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精神     
青年兴则党兴,青年强则党强。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青年人薪火相传的"青春精神"。李大钊曾在《青春》一文讴歌道:"冲决历史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危机。"这种"青春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身上传承……五四运动的火炬是以北京大学学生为首的莘莘学子点燃;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大业,是由一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完成。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前,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风起云涌,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五四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使之成为了中共党史上光辉的一页.九十年来,五四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总书记号召广大青  相似文献   

4.
《世纪桥》2019,(11)
中国的新式知识群体通过长期开启民智、学术交流的活动,积累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以学生游行的形式开启运动之先河,并积极联络各界形成合力,在五四运动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历史角色。五四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是一代知识群体勉力奋斗的结果,不仅推动了五四运动的进程,并因后者的爆发而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五四运动后知识群体分流,五四运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促进了知识群体更加倾向马克思主义,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形成。当代中国知识群体要秉承历史使命,传承与发展五四精神,做到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以及依靠坚强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五四纪念活动是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一个历史轨迹,推动了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正是年年的五网纪念活动,使得五四运动得到正确的历史阐释,五四象征符号有了传播机会,五四精神得以弘扬和延续,指明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沙磁文化区,是20世纪前期,在重庆沙坪坝和磁器口地区迅速崛起的中国西部的文化中心。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30年间,沙磁地区爱国学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用不畏强暴、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谱写出一曲惊天动地的青春壮歌,为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五四运动时期初显力量五四运动时期,沙磁学子就以"警觉国民、排斥强权、改造社会"为宗旨,成立了川东学生救国团。他们积极组织演讲、群众集会,拍通电、发传单,强烈要求惩办卖国贼,取缔卖国和约,捍卫国家主权,成为这一伟大反帝爱国运动的热情参与者。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星火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与报刊结下难解之缘.早在五四运动时,他就与友人编辑<新社会>.后又为<晨报>特派记者,前往莫斯科,并缘此而走上职业报人之路.回国后,他为中国共产党编辑了许多报刊.这些报刊凝聚着他青春的精力和智慧,是他绚丽灿烂人生的鲜活纪录.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观有一定的形塑作用。陈独秀、毛泽东、李大钊等人从五四运动中认识到必须组成政党,以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受五四运动多方面的影响,他们追求建立一个受过"政治训练""依赖国民为后援"、以"直接行动""图根本之改造"的新型政党。他们将自己对政党的认知应用于中国共产党上,从而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便具有了自我改造的勇气、联系群众的作风和不断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胡冬华 《理论建设》2021,(1):100-107
中国共产党人的“五四阐释”是指中国共产党人自五四运动以来,对五四运动的回忆、评价与反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革命的领导力量、动力、阶段划分及任务等方面阐释五四运动,建构了“五四阐释”的革命话语;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奋斗目标、各阶段历史任务及青年的奋斗方向等方面阐释五四运动,建构了“五四阐释”的建设话语。文章回溯了中国共产党人“五四阐释”的建构历程,对深化五四运动的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的重要历史意义,不仅是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开辟了一条中国青年成长为共产主义者的道路,造就了一批共产主义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一代一代的青年,前仆后继,茁壮成长,加入共产主义者的  相似文献   

11.
正谈青年地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又是一场追求进步、科学、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了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英勇奋斗,艰苦创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面貌。湖南长沙等地是五四运动在全国反应最强烈的几个活动高潮区之一。毛泽东。邓中夏等一批湖南有志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发扬先辈创造的五四精神,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奋发图强,努力推进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五四运动历史中提炼抵抗精神,进而以此视角考察抵抗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张扬、抵抗精神在中共党史上的传承与显现,藉以佐证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逻辑关系,并初步梳理抵抗精神对中国共产党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本期刊物与读者见面时,正是波浪壮阔的五四运动80周年纪念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纪念五四运动,宏扬五四精神》将让你了解到五四运动的起因和发展进程,《五四运动在厦门》、《五四运动对闽北革命历史的推动作用》,将让你了解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你将读出五四运动强烈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着内在的联系。五四运动促进的"三个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新的社会力量与先进理论相结合,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建党特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的建党性质;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建党取向。五四运动促成的"三个相结合",对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构造的定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21,(2)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对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进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舆论造势、思想启迪、理论铺垫、阶级基础、准备干部、道路选择等方面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创造了条件。历史的演进证明,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梦想。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肩负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庄严使命,前赴后继,九死不悔。尤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热血青年们高擎马克思主义旗帜,用青春和无悔、理想和信念书写了绚丽辉煌的人生篇章。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在今天,改革开放助力中国腾飞的脚步正在朝着"圆梦"时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重温五四运动及其后来的历史经验时,不能不强烈地感受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中国青年运动的健康发展,须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要发扬五四精神,继往开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一、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的党,伟大的党造就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伟大时代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仅相隔两年,几乎是接踵而至。这不是历史的偶然。正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九十周年。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前后不到十年时间,中间还发生了五四运动。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说过:"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与陈独秀同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又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五四运动以后的整整一代青年,被尊为进步青年的学习楷模。从新文化运动到大革命后期,两人有过整整十年的历史交往,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一、李大钊欢迎陈独秀出狱 1917年,陈独秀应聘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担负改革文科、整顿北大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