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英雄的力量     
正在"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发布仪式现场,每一个"年份英雄"先进事迹在大屏幕播放时,台下不少观众泪流满面;每当"年份英雄"走上舞台时,现场掌声雷动。一辈子,一道渠,黄大发用36年时间带领村民修渠,绕三重大山、过三面绝壁、穿三道险崖凿出万米"生命渠";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文朝荣带领海雀人把"苦甲天下"的极贫村建成美丽村寨;不计得失与名利的张有光,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们贵州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10年、20年、30年……坚持做一件平凡而伟大的事,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份英雄!"年份"对于他们,是为改变贫困面貌而坚如磐石的宝贵品质,是为大家舍小家而感动岁月的赤子情怀。凿渠引水的黄大发,战穷斗困的姜仕坤,向荒山要绿地的文朝荣,坚守护林的张有光,这些年份英雄们的先进事迹在座的各位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他们一些感人的小  相似文献   

3.
正"七一"前夕,"贵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发布仪式6月30日在贵阳举行,授予黄大发、文朝荣、姜仕坤、李桂莲、李光、张有光、余留芬、邓迎香、杨波、潘学军"年份英雄"称号。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出席发布仪式并会见"年份英雄"或亲属代表。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省领导慕德贵、李邑  相似文献   

4.
时代英雄     
正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时代英雄辈出。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99岁生日之际,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阶段,贵州召开2020年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先锋人物展现出的崇高精神。脱贫攻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在贵州攻克绝对贫困的战场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  相似文献   

5.
攻坚英雄     
正翻开贵州跨越发展、后发赶超的历史,一部气吞山河的奋斗史诗感人肺腑。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州各族人民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奋斗事迹让人感动,催人奋进。"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过去五年,贵州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化,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这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苦干实干铸就的脱贫攻坚伟大史诗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将忠诚举过头顶,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始终将困难踏于脚下,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他们以信仰指引实践、用行动践行初心,把奋斗融入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将汗水挥洒在贵州大地上,扎扎实实干出了一片崭新天地。他们淬炼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相似文献   

7.
贵州历史上称得上"才能勇武过人"或"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从已有的文献记载来看,这个传说从三节大竹中生出来的男儿,也就是后来的"竹王",应该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见于记载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8.
刘庆鹰 《当代贵州》2016,(19):36-37
正"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山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贵州各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贵州各民族坚韧性格的代表,是贵州各民族辉煌成就的摇篮。读过这样一首诗:贵州的崇山峻岭,似浩瀚的海洋;贵州各民族兄弟像一艘艘战舰,正在破浪远航。他们哟,风尘仆仆,经历几度沧桑;他们哟,昂首巍巍,擎起民族瑰宝的太阳。他们跨岭越谷,笑迎万里风浪;他们飞驰在岁月的长河,目光向着前方……王阳明曰:"天下之山,萃于云贵。"大山的乳汁滋养了贵州各族人民,锻造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山魂,贵州面貌的每次改变,无不镌刻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烙印。最近,笔者一气读完王华的长  相似文献   

9.
正"年份英雄"发布词他扎根贵州,既"育人"又"树木"。作为大学教师,他默默耕耘,潜心培养学生。作为果农的"高参",他乐此不疲,有求必应。在他身后,是赫章漫山遍野年产值15亿元的核桃林。10年坚守,他变小核桃为大产业,在贵州石旮旯里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财富传奇"。"不仅要把核桃种在贵州大地上,还要让贵州大地这些核桃能够开花结果,结出丰硕的果实,成为贵州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宝贝。"潘学军  相似文献   

10.
<正>刚刚过去的2021年,在贵州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特殊年份,注定载入史册,并在贵州人民的心里,刻下奋斗的印记,写下温暖的答案。2021年,"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高度肯定贵州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亲自为贵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定位领航,精心擘画多彩贵州新未来美好蓝图,赋予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新目标新定位。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贵州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对人才的扶持力度大,政策环境好,用人不拘一格。"吴小花是毕业于中山大学文化与认知专业的博士,现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贵州财经大学,成为一名校聘副教授,享受副教授待遇。2020年,通过人博会的人才引进项目回到贵州,她正是看中了这里良好的人才环境。  相似文献   

12.
大山的脊梁     
正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社会生活中,在创文工作中,在脱贫攻坚中,他们是行为榜样,他们是时代楷模,他们是中流砥柱。黄大发,1934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支书。事迹:他率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风钻、钢钎、铁锤这些简单工具,硬生生凿出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199米的水渠,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2017年4月以来,他先后获中宣部"时代楷模""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贵州年份英雄"等称号。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7日,孔学堂亲民厅。50位身着汉服的学生,引起了游客的注意。原来,他们是来自贵州师范大学的留学生,来孔学堂参加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这天刚好是"立冬",这些留学生一边大口吃着饺子,一边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说着:"好吃,好吃!"传统文化、特色美食、山川风景、民族风俗……在这些留学生眼里,多彩贵州的一切都很新奇,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留学,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世纪趋势,当下为何?18世纪有工业革命、19世纪有工业现代化浪潮、20世纪有低成本的运算及通讯、科技飞速发展。撇去浮华,沉淀理性,如今,经济全球化正日益凸显成为趋势航标。胆识把握机会,魄力创造未来。当我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走进贵州燃气时,从燃气人的身上体现出的那种胆识和魄力,足以让我们感到震撼和敬畏。从一个政府主导下的煤气工程指挥部到今天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企业,贵州燃气秉承了"诚信、求实、团结、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用一种国际化的思维去理解世界,用一种超前的人才观去建构和谐企业发展的目标。回顾贵州燃气近2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继承了先人的文化因子,也采纳与全球接轨的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用人模式。于是,当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中国新商帮的代表人物张瑞敏、黄宏生、李彦宏、郭广昌、江南春等"大腕"人物时,显然会联想到他们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和一个时代的标志。而在贵州,在一个极其普通的产业集群中.黄友兴的名字和他"领军"的贵州燃气集团,让我们知道一个个备受关注的燃气人洪鸣、王翰宇、刘起龙、白大勇、广宏、程跃东……是他们组建的团队让贵州燃气在神州大地树起了行业的标杆。他们仰仗的"砝码"不是资金链,不是企业的有形资本和规模,而是对自身产业培育的理念和科学的人才观,是具有贵州特色的资源整合力和驾驭多元化市场的豪迈气派。  相似文献   

15.
正1962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抗日战争的电影《地雷战》一经公映,在全国风靡一时,其中主人公民兵队长赵虎、女民兵玉兰等成为观众崇拜的英雄人物,而他们的原型正是昔日抗日英雄于化虎、赵守福和孙玉敏。在抗日战争期间,于化虎用地雷炸死敌人171人,许世友还为他改名字;赵守福则创下了用地雷毙敌183人的记录;孙玉敏用地雷一人杀敌17人。1950年,他们3人出席"全国民兵英雄"表彰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9年,于化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16.
张天明 《当代贵州》2012,(11):48-51
时代精神助贵州腾飞2010年4月,持续干旱了8个月的贵州,进入抗旱最为关键的时期;4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贵州旱灾最严重的黔西南州。在旱情重灾区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干部群众通过"滴灌"抢救金银花,进行生产自救,他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被温家宝总理称为"贵州精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是新历史条件下对"贵州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是贵州历史性跨越的现实需求,被誉为"贵州当代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创造奇迹的过程,必然是英雄辈出的过程。在贵州攻克贫困历史进程中,可歌可泣的为民好干部、尽心尽力的致富领头雁不断涌现,年份英雄、第一书记、大山园丁、数据精英、带富能手……饱含动人音符的"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记录着贵州跨越发展、后发赶超历程中向贫困发起总攻的生动实践,展示着推动大扶贫战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十一万藏汉军民筑路员工,含辛茹苦,餐风卧雪,齐心协力征服重重天险,将公路修到西藏。"两路"建成通车后,除了驻扎在西藏的18军外,大部分参建人员被陆续分配到全国各地,其中就有一部分来到贵州,进入贵州公路交通系统,来到黔地以后他们参与修建了贵州筑路史上十分有名的"册三公路",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在贵州大地上描绘出助推黔地发展的最美画卷,值此"两路"建成通车65周年之际,我们怀念他们更歌颂他们,学习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传承他们"筑路意志坚、扛起大道上青天"的意志,在新时代的起点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弘扬"两路"精神的指示,牢记贵州公路交通建设的初心和使命,为祖国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
吴文仙 《当代贵州》2012,(32):24-25
贵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领导干部,他们是优秀教师,他们也是业余摄影爱好者。他们在教书育人之余深入山川、学校、田间地头……用镜头记录奋进的贵州,叙述多彩动人的故事。影像艺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校园新貌以及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图片神韵折射贵州教育系统的领导和专家文化素养、情趣操守和艺术追求。摄影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艺术生活,推动了学校德智体美教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全省上下众志成城、坚韧不拔,用最短时间实现控制疫情蔓延。成绩的背后,是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身影。他们是白衣为甲、舍生忘死的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党员干部,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各行各业劳动者。一年后的今天,我们用回顾的方式向他们致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