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正先 《党建》2019,(4):42-43
正我今年102岁了,是一个有着81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从12岁参加红军起,我跟着党一走就是一辈子。参加红军,亲历长征,这些都是我一辈子的光荣和宝贵财富,让我信念永驻。可以说,我这一生是跟党走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幸福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相伴     
<正>时间的齿轮不会为谁而停留,而我们,只能随着时间散步,走过春夏秋冬,时间蕴育着真情,我守候着一份真情。转眼,又是一年。我的生活中,奶奶是我的主角。25年的养育之恩,现在已是扎根边疆,用我的青春驻守兵团未来的接班人,因为奶奶在哪,我便会相伴在哪。奶奶的一生奉献给了兵团,经历  相似文献   

3.
《湘潮》2015,(6)
<正>"若能爱群,国安有不强哉?"这是少年任弼时在《爱群说》中关于群众思想的最初表述。少年任弼时的这一思想萌芽,历经革命的风风雨雨,变成了日后中共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的智慧硕果。任弼时自16岁参加革命、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担任团中央书记、39岁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一直到46岁去世,一生都在探索着"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历史课题。在他30年的革命生涯中,以广阔  相似文献   

4.
王文章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艰苦奋斗的一生。从14岁参加革命,到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刻,经历了血与火、灵与肉的考验,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正是这种信念在无数的暗夜支撑着他,直到黎明。这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者所共有的品质。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排除万难,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金秋十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6周年的日子里,我见到了87岁的王老,从参军到退休,过去的种种一一浮现在他的眼前。第一次见到红军1932年12月下旬,红军来到巴中县城,当时王文…  相似文献   

5.
徐朝 《奋斗》2009,(6):33-34
有一位老人,她将她的一生献给了社会福利事业,为了残疾同胞,她花甲之年开始了艰辛的再创业之路,如今,74岁高龄的她仍在勤奋地工作着。她用生命中的每一天书写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格言:她用一种无私的爱默默地诠释着“上为党政分忧,下为民众解愁”的人生誓言。她总是满脸笑容地说:“我这一生没吃过什么好的,也没穿过什么像样的,但是,我活得很值!”她就是全国劳动模范——王桂荣。  相似文献   

6.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基本出发点。马、恩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近年来,人们对怎样理解马、恩的这一理论,存在有不同的认识,现将一些争论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孙传银 《江淮》2011,(12):33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出生10个月时,母亲去世。6岁时,父亲又撒手人寰。我遭遇不幸,成了孤儿,但我一直沐浴党恩,健康快乐地成长着。7岁我步入校门,学费全免,生活费用也全由集体供应。公社冬天送来棉衣,夏天送来单衣,甚至连雨天用的油纸伞也给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里,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特殊,3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我也想,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正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能减轻母亲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13日,北京305医院,王光美走完了她的传奇一生,享年85岁。在她的遗像旁,悬挂着一副刘源等子女写的挽联:“光明胸襟存正气于公于私可昭日月,美善心灵蕴大德为国为民堪立古今。”这副挽联,恰如其分地概括了王光美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闯关东,漂泊生活14年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1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今烟台市牟平区).父亲杨世恩是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农家妇女.夫妇生有三男三女,两个早夭.杨宗福是杨世恩长子,杨子荣是杨世恩次子. 杨子荣4岁那年,家里饥寒交迫,无法度日.这年秋天,全家决定闯关东另谋生路.全家定居辽宁安东(今丹东)郊外的大沙河村.然而安东的生活也不如意,杨世恩夫妇每天从早到晚拼命地干活,也难以维持全家人的温饱.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这是马克思留给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共产党人的座右铭。马克思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一生都面临着贫穷、饥饿和疾病的困扰,一生都面临着几个孩子先后夭折的悲痛,一生都面临着资产阶级政客的极度嫉恨和污蔑,但他始终为自己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和人类解放事  相似文献   

12.
侯仁之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学科创始人,还是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第一人。“一个青年能在30岁以前抓住他值得献身的事业,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国家和社会都要因此而蒙受他的利益”。侯仁之在33岁时所说的这番感言,更像是对自己一生的预言。  相似文献   

13.
农场“垦荒牛”张文富,刘逢安,张彦12个春秋,陈秋旺像“垦荒牛”一样,默默地在黑土地上耕耘着,奉献着,收获着。“人的一生应该有所作为。应该干几件像样的事,越是困难的时候,当领导的越应该身先士卒。”陈秋旺常说这句话。1983年,刚满35岁的陈秋旺,由鸭...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军号     
在横峰县葛源镇关田村村民杨禾生家中,珍藏着爷爷杨贵旺一生相伴的一把旧军号。岁月沧桑,杨贵旺老人早已辞世,这把军号虽然看起来显得很陈旧,喇叭口有些破损,但依然闪耀着金属的光泽。抚摸着这把军号,杨禾生的大伯杨和兴深情讲述了他父亲和这把军号的故事。80多年前,方志敏等革命领导人将葛源作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省会,粉碎了敌人的数次"围剿",掀起的革命浪潮势不可挡。年仅12岁的杨贵旺加入了村儿童团。在列宁小学教员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15.
蒋姝 《先锋队》2012,(19):14-18
"在新中国,我李双良躺着也比旧社会站着高!"这是李双良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自1947年做了太钢工人那天起,这个1923年出生在晋北一个穷苦农家,10多岁时父母相继去世的放羊娃就怀揣了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党!感谢新社会!李双良的一生,也始终用实际行动在践行着这一信条。只是,人们不会想到,他的报答之路,走得如此辉煌。一座渣山,誉满全球……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座大渣山。  相似文献   

16.
生命绝唱     
“淑秀、淑秀、淑秀……”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在一片废墟上回响,一个关于妇女主任的动人故事在三湘大地流传。这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一年前。2006年7月16日,在这片被洪水洗劫过的废墟上,村民们已经连续寻找了一天一夜,他们不停地寻找、不停地挖掘、不停地呼喊着同一个名字——陈淑秀。这个36岁的村妇女主任,是全村人的救命恩  相似文献   

17.
刘绍云 《理论学刊》2004,(12):100-102
自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作出法家“严而少恩”的评价之后 ,“严而少恩”即成了法家的形象标签。或许出于对“严而少恩”的避忌 ,历代封建统治者总是讳言法术 ,而对儒家学说极力推崇。但从文本及思想上加以比较分析 ,儒、法思想观点之间的差异及各自的命运并不能代表彼此之间关系的全部。作为两个独立的学术派别 ,儒家与法家存在着许多观点、立场的分歧 (这一点无可置疑 ) ,有过长期相互攻讦的历史 ,也曾在政治舞台上一争高下 ,但儒法的思想实质并非是水火不容、完全对立的。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存在着内在的相通之处 ,这种相通促使儒法最…  相似文献   

18.
生命绝唱     
“淑秀、淑秀、淑秀……”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呼喊声在一片废墟上回响,一个关于妇女主任的动人故事在三湘大地流传。这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一年前。2006年7月16日,在这片被洪水洗劫过的废墟上,村民们已经连续寻找了一天一夜,他们不停地寻找、不停地挖掘、不停地呼喊着同一个名字——陈淑秀。这个36岁的村妇女主任,是全村人的救命恩  相似文献   

19.
<正>任弼时的一生,正如叶剑英元帅在《哀悼任弼时》中所评价的:"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而任弼时众多优秀品格中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谦恭虚己,这使得他赢得党内同志和全国人民的敬仰。任弼时从16岁参加革命至46岁逝世,把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22日是"湘南起义"爆发80周年纪念日,前不久,笔者采访了当年曾经参加过湘南起义的老红军、95岁高龄的彭儒老人。彭儒出生于1913年3月,到2008年已经95岁。虽已95岁高龄,但历经战争洗礼的彭儒身体依然硬朗。95年是一段历史,它记录着这位老人南征北战、赴汤蹈火的一生;记录着她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强盛抛头颅、洒热血、出生入死、死而后已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