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语录     
正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清苦不以穷否而怨,则必永其令问矣。(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先秦至汉《黄帝内经·素问》)  相似文献   

2.
经典语录     
<正>通于物者不可惊以怪,喻于道者不可动以奇,察于辞者不可耀以名,审于形者不可遁以状。(《淮南子·修务训》)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孔子家语·五仪解》)己未善,则舍己之未善而从人之善;人有善,则取人之善而为己之善。(孟子三·公孙丑中)  相似文献   

3.
经典语录     
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战国·姜子牙《六韬·文韬》)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北宋·张载《张载集·义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相似文献   

4.
经典语录     
正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王楼贺韦华传》)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唐·房玄龄《晋书·宣帝纪)不知法之义而正法之数者,虽博,临时必乱。(战国·荀况《荀子·君道》)  相似文献   

5.
经典语录     
<正>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娇奸。(《韩非子·孤愤》)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周易·系辞上)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论衡·书解篇》)  相似文献   

6.
经典语录     
<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春秋孔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战国孟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先秦荀子)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战国子思)  相似文献   

7.
经典语录     
正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陈澹然《寤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东汉·王符《潜夫论》)  相似文献   

8.
经典语录     
<正>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近爱必诛,则疏贱者不怠,而近爱者不骄也。(《韩非子·主道》)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强;众之所去,虽大必亡。(《淮南子·兵略训》)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大学·经上》)  相似文献   

9.
经典语录     
<正>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春秋左丘明)目贵明,耳责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春秋管仲)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录     
<正>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近思录》载程颐语)把意念沉潜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气奋发得起,何事不可做?(《呻吟语·存心》)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极言》)  相似文献   

11.
经典语录     
<正>人之为事,必先立志以为本,志不立则不能为得事。(《朱子语类·卷十八》)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止,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六韬·大礼》)君子得位,欲行其道;小人得位,欲济其私。欲行道者心存于天下国家,欲济私者心存于伤人害物。(《日知录》)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21):37-3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典出:《论语·雍也》 释义:懂得一种知识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能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相似文献   

13.
经典语录     
正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晋·葛洪《抱扑子·极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西汉·戴圣《礼记·文王世子》)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春秋·管仲《管子·七臣七主》)  相似文献   

14.
经典语录     
正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西晋·陈寿《三国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西周·姬昌《周易·系辞下》)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南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  相似文献   

15.
经典语录     
正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西汉·司马迁《史记》)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战国·荀子《荀子》)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东汉·班固《汉书》)  相似文献   

16.
一儒家和谐论有三个重点:(1)强调“和”与“人和”及“和谐”的极端重要性:一是强调“和”是礼的重要体现,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1](《学而》)。二是把“和”看作是天下之正道,“和者,天地之正道也”,所以为人处世都要讲究“贵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子路》)。三是强调“和”是最高的德性,“德莫大于和[”2](《循天之道》)。四是强调“人和”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公孙丑下》)。(2)提出中庸是实现和谐的方法。中庸也可叫中行、中道,其含义有三:一是要求人们在待人…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语录     
正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春秋·墨翟《墨子·兼爱中》)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战国·荀况《荀子·成相》)举才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3,(7):57-58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子春秋·问下》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8,(1)
电视剧《刘老根》中的"药匣子"李宝善有句"名言":"高职不如高知,高知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既高寿又高兴,才算活得有质量。怎样才能高兴常伴,有个快乐人生呢?知足常乐。隋代王通在《中说·王道篇》中写道:"廉者常乐而无  相似文献   

20.
语录     
正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周易·说卦》)君子爱君而不谋身,忧国而不谋家,以公忘私,以义忘利。(《论君子小人札于》)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淮南子·主术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