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N.Waltz)于1996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讲学,受到热烈欢迎。 沃尔兹教授于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和从事研究,1971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学会理事等职,并于1987—1988年度出任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沃尔兹教授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外交政策与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和《核武器的扩散》(1995)等.其中《人,国家与战争》、《国际政治理论》等书迄今仍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在沃尔兹教授讲学期间,我院研究生谢鹏曾就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对他进行了学术性专访,下面是两次访谈的记录。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肯尼思·沃尔兹的理论观点,本期还发表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新现实主义理论》一文,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相关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有必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如何看待国际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缘起与发展?如何评价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知识贡献?既有的理论研究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改进空间?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刘毅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田野教授。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著有《国际关系中的制度选择:一种交易成本的视角》《国家的选择:国际制度、国内政治与国家自主性》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等。  相似文献   

3.
布赞的安全研究采用“多元主义”学术视角,将新现实主义等物质主义与“英国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社会建构主义等社会学方法结合起来,把历史主义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融入其中。其重要成果是他的“新综合安全分析框架”和“区域安全复合体理论”。前者强调安全的多层次、多领域、多元行为主体和极性与认同互动的分析;后者强调由安全相互依存、善意/敌意模式和权力结构构成的“安全复合体”在国际安全中的核心位置。布赞的理论观点对当代安全研究尤其是安全理论的综合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越界限:走向文化政治经济学——对话鲍勃·杰索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鲍勃·杰索普(Bob Jessop)是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著名的社会学教授,长期从事国家与国家权力、批判政治经济学(包括调节理论)、批判现实主义、批评性话语分析、治理与治理失效等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他出版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未来》、《超越调节方式》和《国家权力》等著作。2012年秋,法国《调节评论》(Revue de la régulation)杂志刊发了法国庇卡底大学经济学副教授阿涅斯·拉布鲁斯(Agnèn Labrousse)、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副  相似文献   

5.
西方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占据了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地位的是:以肯尼斯·华尔兹(Kenneth 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1979)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与以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霸权之后》(1984)为代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这两派在发展中从最初的互相大争论转为了从理论框架到研究层次多方面的趋同。九十年代以来,出  相似文献   

6.
卡莱茨基与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困境——兼论国际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杂志2011年1月号刊登了希腊学者迪米萃斯·P.索提罗波罗斯题为《卡莱茨基困境:朝向对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解释》的文章。该文认为,迈克尔·卡莱茨基揭示了凯恩斯理论的一个重大困境(即所谓卡莱茨基困境):如果按凯恩斯的理论去做,实现充分就业等目  相似文献   

7.
新现实主义,与旧现实主义相比,首先提出将影响国际政治体系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区分开来。理论要把一个领域与其它领域区分开,从而对其进行科学的探讨。通过将国际政治体系描述成一个整体,并分清结构与单元层次的区别与联系,新现实主义使得建立国际政治的理论变为可能。新现实主义提出了体系结构的概念,从而划出了国际政治研究的领域,并使研究者能够看到体系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国际政治研究》杂志联合主办的“IPE与国际关系理论‘第四次论战’研讨会”于2006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会议议程分“IPE与国际关系理论‘第四次论战’”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成就与挑战”两个阶段,分别由袁明教授和王缉思教授主持。与会者围绕着由秦亚青、苏长和、门洪华及魏玲翻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一书,就“第四次论战”的实质、IPE(即国际政治经济学,以下统称IPE)与国际关系学科导向、中国的IPE研究及学科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国际政治科学》致力于推进国际政治的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文,重视国际安全、中国周边地区、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对外政策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欢迎其他相关领域的稿件。  相似文献   

10.
征稿启事     
《国际政治科学》致力于推进国际政治的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文,重视国际安全、中国周边地区、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对外政策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欢迎其他相关领域的稿件。  相似文献   

11.
美刊《比较政治研究》2001年2月号(第34卷)刊登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威廉·米施勒(William Mishler)与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e)合写的文章《何为政治信任的来源?——以后共产主义国家为背景考察制度理论和文化理论》。文章介绍了关于政治信任来源的两种相互竞争的理论:文化理论和制度理论,前者强调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与经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研究政治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政策的新政治经济学开始兴起,它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包容了公共选择和集体行动的逻辑等分析方法,并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经济政策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本文在阐述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现实背景的基础上,以文献综述和评论的方式概述了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基本观点、框架结构、分析方法和经验实证,并对经济学与政治学的研究视角及具体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探寻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是国际关系学的重要课题。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学派看重国际关系中的权力与利益因素,国际政治经济学则用政治与经济互动的原理,将国际关系看作是国家权力与市场力量交互作用的过程。本文将文化视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否定国家权力、国家利益、市场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相反,与之相比,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只居于次要地位。本文只是对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作一专门讨论而已。  相似文献   

14.
科学行为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的论战,促使现实主义者反思国际政治理论的系统方法。肯尼思·沃尔兹于1979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国际政治理论》一书,第一次把系统层面的国际结构和单元层面的互动行为体区别开来,从而建立起国际政治系统理论的基本架构。这就是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的学说,80年代以来一直居于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和两极时代的终结,国际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的本质是指国际关系或世界政治正处于重塑阶段,并由此向当代大部分国际关系理论体系及其观点提出挑战。70年代末以来,国际政治研究中肯尼思·沃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strctural realism),即国际政治的结构理论异军突起,开国际关系理论中结构主义风气之先,奠定了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的逻辑基础和理论地位。与此同时,以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理论是学科的思想积淀和知识根基,其研究状况直接反映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整体发展面貌和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国家实力和地位显著提升等外部力量推动下,中国国际关系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对理论创新的需求和呼声愈发强烈。最近几年,中国学者构建原创性国际关系理论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一些初步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那么,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理论研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出现过哪些重大理论争鸣?当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存在着哪些缺陷和不足?如何看待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的主张?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马骦专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刘丰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和东亚国际关系,专著《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译著《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没有应答的威胁》《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等。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国际政治史上,按理论和内涵分,主要是两大派:"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按方法和形式分,主要也是两大派;"传统派"和"现代派"。其中以"现实主义"的影响最大,尤其是在战后。本文仅就手头的材料,按以下几点,对美国"政治现实主义"学派略加绍介。 (一)"政治理想主义"与"政治现实主义"之争——"政治现实主义"应运而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蔡欣怡(Kellee Tsai)教授针对《中国的经济开放和地区政治》、《从铁饭碗到非正式化:变化中国的市场、工人和国家》、《中国的管控型政府:面对全球化的新战略》这三部著作发表于美刊《政治观点》(Perspectives on Politics)杂志2013年9月号上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蔡欣怡教授长期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出版过《后街金融:中国的私营企业主》、《绕过民主:当代中国私营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国际政治科学》致力于推进国际政治的科学研究,主要刊登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面的论文,重视国际安全、中国周边地区、国际关系理论和中国对外政策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欢迎其他相关领域的稿件。《国际政治科学》基本上选取研究性的学术论文,特别欢迎包括问题提出、文献回顾、逻辑推论和经验检验等程序完整的科学论文,对于学术性强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新左翼评论》(New Left Review)是一份具有左翼倾向的理论性双月刊,创刊于1960年,由英国《大学与左翼评论》(Universities arid Left Review)和《新理性者》(The New Reasoner)两家期刊合并而成,其第一任主编为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现住主编为苏珊·沃特金斯(Susan Watkins),截至2015年2月共计出版了91期。《新左翼评论》涉足世界政治、全球经济、国家权力、当代社会理论、历史、哲学、电影、文学、美学等多个研宄领域,并且以其开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