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世纪初,民族学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形成独立的学科。伴随着民族学学科的发展,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回顾了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历史,并积极反思有利于中国民族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在总结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对中国民族学田野调查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符太浩 《思想战线》2002,28(2):79-83
作为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研究的珍贵资料 ,甲骨文的学术资料价值早已为海内外学术界所公认。但作为历史人类学研究的资料使用 ,至今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一个多世纪以来 ,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成果 ,从史学与历史人类学两个学科的区别与联系出发 ,论证了现存甲骨文、金文铭刻运用于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可行性。讨论这些珍贵资料在历史人类学中的研究潜力及其研究时必须遵循的方法、规范 ,意在揭示甲骨文、金文资料在多学科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历史人类学与西南民族文化研究--方法论的探索宋蜀华一、历史人类学与民族历史学近年来,作为人类学分支学科之一的历史人类学(HistoricalAnthropology)日益受到重视。它以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族群及其文化为研究对象,与历史民族学(Histo...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历史民族学论集》是民族学家何耀华研究员的一部学术著作。《论集》汇编了作者近十余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作者在民族学研究中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何耀华先生长期从事民族史、民族学的研究,近年来更主要致力于我国西南彝、藏两族社会历史和民族学的探讨,为历史民族学这一新学科的创建而努力。该书所论问题初看好象纯属书斋里的学问,然而认真读毕全书,给人的一个强烈感觉,却是它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及它  相似文献   

5.
论历史时间     
本文从历史时间观念的演绎、历史时间的主客观范畴、历史学时间和历史学家的时间四个方面探讨了历史哲学研究领域中关于时间问题的历史和主客观范畴 ,时间对历史学学科和历史学家特征形成的影响。指出时间范畴的历史涵义、认识论、方法论功能以及文化史内涵是历史学家的常规认识 ,而历史学家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努力 ,应当深入历史时间范畴内部的哲学内涵去认识历史时间的份量 ,结合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自然科学等等学科新的时间概念 ,架构完整的历史时间的理论体系 ,推进历史学向高级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民族学是云南大学的特色与优长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在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设中,我们不能忘记,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的拓荒者与奠基人:方国瑜。方国瑜(1903-1983年),1903年出生在云南省丽江县纳西耕读之家,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36年夏,受聘到云南大学执教。他为云南大学中国民族史、中国边疆史地、中国历史文献学、云南地方史、民族学的创建作出了前无古人的重大贡献。在民族学与民族史的研究中创造了多个第一。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兹的文化阐释学促使人类学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新的转折。文化阐释学的核心是文化"深描"。所渭"深描"即:对特定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持有者的理解进行显微察访,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语境进行阐释。人类学的"深描"是对活文化进行观察和理解,进而进行阐释。它突出的特点是显微研究。基于时间的隔离,文化"深描"基本不适用于历史学,但对历史学有借鉴作用。历史学研究者可以借助有精细内容的历史文献的发现、整理、重组,使历史达到显微的效果。事实精微、清晰,分析也就相应地细致入微,这就是我理解的历史学"细描"方法。历史"细描"  相似文献   

8.
方铁 《思想战线》2002,28(6):100-103
2002年5月云南大学召开了"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学术讨论会",这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历史学界的一次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研究进行总结,畅谈了对21世纪中国历史学的展望。中国古代史组的专家学者们在研讨中,提出一些重要的学术见解和改革建议。这对今后中国古代史的学科发展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学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族学与社会学关系密切、历史纠葛不断.通过对我国社会学、民族学包括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所属各个流派和其相互关系的深入剖析,提出两个"兄弟学科"结合而非对立的思路,对认识我国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历史关系和探索其发展前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最初是蔡元培先生从德国介绍来的,一九二六年他发表《说民族学》一文,可以算是资产阶级民族学传入我国的最早著作。在蔡先生倡导下,这门学科逐渐发展,在后来的国民党统治区里,一些大学开了这门课,还成立了研究机构,不少人到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调查,也出版过一些著作。可是,运用马列主义研究国内民族问题,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开始了,它的历史比资产阶级民族学之传入还早。在延安时期,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出版了专著《回回民族问  相似文献   

11.
高发元  刘锋 《思想战线》2002,28(1):57-62
对于跨民族史料的梳理和应用 ,前人多从史学的角度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史料的性质所限 ,往往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 ;而运用多学科整合研究 ,立足于历史民族学的理论视野 ,用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相结合的方法 ,则可拓宽视野、更新思路 ,以此对历史上“佯黄”的共时态状况和历时态演化脉络进行分析 ,可以证明 :明代以前的“佯黄”是一个多民族集合称谓 ,而清代和当代所称的“佯黄”则是指毛南族的一个支系。  相似文献   

12.
康敏 《思想战线》2005,31(1):88-91
当前民族志文体的创新不断涌现,刘新的<自我的他性>一书可归为实验民族志一换类.其不仅成功地将转型时期中国人的存在状态概括为"自我的他性",而且对人类学民族志方法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极具启发性的见解对人物的分析应当发展成为人类学理解社会和历史的特殊方式;经典民族志所呈现的"真实"的概念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反对在民族志中将主体性当作一种类似实体或本质的东西,而应采取历史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同时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历史性的思考 ,并且对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创造性的新概括、新表述。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不仅回答了面向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而且回答了面向新世纪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我们党在21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赢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提供了正确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开始兴起,今天,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而作为公共管理诞生之时的时代理论地平,"价值"与"价值中立"之争也自那时起就一直是其研究领域中激烈争论的焦点。从多学科的研究视角出发,本文对公共管理发展之历史银河中"价值"与"价值中立"之间错综复杂的漫长争论历程进行回眸与反思,尝试将"价值"与"价值中立"共同融合于公共管理研究范式之中。而在公共管理价值回归的继往开来道路上,公共管理作为一门成长中的新兴学科,其将价值与价值中立、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等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其不断追求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朱长英 《青年论坛》2011,(5):120-122
陈寅恪先生以“历史之眼光”解读文学作品被誉为“学术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从唐代重婚宦的社会风尚中、从文士风流的艳情诗中、从传奇创作的风习中、甚至从古文运动与传奇创作的联系中解读《莺莺传》,可以称为“《莺莺传》研究的一个里程碑”。但后来的研究者按照陈寅恪先生文史互证的研究思路去不断解读《莺莺传》时,有时不免走入歧途。只有以文本细读来做文史互证的补充,才能避免这种尴尬。  相似文献   

16.
吴功正 《思想战线》2003,29(1):77-79
21世纪的中国美学史研究应当实现美学思想和审美形态的结合 ,克服把中国美学史写成美学理论史的偏向。美学史的撰写可围绕历史复活、现时视界、现象描述、经验揭示几方面来展开 ,还需要有史感———体现出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深邃的历史感 ,而构合为史感的 ,应是当时性的呈示和历时性的展示。在基本撰述方式上 ,应以描述与评价、史实与史论、判断与感悟、思辨与体验、个案分析与整体把握、实地考察与资料占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文化安全"的概念,但是他提出了一系列蕴含着丰富的国家文化安全思想理念的观点。本文认为,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历史和文化伤害,是毛泽东思考新中国文化安全的历史起点;捍卫共产党安身立命的信仰系统和价值追求,是毛泽东对国家文化安全的现实考虑;维护民族利益,捍卫国家文化主权,是毛泽东提出文化安全思想的深层涵义。由于毛泽东对文化安全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反而导致了新的文化不安全。  相似文献   

18.
《闺塾师》突破了“压迫——解放”的中国妇女史研究旧有模式,采用女性视角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对明末清初江南才女们的生活做了有意义的诠释。但是,由于作者在研究中对女性视角的运用把握失度,从而导致某些提法的失实;史料运用上存在的缺陷也使书中出现了一些史实性的错误。《闺塾师》在研究中体现出的优长与不足对反思中国妇女史研究方法颇具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先秦典籍记载和考古发现,苗族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东方夷人、伏羲与女娲。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外学界对苗族早期历史进行了诸多考证。可以说基本形成共识:苗族为中国最古人种之一,参与了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一系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