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国有企业负债过重问题探析冯贵欣国有企业负债过重,严重压抑着企业潜力的发挥,已成为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障碍。因此,认真解决好国有企业负债过重的问题,已刻不容缓。一、国有企业负债的现状企业的负债是指企业借款必须按期偿还的债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  相似文献   

2.
发展资本市场:解决国有企业高负债问题的出路黄浩强国有企业资金普遍短缺负债严重,已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本文对国有企业高负债的现状、特点、影响和实质进行考察,提出了发展资本市场这一思路。一、国有企业高负债的现状、特点和影响据财政部...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高负债是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那么,国有企业高负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抽象地从企业负债率来分析,很难作出判断。如在60和70年代,日本企业的平均负债率达到160%,本田公司曾一度高达600%;到80年代初,日本企业的负债率仍高达77%,但并未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因此说,假如企业发展前景良好,盈利能力很强,能按期归还债务,即使企业是高负债,也不是什么坏事。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员工现存的压力主要表现为:身心紧张疲惫、人际关系复杂、安全生产负担重、社会地位不平等和经济生活拮据等现状,企业管理者针对这些现状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组织沟通机制、帮助员工制定职业规划、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完善福利制度和工资收入差距,同时员工自己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变压力为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中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各种问题和困难集中暴露出来 ,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由于产品销路不畅 ,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 ,产销脱节 ,产品出现相对过剩 ,库存积压增多 ,占用大量流动资金 ,影响企业再生产顺利进行。根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来看 ,在调查的 40 2种工业产品中 ,有 83%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或严重不足 ,一些企业技术落后 ,设备老化 ,技术进步慢 ,导致许多国有企业的成本增高 ,浪费严重 ,亏损额大 ,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第二 ,社会负担沉重。国有企业承办了许多本应由…  相似文献   

6.
7.
我们长期为严重的官僚主义所困扰,究其主要原因是过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它使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空谈;使民主监督机制徒有其名,干部的权力得不到应有的制约;专横拨扈、不办实事、以权谋私的官僚主义恶性膨胀。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过度集中的领导体制。具体讲就是要做好下列工作:一、实行党政分工,政企分家。长期以来,人们错误地把执政党理解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企业之本,得人才者得市场,因此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有了人才,企业也就具备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往往一个人才可以救活一个企业,带动一批人。与此同时人才流失现象也日趋严重,成为困扰国有企业的最大隐患和潜在危机,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寻求解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系列问题方法,以便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一、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1.领导者素质不高,企业缺乏活力 由于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住房按揭兴起于 90年代初 ,目前主要被沿海地区和内地大城市的部分购房者所采用。住房按揭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十分迅速 ,其原因 :一是住房按揭是一种风险小而利润稳定的贷款方式 ,银行都极力争夺这项业务 ;二是住房按揭使中低收入者提前实现了拥有住房的愿望。我国的住房按揭由于受各种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制约 ,发展缓慢 ,尚未被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所接受。下面就住房按揭发展不快的原因作一分析 ,并就解决途径作一探索。一、我国住房按揭发展缓慢的原因1 首期付款额过大。现行的住房按揭中要求购房者支付的前期房款占总房款的 …  相似文献   

10.
面对负债办学这一大学的"经营常态",寻找出路势在必行.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债务负担问题,需要考虑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各级政府的投入比例等问题.有了正确的发展观,确立了逻辑清晰的宏观政策,化解高校巨额贷款风险的操作策略不难找到,通过法制约束、各级政府财政投入、高校自身开源节流、社会资金注入等的合力作用,高校的债务负担问题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主体,发挥着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导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普遍存在,直接影响了这一重要作用的发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会计法规不完善,以及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不合理等。因此,要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来实现产权明晰,深化国有企业公司改革以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和企业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和教育,同时,要切实加大惩治力度,使“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  相似文献   

12.
周其仁 《党政论坛》2013,(18):12-12
国际评级机构最近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反映出国内外投资者对过去几年中国以高负债(特别是地方政府)投入以支撑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抱十分怀疑的态度。有论者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高负债主要是用于投资,因此在大量负债形成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资产。这些资产将来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因此若把这些长远收益计算在内,高负债并不是一个问题。笔者并不同意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为国有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洛阳作为一个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集中的城市,这些年来的发展充分说明了,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国有企业就有方向,就有活力,就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推动我国新阶段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发展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转变发展方式、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这三大经济发展问题至关重要,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只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做市场可以做的,政府做政府应该做的,二者都讲求效率,新阶段三大经济发展问题必将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资金紧缺的原因及缓解对策张映芹一、当前国有企业资金紧缺的原因资金紧缺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造成国有企业资金紧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从内部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企业财务管理不善,资金使用效率低。一些企业由...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是当前国企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改革的成败。综观国企人才流失 ,原因复杂 ,影响巨大 ,必须引起国企的高度重视。要理解职工的合理流动 ,并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吸引人才 ,用好人才 ,最终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7.
试论国有企业优秀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加入“WTO”,国有企业将面临许多国际跨国公司与国内其它优秀企业的直接挑战,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已不仅仅是资金、成本、管理等的竞争,而是对优秀人才的争夺。争夺优秀人才包括引进外部优秀的高级人才,但更为重要的是盘活企业内部现有的优秀人才。因为优秀人才是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关键资源,是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本文拟透过国有企业近几年部分优秀人才流失的现象。分析引发流失的主要原因,以及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优秀人才自身需求,简要提出留住人才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我国进入自媒体时代。在此之前,人们主要通过新闻发布、电视、广播等渠道获取政府信息。如今,在自媒体时代下,网民随时随地都可通过网络及各类手机终端及时参政议政、了解舆情。政务微信,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过去几年内的发展可谓炙手可热。在政府信息公开、便民服务、网络舆论监督等方面,政务微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探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国有企业的改革就由放权让利的政策优惠阶段进入了制度创新阶段。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国有企业,不可能也不应该把现有国有企业都改成国有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应着眼于搞活整个国有经济、盘活国有资产,以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为此,现有的国有企业有些应改为国有全资公司,有些应改为国家控股、参股的公司,有些应改为民营(包括卖掉、租赁、改造为股份合作制等等)。有人认为应按规模大小来确定国有企业的改革途径:有人认为应按有否效益,或效益大小来选…  相似文献   

20.
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近年来逐年上升,而且赔偿的金额也不断增加,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值得卫生管理者思考。从社会角度、医方角度、患方角度深入分析了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为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比较我国各阶段在对医疗纠纷问题处理上的差异和各自的优缺点,吸取经验,总结教训,结合现阶段医疗纠纷发生的实际状况,为日后合理有效地减少、遏制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