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兴的现代都市风范,渐起的文化氛围,和着空气中的丝丝凉意,使得更多的外地人在形容六盘水时,不约而同地用上了"魅力"二字。魅者,不仅仅在于色彩的炫目、内容的丰富,更是一种见之不忘的流连,是空气里都在飘散的风韵。六盘水,因一个"凉"字,生了许多让人心动的惦记。  相似文献   

2.
六盘水—夏季清凉的高原都市。来这里:登贵州之巅畅胸怀,游高山峡谷览奇观,  相似文献   

3.
谢勇勇 《当代贵州》2022,(38):58-59
<正>今年,六盘水市持续推动以“凉都三宝”为重点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建成2万亩猕猴桃“吨产园”、10万亩刺梨“千斤园”、1万亩茶叶“万元田”。正值秋收时节,六盘水各地加足马力迎丰收,“两园一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走进“凉都三宝”种植基地,一个个果实圆润饱满的猕猴桃藤蔓枝枝相连,一颗颗金灿灿的刺梨压弯了枝头,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叶为山披上了绿衣,采摘、分装、过秤、装车……村民腰包鼓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贵州西部的乌蒙山腹地,有一个被誉为"中国凉都"的地方,这就是美丽的六盘水市。六盘水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还有中国唯一一个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即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发挥好、发展好生态优势,推动后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用生态之美、谋赶超之策、造百姓之福。用好生态优势应有产业支撑,在贵州绿色发展进程中,不乏"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动实践,发展旅游业、养殖业以及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等,都是"大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期《当代贵州》所讲述的"大生态故事",都有其立足自身实际的绿色发展逻辑,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6.
汪龙舞 《当代贵州》2013,(12):33-35
六盘水古属中原西南边陲之地,美丽的乌蒙山区成为历朝历代各族人民避乱躲灾的世外桃源。继夜郎古国和秦汉粹舸古国之后,彝族从羝羌中分离出来,沿青藏高原南下;苗族从荆楚之地渡江西迁;布依族、水族从骆越族中分离,溯河北上;汉民族因“调北征南”而入……  相似文献   

7.
<正>地处乌蒙山腹地的六盘水,蕴藏着独特壮美的原生态自然风光。这里有世界最高的公路天生桥、有世界最深的竖井白雨洞、有蜿蜒曲折百余公里的北盘江大峡谷,还有"贵州屋脊"韭菜坪、有贵州面积最大高山草场乌蒙大草原……中国凉都六盘水,2005年9月被国家正式批准设立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北盘江大峡谷北盘江大峡谷集雄、奇、险、峻、秀为一体的壮美风光,既有长江三峡的秀丽险峻,也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雄奇壮美。  相似文献   

8.
徐海星 《当代贵州》2017,(28):50-51
正六盘水正以夏季国际马拉松为载体,构建大健康旅游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从2013年,六盘水举办首届凉都·六盘水国际马拉松赛以来,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已经走过5年历程。5年来,参加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的人数不断攀升。首届马拉松赛吸引1.2万人参赛,2017年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开放报名仅两天已有3万人报名参赛。5年来,六盘水夏季国际马拉松赛的级别和档次不断提升。2013年被中国田径协会授予"铜牌赛事"称  相似文献   

9.
正在大数据引领发展的时代,六盘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重要讲话精神,深度融入贵州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大数据产业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数字凉都建设迈上新征程。  相似文献   

10.
陈高泽 《当代贵州》2013,(21):54-56
在第二届中国优秀公关案例大赛上拿到金奖,标志着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成功打造了"中国凉都"这一清爽宜人的城市名片。从最初的"烫金"到如今高含金量的"纯金","凉都"品牌影响力越来越深入人心。从靠煤吃煤的"黑色经济"到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凉都"城市名片的"色变"背后,是六盘水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在加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4年六盘水市首创消夏文化节以来,至今已历十五载。从"一"到"十五",不仅仅是数字的顺延,也是节庆品牌效应的沉淀和累加,更是城市名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融相生。7月25日至31日,第十五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大幕拉开。六盘水,又一次成为国内外游客休闲避暑的焦点。自2004年六盘水市首创消夏文化节以来,至今已历十五载。从"一"到  相似文献   

12.
正过去五年,六盘水高新区坚持兴产业、建城市、聚人气的总体目标,以产城融合为抓手,紧紧围绕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公共配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整合有效资源,持续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这是奋斗的五年,也是辉煌的五年。十三五期间,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六盘水高新区)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打造东部新城和产城融合、产城互动的战略定位,奋楫争先,砥砺前行,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1,(14):20-21
为及时反映各市、州、地因地制宜促开放、抓工业、强招商的对策、举措、突破、成效。近期。由社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带队,本刊先后派出9个专题采访调研组赴全省9市、州、地采访调研。从本期起,本刊“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栏目将连续刊发《工业强省·春天的突破》系列报道,向读者传递贵州大地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铿锵足音。本期请看来自六盘水市、黔南州和铜仁地区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正这里风光旖旎——夜郎故地牂牁江、贵州屋脊韭菜坪、雄奇壮美北盘江大峡谷……行走六盘水,就是行走在灵山秀水间;这里气候独特,凉爽舒适、滋润清新,"中国凉都"誉满天下;这里文化多姿,盘县大洞古文化万年流淌,梭戛长脚苗风情绰约,长征文化薪火相承,"三线"文化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5.
正冬日的六盘水,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玉舍森林公园滑雪场迎来又一个滑雪季。在玉舍森林公园滑雪,是"一高一低"的特别体验。高——最高海拔2503米,最低海拔1700米,高山滑雪,穿行纵横沟壑;低——在北纬26。的中国最低纬度森林滑雪场,你可以尽情狂欢。玉舍森林公园位于水城县南部的玉舍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0.5%以上,是天然氧吧;距市区25公里,交通快捷便利;滑雪场面积6万余平方米,日接待能力6000人次,能同时容纳2000余人滑雪……体验过玉舍滑雪之乐,不少人士的期待目光又投向了六盘水的别处:梅  相似文献   

16.
正六盘水市把清爽的空气、凉爽的天气"两口气"转化为发展优势,紧扣贵州省三大发展战略,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城市发展,加快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7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突破历史峰值,避暑消夏成为热门话题。酷夏时节,位于乌蒙山区的六盘水,平均气温保持在19.7℃,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纳凉客"。"三池三湖六盘水,千岩万壑一凉都"。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以气候资源优势命名的城市,六盘水凭借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吸引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前来避暑旅游。  相似文献   

17.
正孟夏时节,漫步凉都,青山苍翠、天蓝水碧,公园棋布、绿带纵横、花岛点缀……六盘水这座曾经的"江南煤都"正因生态建设而璀璨绽放。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造"绿色凉都"新名片。六盘水这座被108个山头环抱的山城,经多年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从最低时的7.55%增至56.94%,别具特色的峰丛湿地城市景观轮廓已现,"大生态"基础正不断夯实。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六盘水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绿色经济"四型十五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相似文献   

18.
何刚 《当代贵州》2011,(14):22-22
六盘水作为老工业基地,在工业强省战略下,仍将立足于矿产资源优势,继续做大做强煤炭、电力、冶金、建材产业,加快发展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提高对工业增长的支撑能力。今年,、六盘水市拟安排重点项目共144个,力争煤炭产量达到6100万吨以上,钢材产量突破400万吨,发电量突破350亿度,水泥产量突破600万吨。  相似文献   

19.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通过"三变"改革,六盘水激活了城乡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六盘水,三线建设中诞生的一座工业城市,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曾被称为"江南煤都"。今天的六盘水,大力弘扬"三线"精神,不断深化"三变"改革,全面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中国凉都"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  相似文献   

20.
杨宏远 《当代贵州》2013,(26):22-22
我们在集中精力坚持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两加一推”主基调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