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庄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出自庄子之手,《外篇》和《杂篇》可能杂有他的门人和后学的著作,不一定完全是庄子自己的作品,但是也代表了道家的思想。《庄子·寓言篇》说:  相似文献   

2.
正在先秦诸子中,对毛泽东诗词创作影响最大的人物,可以说是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286年),是与老子并称的先秦道家学说的创立者。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用两段文字记载了庄子的生平和思想:"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  相似文献   

3.
《庄子》学说所致力的是道的精神在人生的实现,《庄子》全部的社会人生思想主张都是由其道论伸展而成。《庄子》道论的实质,是颂扬道的精神,即道的自由和无限的本质特征。《庄子》的艺术思想是其道的学说在艺术方面的体现和延伸。 一   《庄子》之道的自由和无限的特性,生发出《庄子》艺术论纯任自然、法天贵真的基调。   庄子学派认为,天地万物的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即一切出自天然,自然而然,没有有意识有目的的造作,一切又都在合规律合目的地实现。“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曰天地无…  相似文献   

4.
经典语录     
正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晋·葛洪《抱扑子·极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西汉·戴圣《礼记·文王世子》)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春秋·管仲《管子·七臣七主》)  相似文献   

5.
伏羲的传说     
《党的建设》2008,(2):45-45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传说中的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亦称人皇。相传伏羲本姓风,他的名号,古籍中有许多写法,除"伏羲"(《庄子·人间世》)之外,还有"伏戏"(《庄子·大宗  相似文献   

6.
经典语录     
<正>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左丘明)目贵明,耳责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春秋管仲)  相似文献   

7.
经典语录     
<正>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后汉书·虞诩传》)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说山训》)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策三》)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中写到的曹操所登“碣石”的具体所指,有此山已沦于海、辽宁绥中碣石、山东碣石等说法.根据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的分析,曹操所登系昌黎县北的碣石山,其符合曹诗描写的地理形貌和景观.(二)毛泽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的“鲲鹏”一词一反褒义用法,成了“腐恶”的象征物.“鲲鹏”作贬义使用始见于《西游记》,注解毛泽东该诗,说“鲲鹏”直接采自《庄子·逍遥游》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正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字容若,清初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以下简称纳兰)勤于笔耕,在其短暂的31年的人生岁月中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诗、词、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代表作是《通志堂集》。诗为真情何宗唐宋《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是所以贵真也。"老庄哲学中的这种"贵真"思想对历代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纳兰十分看重诗词创作中的直实性,他认识到这份  相似文献   

10.
正《庄子》一上来极言鲲鹏之事,就是先给我们写出一个"大"字。人要有大眼光、大气魄、大格局、大境界。鲲鹏展翅,是《庄子·逍遥游》的开篇,庄子虚构了一种叫作鲲鹏的动物,它先是大鱼,后来又成了大鸟。由鲲鱼变成的大鹏鸟一展翅,可以飞入九万里的高空。庄子的话不是实用性的,他虽是在讲鲲鹏展翅,但是他的用意既不是通过对鲲的了解来开展渔业或者捕鲸作业,也不是通过鹏的道理来考虑如何飞行或者进入外层空  相似文献   

11.
清贫者无畏     
罗慧 《学习导报》2011,(13):63-63
清而不割,贫而不困,这是有信仰者的无畏。在方志敏《清贫》的字里行间,一个光辉而充实的人生写照如水印般渗透出来。清贫,不等于一无所有。《庄子》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庄子衣衫褴褛地去见魏王,魏王问他为何如此困顿不堪,庄子回答说":贫也,非惫也。"贫穷与困顿不一样,穿着破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史学史同中国哲学史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庄子·天下篇》中就有关于哲学思想的论述。其后,《荀子·非十二子》、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淮南子·要略》、黄宗羲《宋元学案》、《明儒学案》以至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都对中国哲学史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过程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它们都是学术思想史、哲学史仍同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柔杂在一起。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和冯友兰的《中国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语录     
正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战国·商鞅《商君书》)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西汉·刘安《淮南子》)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录     
<正>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近思录》载程颐语)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呻吟语·存心》)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极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建设》2010,(1):51-51
《诗》或《诗三百》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上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迄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另在小雅中有6篇用笙演奏没有歌词和乐章、只存篇名的"笙诗"。《庄子·天运》始以《诗》与《书》、《礼》、《乐》、《易》、《春秋》并称"六经"。西汉时置五经博士,《诗》成为官定的五经之一。于是,《诗》遂称《诗经》。始见于《史记·儒林列  相似文献   

16.
这是1956年,中共一大代表、70岁的董必武,在上海一大会址的题词。他借用《庄子·人间世》的一句话,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现在这幅题词,悬挂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出口处。毛主席1945年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也引用了这句话。他说:我们中国《庄子》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相似文献   

17.
鹓(刍鸟)(yuān chú)从南海出发,向北海飞翔,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一只猫头鹰,弄到一只死老鼠,正啃得津津有味,看到鹓(刍鸟)从高空飞过,以为要来抢它嘴边的死老鼠,就仰面大叫一声:“嚇!”这是《庄子外篇·秋水》里的一个寓言。说的是:这只猫头鹰只  相似文献   

18.
经典语录     
正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王楼贺韦华传》)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唐·房玄龄《晋书·宣帝纪)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时必乱。(战国·荀况《荀子·君道》)  相似文献   

19.
经典语录     
正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清苦不以穷否而怨,则必永其令问矣。(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先秦至汉《黄帝内经·素问》)  相似文献   

20.
经典语录     
<正>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朱子语类·卷十八》)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六韬·大礼》)君子得位,欲行其道;小人得位,欲济其私。欲行道者心存于天下国家,欲济私者心存于伤人害物。(《日知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