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进入"十三五"后,贵州省旅游业发展实际进入全域旅游新阶段。围绕打造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贵州积极推进旅游全域化、信息化、产业化、特色化和国际化发展,"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持续保持"井喷式"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引领贵州经济高增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2.
我在这里要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要用“神奇”二字来塑造贵州的旅游形象。 问题的提出 早些年,专家们就提出要把贵州建成公园省。这几年,省里又提出要加快发展旅游业,逐步使贵州成为旅游大省。 搞旅游,要有一个旅游形象。建设旅游大省,更要有一个与其相配应的旅游形象。 这个旅游形象,要简洁鲜明,符合贵州旅游资源的实际,能形神兼备地高度概括贵州旅游资源的共性和特色,对内对外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这个旅游形象塑造得好,我们做起组合资源、开发建设、宣传促销等实际工作来,都会具有灵性、达到一种境界,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发展贵州的旅游业,实现把贵州  相似文献   

3.
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品牌的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建成山地旅游大省。为何选择发展山地旅游?贵州在旅游扶贫中有哪些经验和成效?本刊记者专访了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李三旗。  相似文献   

4.
覃淋 《当代贵州》2022,(13):4-7
贵州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资源,大力培育"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以"美丽资源"换来"美丽经济",以"美丽经济"反哺"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持久、循环、低碳、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闻秘书     
《当代贵州》2011,(22):26
贵州看点[新态势]贵州将建成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省在"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建成山地旅游休闲度假省,形成与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岛"相呼应的"山岛"。同时,将打造七大特色旅游基地,即:全国最佳避暑度假基地、新型国民休闲基地、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养生与老龄度假基地、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基地、山地户外活动基地、自驾车与自行车自助旅游基地。(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相似文献   

6.
正"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贵州将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建设山地旅游大省,让山水美景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助推器"。今年一季度,贵州旅游总人数达1.0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1.5%,旅游总收入975.28亿元,增长38.1%,两项指标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2.5和15.9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贵州将举全省之力推动旅游业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把旅游业培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委、省政府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旅游业作为"三块长板"之一来打造,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性旅游资源大普查,作为一项重要的省情调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次旅游资源大普查成效如何、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有何价值意义?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省旅游普查办公室主任朱立军。  相似文献   

8.
贵州旅游有什么样的独特魅力?贵州无论是山水还是文化,都具有非常独特的吸引力,都在强烈地传达出一种讯息"想你来",尤其是以黄果树瀑布节为依托的贵州水文化的发掘,更是为贵州的旅游资源中增添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贵州的美景应该跟贵州的酒一样,韵味无穷,众人皆知.  相似文献   

9.
刘锋 《当代贵州》2013,(24):20-21
贵州正以生态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建设集"生态涵养地、山水大观园、文化千岛省、避暑养生地、国民休闲地、国家度假省"于一体的国家公园省。"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贵州旅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和气度步入人们的视野,不仅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崛起的奇兵,也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成立的发起方和总部的永久所在地,贵州坚定不移推动旅游产业化,坚持开放引领、改革驱动,用好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两个宝贝,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民族牌、文化牌,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的度假康养目的地,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为世界山地旅游产业发展作出贵州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4,(8):I0001-I0001
正六盘水市素有"江南煤海"之称,是三线建设时期成立的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产地,多年来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生态压力和环境压力,为此,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经济转型、跨越发展。2013年,六盘水市以承办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依托全市旅游资源和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明确"贵州屋脊,中国凉都"的旅游定位,确立建设国际标准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总目标,激活全市旅游发展活力,拓展旅游发展方向,探索区域经济提速升级、跨越发展的新路径,开启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新时代,逐步实现由"煤都"到"凉都"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2.
正以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社会参与、全区域管理引领全域旅游之路,贵州不断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把旅游业培育壮大成为新的重要支柱产业。"真是没想到,现在这里有太多的惊喜,走到哪里都感觉很新鲜。"时隔数年,再次来到安顺市黄果树景区,浙江游客李先生对贵州的印象彻底改变了。"几年前来旅游,都只是按照固定的观光景点走一圈,拍拍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依托对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开发,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让更多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助力多彩贵州跨越发展。清爽的气候、独特的山水、多彩的人文、优质的服务,吸引着世界游客一路向黔游。贵州顺势扬帆,起航全域旅游。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为3.51亿人次、3140.58亿元,分别增长36.6%、40.1%,实现了旅游经济持续"井喷式"增长,凸显着全域旅游发展的巨大活力。  相似文献   

14.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2,(17):42-43
在贵州,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小镇"模式来规划开发50个旅游综合体,可以将贵州248个景区景点连线成面,改变以往贵州旅游资源"散、乱、杂、小"的状态,从而使贵州旅游升级换代,进入"区域旅游"的大旅游时代,并深度打造贵州休闲经济。促进"镇"与"景"协调发展《当代贵州》: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奇兵。在贵州大力建设旅游强省、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之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以大数据助推大旅游、以大健康丰富大旅游,着力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激发旅游产业活力。旅游业高速发展,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元旦小长假期间,贵州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97.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7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0.6%和32.3%,旅游发展持续呈现"井喷"态势。发展合力空前凝聚、旅游产品供需两旺、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旅游拉动消费强劲,作为中国的"旅游  相似文献   

16.
<正>一."多彩贵州"品牌创建2005年,为树立良好形象和展示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贵州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内外专家精心谋划、深入调研,在过去"公园省"、"文化千岛"等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了"多彩贵州"的形象设计。二.主题活动连年精彩自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组织了10届分别以歌唱、舞蹈、小品、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为主题的"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和9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7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相似文献   

17.
正六盘水市围绕"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品牌,依托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和气候条件,将自然"冷资源"变为旅游"热资源",以冬季旅游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依托"三变"改革,力推"旅游+扶贫"深度融合。六盘水年均19℃的夏天令人流连忘返,寒冷的冬天同样让人倍感舒畅——驰骋冰雪,感受冬日雪上飞舞的酣畅淋漓;放松身心,在雾气氤氲的温泉池中独享冬日那份闲情逸致。  相似文献   

18.
正4月20日,韩国首尔掀起了一股"多彩贵州风"。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率团访问韩国,并将首尔作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全球推广活动首站。陈敏尔在向韩国民众推介"多彩贵州"时表示,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美誉,山地是多彩贵州城乡最亮的风景,也是贵州人民心中最美的乡愁,贵州之贵在山地,贵州之美在山地,贵州之特在山地。贵州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受到国际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8日,贵州广播电视台《茶旅贵州》——"北纬27°·最美茶乡"大型茶旅系列节目在最美茶乡贵定云雾镇隆重开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原会长庹文升,省农委常务副主任胡继承;贵定县委书记莫春开,县长张丽芳,县人大主任凌毅,县政协主席方昌国;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正等领导出席开机仪式。贵州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又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着厚重的茶文化历史。《茶旅贵州》——"北纬27°·最美茶乡"大型茶旅系列节目,旨在  相似文献   

20.
<正>"十三五"时期将是推进贵州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场主导、多元整合、特色突出、创新驱动"的要求,推动文化和旅游业在更高层面的融合发展,为推进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建成"国家公园省,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提供支撑。一、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模式(一)融合路径选择"十三五"时期贵州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仍然应当以资源融合为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