仍以必需品消费为主;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间的差距呈逐步缩小之势,但缩小速度越来越慢。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增长取决于市场需求。如果市场需求不足,商品价值就不能完全实现,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换就要受到阻碍,经济运行也就遇到障碍,经济增长速度于是减慢。一般地,国内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可支配的货币收入。可支配货币收入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其对商品的需求量。二是消费者的资产选择行为。消费效应与资产收益相互比较,如果资产的收益较高,消费者则会将更多的货币收入用来持有资产;如果消费的效应较大,他就会把更多的货币收入用来消费消费品。三是…  相似文献   

13.
李芝倩 《求索》2010,(2):49-51
本文从农户增收的角度出发,以消费效用函数为基础,推导了农户收入增加与农村部门产出增加的关系,并对其效应展开了评价。研究表明:随着农户收入的显著提高,农村人口增长率、人口参与率、农村资本折旧率以及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满意程度、消费的时间偏好率、投资消费比等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增长效应具有正向影响;而农户融资利率则具有负向影响。在本文最后,我们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借鉴Chaudhuri et al.(2002)分析框架,利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3个县市、277个村、2857个农户数据,在农户水平上估计了贫困脆弱性。研究结果显示,风险冲击是农户贫困的主要原因,但存在区域和民族差异;农户家庭的类型、人力资本、规模大小等对农户贫困脆弱性有显著影响;未来一年将陷入贫困的农户中的非贫困农户占68.19%,这与目前的扶贫开发政策着眼于当前的贫困农户、失去了瞄准度有关,这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近年来出现的"减贫进程的波动性和趋缓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利用1995年~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收支情况,将教育和医疗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虽然教育和医疗消费物价指数上涨会增加名义的消费支出,但减少了实际的消费支出。因此,教育和医疗消费物价指数过快上涨实际上对消费支出和整个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8年在陕西秦岭山区对贫困农户生计的调查数据,从个人和家庭层面探讨西部贫困山区女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女性劳动力外出是农户的家庭决策,受家庭特征和女性劳动力个人特征的共同作用;户主年龄、家庭网络、资金可及性和家庭抚养人口等家庭特征对女性外出有显著影响;教育、培训、年龄和婚姻等个人特征对于女性外出有显著影响;家庭特征一方面反映了当地的政策、经济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农户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西部贫困地区农户经济体系的独特性;个人因素体现了家庭对个人的要求,与家庭因素同时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民间借贷对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民间借贷市场仅靠其内在稳定机制是远远不够的。文章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特点及民间借贷危机发生的诱因,追溯了民间借贷危机发生的根源,提出了以实现民间借贷阳光化、规范化、可控化为基本目标展开制度建设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8.
孟真 《人民论坛》2020,(9):102-103
加强农业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是关键因素。通过对陕西洛川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借贷偏好民间融资,没有明确的归还期限,但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非农经营农户还是依靠正规金融机构,农户的性别、固定资产价值、正规渠道贷款经历、贷款金额、是否购买农业保险等对农户借贷方式选择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消费建立于收入基础之上,消费的规模取决于收入的多少,收入的多少又受制于其投资规模,而投资规模则体现于积累能力的大小。因此,收入、消费和积累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对这个系统起调节作用的法码就是经济发展状况的收入水平,即积累投资能力。本文试图通过对贵州黔南、黔东南、黔西南3个民族自治州收入、消费和积累的分析,探讨民族地区增强农村经济后劲、振兴民族经济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系统地观能够代表贵州3个自治州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7475个农户(39898人)进行了定点追踪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理论模型与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异质性政府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与挤出效应。在理论模型部分,跨期替代模型与无穷期动态模型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政府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利用2003-2014年全国各省及直辖市的宏观数据,考察了异质性政府支出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除文化传媒类支出对消费的弹性非显著的小于0之外,教育类、社会保障类与医疗保障支出对人均消费的弹性,均是显著的大于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