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跳出生态抓好生态,把"绿色+"理念贯穿到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等各个方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到实践发展之逻辑必然。绿色,是贵州奋进的底色,也是贵州发展的潜力所在。立足生态优势,贵州不断厚植绿色发展基础,不但亮出了绿色的新底板,更牢牢端稳了生态的"金饭碗",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以"绿色+"为引领构筑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2.
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十三五"以来,武汉市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推进"大发展"与保护"大生态"、探索生态补偿体制机制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做好大生态文章,关键是要做好融合,让生态建设与产业、文化、民生、旅游等深度融合,让生态投资成为有效投资,一曲"大生态"融合发展的绿色交响曲奔腾黔中大地。作为首批生态文明国家级试验区之一,贵州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生态"理念有了大量具象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黔东南州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不断提升城乡颜值、气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指数、公众满意程度等位居全省前列。"绿色聚宝盆,大美黔东南"是黔东南州的真实写照。"生态之州""森林之州""天然氧吧"展现着黔东南州生态的独特魅力。近年来,黔东南州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不断提升城乡"颜值""气质",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生态环境质量、绿色发展指数、公众满意程度等位居全省前列。  相似文献   

5.
发挥好、发展好生态优势,推动后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用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用好生态优势应有产业支撑,在贵州绿色发展进程中,不乏"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动实践,发展旅游业、养殖业以及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等,都是"大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期《当代贵州》所讲述的"大生态故事",都有其立足自身实际的绿色发展逻辑,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6.
<正>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我们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贵州省委、毕节市委关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大生态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等融合发  相似文献   

7.
正"大旅游与大生态是相得益彰的统一体,是绿色发展的双动力,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让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各得其所。"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示"大旅游与大生态是相得益彰的统一体,是绿色发展的双动力,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让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各得其所。"黄平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支点,强化统筹结合,深挖农旅、文旅、商旅结合潜力,促进旅  相似文献   

8.
正"十三五"时期,仁怀以打造科技信息引领区为载体,围绕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全市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十三五"时期,贵州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作为经济强市的仁怀积极响应,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以"大扶贫"补短板,以"大数据"抢先机,以"大生态"迎未来,  相似文献   

9.
<正>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人类可持续发展。在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提出"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发出了"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动员令和冲锋号。贵州"十三五"时期继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后,明确将大生态列为第三大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10.
正六盘水坚决摒弃有损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绿色"已成为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和主题曲。近年来,六盘水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殷殷嘱托,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大生态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后发赶超的重大战略行动,与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并举同抓齐推,走出了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17年,六盘水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大生态战略行动不断推进,贵州不断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不断提升,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进行全方位的深刻阐述,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5,(10)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与实施,为龙江新一轮大发展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发挥"龙江丝路带"的引擎作用,统筹实施"五大发展规划",必须要高度重视我省生态协作机制的建设;迎接挑战,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建立统一的生态文明建设协作机构、功能区规划建设协作、生态法制建设协作、生态价值转换协作、生态经济文化协作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和完善区域生态协作机制,彰显和释放生态生产力的实惠和红利,造福龙江人民。  相似文献   

13.
正安顺市林业系统按照"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穷拔穷根"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走出一条"多绿多财多彩"的林业发展新路子,为绿色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大生态"纳入三大战略行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成为多彩贵州的主旋律,而林业生态建设则成为"大生态"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安顺市地处黔中,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脆弱,这也成为山区群  相似文献   

14.
正从生态到产业,再从产业到生态,围绕"大生态",黔东南州做足文章、渐入佳境。165550公顷原始森林;2000多种植物品类;2900多条大小河流;27个省级生态乡镇……作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黔东南州素有"绿色宝库""天然氧吧"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造就了助推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十二五"以来,立足"大生态"长板优势,黔东南州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科学谋划,大力发展现  相似文献   

15.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本文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生态经济学意义的阐释,认为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体现了生态经济的创新法则,体现了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模式。因此,只有坚决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共进",才能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仁怀市秉承"生态立市"发展主战略,以打造"四河四带",推动"三大创建"、实施"绿色行动"建设生态小康。"一座城市,两条底线,三季有花,四季绿美。"这是酒都仁怀向外人展示的响亮名片。仁怀一直秉承"生态立市"发展主战略,以打造"四河四带",推动"三大创建"、实施"绿色行动"建设生态小康。"四河四带"生态产业良性互动赤水河,因红军"四渡赤水"出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厚植生态保护的基础、发展山上经济林下经济厚植脱贫致富的"摇钱树"、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厚植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以切实有效的绿色化行动充实大生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临城县立足依太行、接平原、基础差、欠发达的县情实际,聚焦绿色发展,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了以生态新城、生态经济、生态文化为内容的"大生态"格局,在太行山贫困地区走出了一条生态驱动崛起的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中国薄皮核桃之乡、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称号。打造生态新城,在扩容提质、美化城乡中积淀发展大内涵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工程,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四个转变"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丛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四个扎扎实实"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