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典语录     
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战国·姜子牙《六韬·文韬》)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相似文献   

2.
经典语录     
正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战国·商鞅《商君书》)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西汉·刘安《淮南子》)  相似文献   

3.
经典语录     
<正>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朱子语类·卷十八》)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六韬·大礼》)君子得位,欲行其道;小人得位,欲济其私。欲行道者心存于天下国家,欲济私者心存于伤人害物。(《日知录》)  相似文献   

4.
魏晔玲 《前线》2016,(6):76-76
正【引用】"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民心之得失,在为上者使之耳。民心既得,虽危而亦安;民心既失,虽盛而亦蹶。欲得民心,是在有以维持而联络之。——《弢园文录外编·重民中》  相似文献   

5.
经典语录     
正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王楼贺韦华传》)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唐·房玄龄《晋书·宣帝纪)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时必乱。(战国·荀况《荀子·君道》)  相似文献   

6.
经典语录     
正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清苦不以穷否而怨,则必永其令问矣。(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先秦至汉《黄帝内经·素问》)  相似文献   

7.
经典语录     
<正>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娇奸。(《韩非子·孤愤》)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论衡·书解篇》)  相似文献   

8.
《党建》2013,(7):57-58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子春秋·问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相似文献   

9.
正【引用】"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夫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于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夫民贪行躁,而诛罚轻,罪过不发,则是长淫乱而便邪僻也,有爱人之心、而实合于伤民,此二者不可不察也。——《管子·正世》  相似文献   

10.
经典语录     
<正>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左丘明)目贵明,耳责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春秋管仲)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语录     
<正>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近思录》载程颐语)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呻吟语·存心》)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极言》)  相似文献   

12.
公则天下平     
正【引用】"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文中引用【原文节选】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语录     
正无其实而喜其名利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战国策·齐策四》)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南宋·陈旉《陈氏农书·财力之宜》)举贤而不用,是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也。(姜子牙《六韬·文韬》)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14,(12)
<正>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结合"三严三实"的时代标准,新时期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努力做到以下八个方面。一要公。领导干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处理政务,要出于公心,不偏不倚。《吕氏春秋·贵公》中说:"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於公。尝试观於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於公。"公是  相似文献   

15.
经典语录     
正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陈澹然《寤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东汉·王符《潜夫论》)  相似文献   

16.
经典语录     
<正>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韩非子·主道》)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淮南子·兵略训》)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大学·经上》)  相似文献   

17.
治国之道,惟在用才。古人云:“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能治天下者,惟有得人”、“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人才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事以人成,国以才兴。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关键在于人才。如何使用人才,关键在于能否构建我国新世纪的新型用才战略。  相似文献   

18.
正"人才"一词源于《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诗曰:"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此诗是用生长茂盛的植物来比喻人才的茁壮成长,希望人才能够成为天下人民喜爱的有华彩的人中精华。《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人才"一词的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新中国成立后,  相似文献   

19.
经典语录     
正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西晋·陈寿《三国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西周·姬昌《周易·系辞下》)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  相似文献   

20.
经典语录     
正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西汉·司马迁《史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战国·荀子《荀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东汉·班固《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