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引自徐芬在《学业不良儿童的教育与矫治》一书的表述,我们可以把学习困难定义为:第一,学业困难儿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力测验的分数(智商)在正常范围内,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具体地说,在某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中有一些特殊的缺陷;第二,学习困难儿童可能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学习技能(如解决问题、听、说、语言、注意、记忆、写作、计算等等)上有一定的缺陷;第三,上述这些能力的缺陷并不是由于生理或身体上的原发性缺陷(如盲、聋、哑、身体残疾或视力问题等)所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升学途径的限制,流动儿童的学业发展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流动儿童学业卷入的特点。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儿童,而与农村儿童无显著性差异。(2)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初二年级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年级,流动儿童中男生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女生。(3)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在不同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家庭内、外社会资本上表现出了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到户籍制度、升学途径的限制,流动儿童的学业发展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考察了流动儿童学业卷入的特点。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城市儿童,而与农村儿童无显著性差异。(2)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初二年级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年级,流动儿童中男生的学业卷入水平显著低于女生。(3)流动儿童的学业卷入水平在不同家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家庭内、外社会资本上表现出了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探究个体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机制对于破解“普教热、职教冷”的困境,推动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政策意涵。基于对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2010—2020)的分析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业表现和学业投入均对个体初中毕业后的教育选择有显著影响,但在不同的教育选择中,两者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分流中,以学业表现和学业投入为代表的能力逻辑是最主要的选择机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居于次要地位;而在中等职业教育与退出教育系统的选择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要大于学业表现的影响,学业表现并不是选择中职或退出教育系统的首要因素。故此,如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被迫退学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不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沉迷网络游戏等,建议学校对新生进行生活、学业指导,完善专业选择制度和学业预警机制,便于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业状况并逐步改进和调整.  相似文献   

6.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在我国发病率为5%-7%,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影响儿童认知功能的疾病。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认知睡眠中心秦岭主任医师介绍,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障碍、冲动、控制能力差、活动过度、学习困难、感知觉功能异常,还有在社交、情绪等方  相似文献   

7.
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失去双亲或单亲的儿童因其特殊的经历和遭遇成为弱势群体中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孤儿成长的特殊环境往往造成其在社会交往方面的缺陷,难以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针对孤儿的社会福利机构和服务也在不断地完善。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孤儿社会交往的服务制度。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长期探讨的问题。“德仁苑”作为新型集中寄养制度。对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了补充。笔者以共青“德仁苑”为研究范本,通过质性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围绕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看待孤儿的同辈群体交往能力,孤儿与其家庭,孤儿与学校,孤儿与收养机构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德仁苑”儿童的社会现状。揭露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析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音乐治疗师进入特殊领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所接纳。他们采用先进的音乐训练手段,在治疗智障和孤独症儿童、聋儿康复(提高残余听力)、育人音乐体态律动训练(提高身体协调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音乐治疗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教育体系,在特殊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的一些不良心理习惯会导致注意元素的缺失,从而造成学习困难.通过加强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在情景教育中激发儿童的主体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儿童的注意元素.相关实验证实了这一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亲子教育缺失是指年幼儿童长时期缺失父母抚爱和教育的现象。问题行为是指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2001年暑期,我们对湖南省洞口县、隆回县农村学龄儿童(小学生)的亲子教育缺失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获得了31个教学班、1248个学生的有关资料。调查发现: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儿童亲子教育缺失现象非常严重,高达32%。更令人担忧的是,亲子教育缺失者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竟比亲子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