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共同体理论是人类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强调的是紧密团结、亲和熟稔、价值一致以及共享的认同感。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发展了这个理论,将中华民族概念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解决了中华民族是“多元”还是“一体”的学术讨论问题,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强震。山河破碎,家园不再。距汶川大地震不到两年时间,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再次震惊了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震惊了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  相似文献   

3.
孙懿 《思想战线》2019,45(3):87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概念的提出及意义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后,让我们的相关研究回归了正常轨道。而“中华民族是一体”的提出,应该是我们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及本质,以及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实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愿望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中华民族是具有共同体属性的民族实体,是各民族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要求我们必须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纲,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的过程中,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民族实体,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保证。长久以来,聚居于贵州省的各民族共同开发着共有的家园,书写着多彩贵州以及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多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赓续着热爱祖国的红色血脉,对维护祖国西南地区的稳定与国家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历史维度梳理和分析贵州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8.
李洋  何生海 《前沿》2024,(1):52-6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和重要思想。当前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需要以利益共同体视角回应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的中国之问、共同体建设的时代之问和共同体实践的人民之问。以利益共同体视角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何以形成:独特的自然禀赋为共同体早期向内汇聚提供了有利条件,共生互补的经济为共同体凝结了牢固的根基,政治一统与国家利益为共同体奠定了有力的内外保障。共同体建设何以必须,回应了两个一百年交汇变局中我国在复杂的国内外利益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共同体建设“何以为之”落于实践:做好经济增量与保障公平并重,以“共有”意识浸润人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利益至上,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相似文献   

9.
王潇楠 《人民论坛》2022,(Z1):123-125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全体中华儿女确立了共同的社会目标和人生事业;伟大祖国辽阔的国土,为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提供了广阔舞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为中华儿女凝聚思想与情感提供了有力纽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全体中华儿女树立共同的目标、参与共同的事业、登上共同的舞台、建设共同的文化,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这个时间点将作为举国伤痛的时刻被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11.
12.
在应对新冠病毒肺炎引发的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的特定场景下,各民族紧密团结,以"中华民族是一家"之情感凝聚、价值理念强化、行动的集中践行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了抗击疫情人民战争的重大胜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具有的情感基础、历史基础、社会基础和政策制度基础,是在中华民族历史演进、文化互动、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和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中铸牢,体现了中国国家建构和治理的有效性基础上形成的强大的精神国力。我国应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应对国家发展中的风险与挑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建构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心育机制是建构共同精神家园的纽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心育机制以五个认同为理论路径,以五共为心理过程,以心理空间为驱力,以心理场域为行为动力,此间包括目标导向机制、相互融合的内容体系、交互作用的互动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这对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起到建设以心培育的路径、超越心育的最近发展区和凝聚内外力量的作用,从而为发挥两者的最佳合力效应,创造最佳培育效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文章以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论断为主线,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些阐释,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重点围绕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谈了一些学习体会,认为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是对主线引领和贯穿作用的实践性、成效性的要求.同时就物质与精神、多元一体、审异致同、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等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圆昭示的范围,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19.
网上作战原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活动过程可能遗留的痕迹可以分为有形痕迹与无形痕迹.公安部门掌握的无形痕迹可以分为前科轨迹、基本轨迹、社会轨迹和发破案轨迹等四类.网上作战的基本原理,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以各类信息资源为实体,依托一系列信息资源整合分析工具软件,通过对有形痕迹和四类无形痕迹数据的交叉碰撞比对,自动或半自动地揭示蕴藏在各类信息资源内部的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特点和作案痕迹,从而发现破案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