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史逸华 《学理论》2023,(1):40-4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两者的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让马克思主义“讲中国话”,让我们从本民族文化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有更加亲切生动而又准确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融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可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的转化,承续中华文明,树立文化自信,润泽当代人的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亦有理想人格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并且形成了丰富的修养理论,二者在这一点上有相通之处,可以互相借鉴、启发。  相似文献   

2.
吴江 《瞭望》1991,(46)
提起传统文化,有人总不免叹息:多年来批判有之,继承则往往落空。也有人觉得,虽然总体上说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但社会主义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究竟如何,却往往难以说清楚。 世界上说不清的事情常有,而能够说清楚并处理起来很顺手的事情则不常有。社会主义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对我们来说,也属于说不大清楚的事情之列,而这个问题如果不说清楚,则民族传统文化自然很难真正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法律全球化在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加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利益不平衡的矛盾,并对国家主权观念以及各民族传统法律文化提出了挑战。而不论是把法律全球化当作一种当然的前提予以单纯地接受,还是站在狭隘的民族国家立场上不承认甚或抵制法律全球化,都是不恰当的。从事实和价值两个方面来审视法律全球化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诸多矛盾,不难发现,一种既反映人类法律文明共同属性,又观照各民族国家本性的异质且多元的法律全球化模式是可能的。而这正是一种应然的法律全球化模式,也是达致世界和谐的可欲之路。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了解一个民族的窗口,也是一个国家与世界交往的桥梁。中国有着丰富悠久的民族文化需要让世界了解,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人迈向21世纪的豪情壮志也需要让世界了解,9月1日至12日在法国首都巴黎举办的“99巴黎‘中国文化周”正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难得的机会。中国文化周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享有世界文化之都的巴黎举行,堪称“天作之合”。教科文组织是最权威的国际文化机构,其宗旨之一就是广泛传播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作为拥有5000年古老文化的中…  相似文献   

5.
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是事关国家乃至世界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民族复兴、文化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当前不少人对“中华文化”范畴的理解存在片面化、定式化的倾向,以及存在许多对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重大认识问题上的误解与偏见,势必影响到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完整认知与文化自信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传统手工艺是一个民族特有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在社会转型期,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为民族手工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语境与发展机遇。基于对湖南地区侗锦工艺进行的田野调查,湖南侗锦当下发展现状,应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湖南侗锦手工艺相结合。力图从创意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视域下,寻找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探讨传统手工艺生存与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7.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8.
说得多好啊     
《瞭望》2006,(18)
《中央力推文化体制改革》一文指出,“请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同时请更加关注人文科学的发展,不要再把历史、地理、政治等作为附科看待。没有文化的传承,不了解历史, 不可能对本国的价值取向有明确的判断。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文化是一种价值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在单一语境中自给自足,不同文明的交流是当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对话中,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包容”精神是当前特别值得重视与倡导的.包容,既是“和谐”的表现形式,也是达成“和谐”的基本前提.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的先哲就已经认识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道理,将“和”作为最理想的社会政治状态.在中国古代先哲看来,过分狭隘的视野与心胸,无助于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在治国上,要做到海涵大量,虚怀若谷,宽容包纳,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人之智为智.具体到文化选择上,便是在坚持思想主体性的同时,以开放的心态,充分汲取其他学派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为思想的整合、文化的构建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保持更为积极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刘静 《理论导刊》2001,(6):58-59
从企业文化的发展及其在各国的实践应用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民族习俗、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不同的国情、历史环境、风俗文化能够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性的企业文化。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立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就必须以中国的国情为基础,而不能全盘照抄从异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异国企业文化。一、深刻了解“义利之辩”是建立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勃兴于美国,在80年代风靡世界,成为一种独特的管理思潮。其中,日本企业文化和美国企业文化两种类型最具特色,并为日美两个超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科院边疆文化中心主任马大正说,有人觉得,西部开发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扶贫问题。事实并非如此。西部地区存在不同社情和民族状况,有些问题在东部开发中不成问题,可能在西部一些地区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民族宗教状况,就会成为问题。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民族分离主义的浪潮对民族关系的冲击很大。西部开发中,对这些问题都必须给予考虑。因此,在西部开发中,对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这两句话,我们都必须重视。抓发展时如不考虑稳定,不考虑包括民…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论比较不只是文学自身的问题,也关系到中国人的社会历史问题。我们应真诚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文化传统,正视自己的传统文论与他人文论的性质、特征和“长短”。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自我,建立自己民族的新文化。中西文论比较研究主体文化立场的确立应体现在方法论上,否则,只是一句口号,空泛之谈。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2,(12):48-49
中国其实还有许多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就还是一个“跋足巨人”。这里不考虑那吸引世界的高端精神文化的发展,而只是考虑社会的“底线”。这里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的“底线生存”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是社会的“底线伦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眼光世界眼光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表明,一种文化与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合,是保持其生命力、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文化演进发展的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当今任何民族或国家的文明发展和道德进步,都不可能不受到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或道德文明成果的影响,都不可能脱离人类文  相似文献   

15.
萨满教在新疆古代民族中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虽有伊斯兰教一神主义和严格教义的约束,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民族由来已久的古风古俗。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民族文化和宗教传统的延续或者说是历史积淀。“万物有灵”、“灵魂不死”,至今仍是新疆一些信仰伊斯兰教民族宗教观念的组成部分,我们从麻扎朝拜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难看到这种原始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说砚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所以能够历数千年而唯一不曾中断过,古籍之多冠于全球,“文房四宝”和印刷术,功劳极大。以“文房四宝”中砚一项来说。砚古称“研”,即用以研墨之意,它是我国传统实用工艺品之一。自从人们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文化”问题新探高强"东西文化"的讨论经百余年的风云激荡,该是从懵懂中走出来的时候了。面对现实,笔者略陈管见,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如何理解"东西文化"的本质特性?文化均有民族和时代性。"东西文化"主要是中外民族之差异抑或是古今时代之区别呢?"东...  相似文献   

18.
“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和核心范畴,蕴含着“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大同”“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一家”等许多优秀的价值原则和文化理念。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任,终其一生为之奋斗;将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对接起来,指明了中国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路径;强调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对人民负责,共产党应诚恳接受人民监督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主张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世界各民族互学互鉴。毛泽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民心态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普遍呈现的一种认识倾向、情感倾向和行为倾向的“集合”,是国民对现实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之“总和”。国民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反映,既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又受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世界,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的水平和程度。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0,(14):25-25
2010年是世界从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中逐渐走出的一年。从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将是世界经济重整的十年。与此相应,世界文化格局将出现新的发展趋势。 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是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的既成事实。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全球化态势下,各自发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不仅是世界文化发展应有的价值理性,而且正在成为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强烈呼声和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