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6月3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为抓政策落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怒了”。“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  相似文献   

2.
杨芮 《公民与法治》2014,(18):21-21
“如果说2006年发布的‘国十条’是保险业久旱逢甘霖,那如今的‘新国十条’则让保险业站到了前所未有的新起点上。”一位保险业内资深人士如此感叹。8月10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下称《意见》),相对于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国十条”),被保险业内称为“新国十条”。在3天的缓冲期后,“新国十条”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其中,税收递延和巨灾基金是最引人注目的两点。  相似文献   

3.
在院士候选人肖传国雇凶锤击知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的事件传开后,主持人白岩松在央视《新闻1+1》节目中评论说:“过去学术界的人们担心的是‘抄论文’,现在直接演变成了‘抄家伙’:过去说‘文人相轻’也只是语言上,或者是潜在的态度里,现在直接变成了‘文人相重’,即出‘重武器’、‘冷兵器’了!”  相似文献   

4.
王工 《中国律师》2003,(5):54-58
“中新网3月10日电 包括‘花冈暴动’领袖耿谆在内的河南省20多名该事件的受害者及遗属,4月2日,每人将在郑州领取2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6万元)的赔偿金。” “信报讯‘花冈暴动’领袖耿谆将不会出现在4月2日花冈赔偿金郑州发放现场。”耿谆表示:“虽然花冈事件以和解告终,身为当年的首席原告,对《和解条款》一直难以认同。” 据中国青年报3月16日的消息:耿谆说:“花冈诉讼彻底失败于‘和解’之中。鹿岛公司声明中对杀害中国劳工只字不提,相反,竟以慈善家自居,真可谓‘怙恶不悛,恬不知耻’。” 前一条新闻,《北京法制报》(2003年3月11日)标题:战后对日本诉讼第一案胜诉——中国劳工及遗属获得赔偿;后两条新闻,《北京信报》(3月18日)标题:花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价格条例》是一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地方性法规,这部条例出台的很及时,是百姓的一盏‘利益’明灯。价格管理事关政治、经济、社会全局,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器’.社会事业发展的‘晴雨表’。保持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的‘稳压器’.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社会》2007,(7):9-11
2006年.政府出台了不少保障性住房政策。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出台的‘国六条’。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7.
《诗经·魏风·伐檀》中的“胡取禾三百廛兮”,课本注:“三百廛(chán):许多捆。……廛,同‘缠’,束(量词)。下文‘三百亿’的‘亿’同‘繶’,‘三百囷’(qǖn)的‘囷’同‘稛’,都是‘束’的意思。”课文的解释显然是秉承清代学者俞樾的说法。俞樾在《群经平议》中讲:“如《传》义,则三百廛为三百夫之田,其数太多。且一章言廛,二章言亿,三章言囷,义亦不伦。疑  相似文献   

8.
在国务院最新政策的指导下,“三网融合”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与此同时,“三网融合”后将出现的著作权问题也扑面而来,最令人关注的就是我国《著作权法》中的“广播树’与“信息网络传播权”。原本处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两个权利,因为网络的融合而变得十分的尴尬。本文通过分析《著作权法》中“广播权”与‘馆息网路传播权”已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发展的眼光,对“广播权”与“信息网路传播权”进行探讨,提出了重构这两个权利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9.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顾炎武等学者指出“失其次序”以来,胡适又加以发挥,举出传文叙述中的一些矛盾,如“先说‘王怒而疏屈平’次说‘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既疏了,既不在位了,又‘使于齐’,又谏重大事,一大可疑。前面并不曾说‘放流’,出使于齐的人,又能谏大事的人自然不曾被‘放流’。而下而忽语‘虽放流’,忽说‘迁之’二大可疑”。又指出屈原谏楚怀“‘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二句,依《楚世家》是昭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证》2013,(4):32-39
[事件一] 公证列入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2年12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在该规划第三章"服务业发展重点",法律服务业列入"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务"一节.规划要求:"大力发展以律师和公证为主体的法律服务业,稳步扩大从业人员数量,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拓展法律服务水平,实现法律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有效参与.稳定扩大法律服务规模,完善组织形式,推动业务转型和升级,促进专业化分工,扶持、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法律服务机构.‘十二五’期间,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要求、较为成熟的法律服务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2,(22):13-13
"‘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和‘7·21’北京特大暴雨后网友的‘捐你妹’回复,都是推动红会改革的动力。"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正面回应网络热点事件。  相似文献   

12.
汉“科”为法律形事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作为汉朝法律形式的一种,历来为法制史学界的研究者们所公认。无论是论著、还是各种教材,甚至法学辞典,均是众口一辞,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定论。《中国法制史》(统编教材)对“科”作了如下解释:“所谓科有两种意思,一是对犯罪者处以刑罚,也叫作科刑。如《释名》说:‘科,课也。课其不如法者罪责之也。’二是关于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令条文。也叫作‘科条’,如《后汉书·桓谭传》载:‘今可令通义理明法律者,校定科比’。注云:‘科谓事条,比渭类例’。”《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史学名著》中,钱穆先生曾言:“我们讲史学有三种:一是‘考史’,遇到不清楚的便要考。一是‘论史’,史事利害得失,该有一个评判。一是‘著史’,历史要能有人写。今天诸位治史只做‘考史’功夫,而不能‘论’……今天我们都不再写历史了,明天的人考什么呢?岂不是连考都没有了?……我们平常做学问,不能只看重找材料,  相似文献   

14.
潘勤 《江淮法治》2022,(2):19-20
“《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我省践行‘两山’理念,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在不断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工作,已形成了从环境保护‘小环保’到生态环境‘大环保’转变,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日臻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卷首語     
《中国法律》2013,(1):6+59
在2013年新春焰火光影、鞭炮聲和2013年第一期的油墨香裹,《中國法律》雜志迎來了它的第100期。在過去整整100期裏,《中國法律》用一篇篇文章砌成了‘微長城’,刻錄了中國法律在新陪段的演燮進程。《中國法律》雜志創刊於1994年。如果我们回溯歷史就會看到,199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中並無宏大事件但郤悄然迎來轉  相似文献   

16.
高原 《中国法律》2016,(4):28-31
2016年7月27日上午,在最高人民法院舉行的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工作研討會上,在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中國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的同時,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駐會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呂忠梅代表‘環境司法專門化研究’課題組發佈了《‘環境司法專門化研究’調研報告》。據瞭解,‘環境司法專門化研究’是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度審判理論重大課題成果,該報告系統梳理了近年來我國的環境審判工作,並為環境司法專門化的完善提供了有針對性的制度和政策建議。  相似文献   

17.
2017年年初,唐七接受某网络新闻媒体采访时,首度谈及“抄袭”事件.她说:“关于这两本书,其实看过的读者都知道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为什么会有抄袭流言出现,而后愈演愈烈呢?大概因为我早年诚实地公开说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文风好玩,不是我自己搞出来的,是我学着人家写的.我把这话贴在了自己写作区域的公告栏上.从最开始的‘学着人家的文风写’到被传成‘抄袭文风’,再到传成‘抄袭整个故事情节’、‘就男女主角名字改了改,性别变了变’,到最后被舆论审判成此书确是一本抄袭之作,大概用了七八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5条规定:“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  相似文献   

19.
1.2011年3月19日国务院令第594号公布2.自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国务院决定对《出版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一条、第十条、第四十八条中的出版事业修改为出版产业和出版事业。二、将第三条修改为: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中国法律》2013,(1):1-1
正在2013年新春焰火光影、鞭炮聲和2013年第一期的油墨香裹,《中國法律》雜志迎來了它的第100期。在過去整整100期裏,《中國法律》用一篇篇文章砌成了‘微長城’,刻錄了中國法律在新陪段的演燮進程。《中國法律》雜志創刊於1994年。如果我们回溯歷史就會看到,1994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中並無宏大事件但郤悄然迎來轉折的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