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村规民约是村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是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形式之一.村规民约不能与法律混为一谈,但它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进行村规民约建设必须处理好传统资源与法治理想、村规民约与国家法律、政府推进与村民自治等几对矛盾.村规民约制定与实施应确立一定程序,遵循一些原则,完善有关法律,规范有关实践.村规民约内容广泛,但应增加权利性规范;形式多样,但应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合法性、民主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制定村规民约时一般应按照如下八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宣传发动。村民是制定村规民约的主体,因此必须让村民知道、理解并积极参与。为什么要制定村规民约?主要步骤是什么?哪些应写、哪些可以不写?制定以后怎样执行?这些问题都要让村民了解清楚。村委会要在县、乡两级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利用广播、开会、村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也可以结合日常普法工作,向村民讲解涉及农村的法律政策,讲解村规民约的性质、意义及与国家法律政策之间的关系。尤其要让村民知道的是,村规…  相似文献   

3.
现在,那坡县百合乡居民每天一大早就忙着清扫自家门前的垃圾,把分类装袋的垃圾放进流动垃圾车或固定垃圾箱。村民农庆东说,每天早上各户自扫家门前卫生责任区,每星期集中清扫公共卫生区两三次。百合街共4个村民小组160多户,根据实际情况,以10户为一个小组分别负责对应的责任区,这是百合街居民"清洁乡  相似文献   

4.
村规民约,虽然是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制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村民们想怎么制定就怎么制定。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7条明确规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9,(16)
<正>"咱们村,是宝地,民风美,人称奇;建设好,新农村,本条约,需牢记;爱国家,爱集体,跟党走,志不移;讲和谐,创业绩,谋发展,同受益;勤读书,多学习,重科学,守法律;立新风,树正气……"设想一下,如果您路过某个村口,听到一群青少年正在朗诵以上文字,乍一听会不会以为他们在念《三字经》?其实不然,这个场景经常出现在江苏江阴的临  相似文献   

6.
村规民约不得违背法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规民约是农村村民共同制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社会规范。它作为我国法律在农村的补充手段,对维护村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促进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村规民约为了突出警戒作用,滥施处罚.大大超出了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如“杏出偷电罚款1000元”。“牛吃庄稼打死不赔”等等。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6条明确规定:“村规民约不得与宪法、法律和法规相抵触。”这就决定了制定村规民约不仅要考虑具体情况,而且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任何违背法律法规的村规民约都是无效的。调处刑事案件今年3月2日,山东某县王…  相似文献   

7.
近日,笔者下乡镇调查村民自治情况,发现有些村委会的村规民约订得欠妥。如规定:“偷一只鸡罚跪半小时,并取消公民选举资格;发生纠纷不服调处罚款30元;赌博者一经发现,公开挂牌亮相”等等,这些村规民约,有的不合情,有的不合理,有的不合法。倘若真的照此去做,轻则酿成民事纠纷,重则闹出人命。开展村民自治活动,制订必要的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规范村民的行为,这很有必要。但脱离实际,盲目订规立约,势必造成不良后果,失去村规民约的本来意义,甚至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导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为此…  相似文献   

8.
社会分化是社会学的核心主题之一,社会变迁其实就是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村规民约,是广大村民自定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规章和公约。实践证明,建立在不违背《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基础上的村规民约,对于搞好村民自治和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然而,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由村规民约违法而引起诉讼的案件却出现了增多的势头,亟待引起人们的重视。村规民约违法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在内容上只要求村民讨论通过即可,忽略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二是撑握法律、法规不够深透全面,只注意了某方面的法律、法规而忽视其它方面;三是在制订村规民约时没有真正经村民讨论通过,只是几个村干部在一块合计一下就算了事。  相似文献   

10.
在由"传统"向"现代"村规民约的变迁过程中,乡村社会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认同缺失,这必然会影响现代村规民约实效性的发挥。因此,需要加强基层政府和农民的双向互动,积极构建农民的内在认同与政府的外在引导机制,形成"内生"与"外导"的有效结合,让现代村规民约成为乡村社会自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侗族合款"是古代侗族社会独特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组织形式,是维系侗族社会运转的重要机制,具有规范个体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变迁,形式完整的侗款已经消失,但是"款"作为一种"活"的文化,并没有完全消亡,只是其表现形式发生了演变。对侗族款制度的变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揭示,有利于深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治理资源和治理方式的认知,有助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2.
乡规民约与国家法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国家法与乡规民约两相抗衡的情形一直存在。国家从整体利益出发,一般不采用强力确立国家法绝对优胜地位的做法,很多时候当这种“抗衡”不涉及严重根本利益时,国家总是默认乡规民约的实际纠纷解决效用,即使它的规定是与国家法相异的。国家法与乡规民约“抗衡”中所体现的“分治”意识是可取的,但对抗性应消除,良性互动才是应然之道。实现良性互动要定位好基层自治组织的功能,给予地方广泛的自治权限,同时对地方自治构筑有效的立体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基于乡村振兴调查数据与实地调查资料发现,村规民约在实行中存在不足,将村规民约视为管理乡村的制度,忽视了村规民约的社会组织功能;村规民约在实践中受到行政力量的较大干预;契约性不足。在此基础之上,比较分析了“乡约”与村规民约存在的一些共同的特征,基层性、政府的干预、村民的教化及遵从,构成了村规民约实践的先天缺陷。基于“三角模型”对实践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可以从村民、村民自治组织以及政府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村规民约的实行。  相似文献   

14.
15.
王渊 《思想战线》2004,30(4):117-123
在中国农村社会 ,大量的村落法在实际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法以“法治”名义强行介入乡村是困难的 ,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深沉的张力 ,这是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法学工作者应该放宽“法律”的视界 ,深入乡野 ,关注法运行的实然性 ,寻找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视同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