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各级党和政府顺应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各方面需要,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贯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浙江乡村人民也发挥了自己创造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创造性,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得到增强。从中我们看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逐渐复兴,本文把它概括为新时代的新集体主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中,这种新集体主义将能够为全国的乡村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3.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基层治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基层治理人才年龄结构差异大、专业能力不足、低学历化的现象,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2018年以来,四川达州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开展基层治理人才培养,面向达州基层定制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逐步探索出了“四双三定”基层治理人才定制培养模式,该模式对各地区培养基层治理人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同志指导福建省南平市创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并向全国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创立20多年来,习近平同志始终指引着科技特派员制度不断创新发展。文章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重要论述,总结了南平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践经验。文章提出新发展阶段科技特派员要担负新的使命,通过兴业赋能、扶智赋能、文化赋能、生态赋能、善治赋能,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6.
公共价值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现实诉求,既符合乡村善治需要,又体现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精神,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中的公共价值实现涉及公共精神、公共空间、公共参与、公共规则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只有从公共价值的本质出发,明晰共建要求,创新共治方式,彰显共享旨归,才能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驱动因素,涉农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剖析涉农科技人才与乡村产业振兴互动发展机制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阿坝州涉农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乡村主要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现行涉农科技人才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及成效的研究,发现阿坝州涉农科技人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面临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影响产业衔接能力、难外引轻内培影响产业发展动力、缺乏创新支撑影响产业创新活力、政策效率不高影响产业拓展能力等问题,认为只有抓住关键问题,立足创新驱动,构建阿坝州涉农科技人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长效机制,才有助于阿坝州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补齐阿坝州乡村产业振兴涉农科技人才缺乏这一短板,打造民族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样板。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的高地,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安顺学院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找准角色定位,积极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路径,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9.
赵龙英 《岭南学刊》2022,(4):116-122
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教育载体,农村图书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贵州农村图书馆建设项目为例,农村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既有服务路径包括层层递进式、村校合作式与教育供给式三种,其困境及成因可以归纳为层层推进式服务路径难以满足公益性需求、村校合作式服务路径难以做到因地制宜和教育供给式服务路径往往政府管控过多。化解农村图书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应形成“图书馆基金会+政府+农村图书馆”式服务路径、创新“农村图书馆+高校”合作式服务路径、建立“总分馆”式服务供给模式、优化“农村图书馆+道德讲堂”的服务路径和构建“农村图书馆+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机制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与其他战略不同的地方在于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农村、主力军是农民。媒体作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如何引导农民、调动农民,使政策受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并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尤为重要。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宣传、政策引导的过程,媒体要提高政治站位、创新传播内容、贴近乡土民情,发挥好媒体舆论的积极引导和规范作用,实现农民主体的认同自觉,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边陲的乌江流域地区,因其资源丰硕和远离中土,一直成为外来移民迁居的理想之地。宋朝建立以后,在封建朝廷立足当地深入统治和各种优惠政策的共推之下,众多外来人口陆续移迁到乌江流域地区生产和生活。这些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不同形式移民纷纷扎根乌江流域,不仅大力推动了本地各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而且有效推进了本地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开启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农村土地制度的巨大链条上,妇女既享有宝贵的制度资源,也受限于政策的性别中立立场;妇女的土地权益既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框架之下得以体现,也为家户所遮蔽。在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充分认识妇女土地权益对于经济发展、基层民主、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促使法律政策倡导下的资源分配做出有利于性别平等的转变,实现"从身份到契约"过程中的男女平等,是重新构建农村妇女经济角色、治理角色、文化角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为契机,以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以"活业、活人、活村"为路径。土地制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制度,三权分置是搞活乡村经济的制度设计,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乡村振兴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是农民获取城市权利的障碍,土地"二元制度"是导致乡村失去发展权的根源,农村"宅基地制度"是制约农民发展权的瓶颈。乡村振兴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是: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规划安排,为乡村振兴用地提供制度支撑,为乡村振兴资金提供政府投入保障,为乡村振兴社会稳定提供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村伦理秩序建构是重组成部分,能够为其提供科学的价值引领、凝聚不竭的精神动力、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然而,当前我国乡村伦理秩序面临诸多困境,集中体现为工业化冲击下的家庭道德问题凸显、市场化冲击下的农民道德信仰迷失、城镇化冲击下的乡村社会道德失序.新时代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求我们不仅以道德教育引领乡...  相似文献   

15.
契合中的差距:乡村振兴中的文旅融合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 《长白学刊》2021,(3):72-79
文旅融合作为当前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基本趋势,可以丰富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从政策视角看,乡村文旅融合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内在宗旨一致性、目标承接具体化等高度的契合。但相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乡村文旅融合却存在明显的政策差距,表现为政策发展的迟滞化、粗放化和项目同质化等问题。对此,应以渐进调适逻辑推进政策发展,并通过强化乡村文旅适度融合、统筹推进的政策理念,构建"一干两翼式"政策框架,完善合作共享格局等精准治理措施促进政策细化,进而助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社会因素与经济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农牧民的经济活动安排,重视经济理性而忽视经济行为背后的社会结构就会产生农牧民主体地位缺失问题。社会创业强调经济与社会的融合关系,尤其是重视社会在经济活动安排中的功能发挥,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视角。课题组对内蒙古通辽市3个苏木12个嘎查进行调查,发现了少数民族农牧民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并以扎鲁特旗玛拉沁艾力养牛合作社为例,阐释本土化社会创业是实现少数民族农牧民主体地位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构想,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中缅边境村寨边民流失大致可分为边民自发迁移和政府主导下的易地搬迁,其外流不仅受到当地各种推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边境地区地缘、族缘跨国社会网络密切相关。边民流失导致了边境虚空与守土乏人,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遭遇困境,边民社会传统秩序瓦解,跨境外流的边民面临境外宗教渗透风险,以及伴生性的跨境婚姻、拐卖妇女、贩运毒品、艾滋病蔓延等相互交织的社会问题。政府主导下的村寨治理应包括形塑边民守土固边的职责意识,改善边民生活质量以增进边民福祉,提升边民的综合素质与抵御潜在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张实 《思想战线》2001,27(3):88-90
通过介绍参与性农村评估的理论,并结合在民族调查中的实际运用,描述了参与性农村评估在民族调查中的具体运作,分析了参与性农村评估在民族调查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民族调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