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苗族刺绣是相当著名的民族文化遗产,已被世人公认为最精美的刺绣艺术,但由于受传承方式等的影响,苗绣有濒临失传危机.本文介绍苗族刺绣的类型、论述刺绣在苗族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析刺绣濒临失传的原因,探讨如何传承、保护苗绣.  相似文献   

2.
苗族同胞以自然万物来歌颂对女性神的神秘生殖力量崇拜,在贵州苗族刺绣作品中,可以发现大量对母体生殖繁衍力量的隐喻与崇拜。在这些作品中,受到崇拜和隐喻的母体或化身为植物,或化身为动物,或化身为自然界的其他物象,通过刺绣把对大母神及其生殖繁衍力量的崇拜以借喻、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而在具体的苗族民俗传承中,这种崇拜体现为对生殖意念的张扬和人丁兴旺的渴求。  相似文献   

3.
试析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苗族服饰的研究,论著颇丰,但研究者多以服装或饰品分列立足点论之,鲜有总论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本文以苗族聚居地——黔东南的苗族服饰作为分析的立足点,对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进行了阐释,力图勾画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文化特征,以丰富苗族服饰的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苗族民间文学、民族学、语言学资料为依据,充分结合有关汉文献研究认为,黔东南苗族从淮阳丘陵出发,经江汉一带,到达洞庭湖附近,一部分沿湘、滞、资水而上,到五岭西部,顺江而下或经陆路至都柳江下游,再溯江而上,到达黔东南;一部分沿沉江、清水江而上,到达黔东南。  相似文献   

5.
苗族原生态民族文化蕴含着原始的生态审美观。从生态美学的视角解读贵州黔东南苗族传统审美文化,可以发现许多原始宗教意识的痕迹,它们通过日常的服饰、歌舞、丧葬和节日庆典等形式表现出来。除了强调万物有灵外,原始宗教意识促成了主体之间同生共处和主体间性关系思想的形成,构成了苗族和谐生态审美观的价值核心。原始宗教对主体间性的支持,使得苗民与自然万物平等地交往、对话、沟通和融合,从而形成包括天与人、神与人和人与人的"和"文化。  相似文献   

6.
苗族服饰以其款式复杂而著称于世 ,它精美的制作方式代表了一种美的范式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民族历史的记忆和对美的追求 ,它的美纯朴而热烈、极具艺术震撼力。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苗族刺绣民族工艺传承为例,在分析旅游商品研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探讨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与地域传统民族工艺传承保护相结合的意义,提出贵州苗族刺绣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的策略与方法,以期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民族工艺传承保护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汶川重灾区受灾情况的实地调查,尤其对于羌族服饰、刺绣及传承人的深入了解,我们认为地震灾区的重建不仅需要物质重建,更需要信心重建和美学重建。本文以美学重建作为研究核心,探讨有关地震灾区美学重建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9.
浅议贵州苗族刺绣工艺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勤劳聪明的苗族人民创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地域文化特征的服饰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的改变,作为贵州苗族服饰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苗族刺绣工艺处在加速衰退之中,面临这一严峻形势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这一贵州独特的文化资源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苗族水鼓节是黔东南州剑河县革东镇大稿午一带的一个传统节日,以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平安。日子确定在每年阴历六月第一个卯日之后的第一个丑日举行,节日分为起鼓和踩鼓两个部分。丑日上午,举行起鼓仪式。仪式只允许男性参加。他们穿着女人衣裙,头戴草帽斗笠倒披着蓑衣,敲着木鼓抬着一只绿头的公鸭、箩筐和酒坛从甘栋榔出发,挨家挨户上门走寨,各家各户则将事先准备好的祭品和香纸放进箩筐。之后,男子们将收集到的祭品和香纸抬到溪边举行起  相似文献   

11.
12.
民族习惯法究竟有什么价值?如何处理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关系?民族习惯法独有的实质合理性的价值评价标准使得其不同于国家法,其对秩序的追求以及借助分散的个人知识、传统、社会习惯克服了它作为一个个人行为的集合体以及局限性、片面性以及部分的形式非理性,从而达到国家法所不能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独特的历史及人文条件造就了侗族独特的款组织形式以及款约法的习惯法表现。黔东南被誉为全国侗族原生文化中心,以黔东南这片土地为载体研究侗族习惯法的变迁,既有利于加深对侗族习惯法本身的研究,也有利于对黔东南这片多民族地区的进一步了解。从款和款约法出发,以侗族习惯法历史上形式及内容的变迁为研究对象,对传统习惯法及其继承——村规民约进行分析,旨在以黔东南侗族习惯法的变迁探究这片土地的社会历史变迁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民族歌舞旅游产品是少数民族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旅游产品的质量.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为例,从满足游客对少教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的需求,以及旅游对少数民族歌舞产品的影响控制两个方面着手,以"真实性"为切入点,总结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开发的特点,并建立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管理模型,希望这个管理模型对少数民族歌舞旅游产品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虽无“悲剧”的概念,却产生了大量的悲剧作品。尽管与西方悲剧迥然有异,但诞生于中国社会文化土壤的古典悲剧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的特有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心理。悲剧人物以善良柔弱的女性为主;悲剧情感呈现悲喜交集的中和之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双重结局体现出“团圆之趣”。  相似文献   

16.
民族建筑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寄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审美特征.本文从探讨民族建筑入手,阐释了贵州侗族建筑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西江苗族先民历史上经历了长期迁徙,其服饰随着生境的变化而改变。之后,千百年其先民在西江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传承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同时,在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过程中吸收了部分周围民族的服饰文化符号,不断扬弃和发展其服饰文化,呈现出突出的兼具传统性与兼容性的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