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青年观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 ,由于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等根本问题有不同的认识 ,他们对青年的社会性认识又有所差异 ,特别是在青年培养的目标、青年培养的方法以及青年思想教育的内容等方面。邓小平依据时代的特点和需要 ,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 ,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青年观  相似文献   

2.
鲁碧华 《人民论坛》2013,(12):190-192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对“社会主义”的描述是毛泽东、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直接理论来源,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践又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二者的社会主义观具有同一性和承扬性,而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捍卫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践行上又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首先由列宁提出,并经葛兰西扩展和深化,形成了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特色的领导权学说。两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列宁的领导权思想为葛兰西思考“文化领导权”提供了理论前提。列宁侧重于“政治”领导权,但他并不否认文化的重要性;葛兰西强调“文化”层面的领导权,同时也承认政治统治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批批评是社会进步的动力高鹏评,是我党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历史传统。记得,一位革命领导人曾经说过:为了保存干部,教育和培养这些干部,就不应该害怕得罪任何人,就不应该害怕原则性的、大胆的、坦诚而客观的批评。要是没有批评的话,任何疾病都会进入膏肓,以致无法医治。只有坦诚、大胆的批评,才能帮助我们的人进入更加臻于完善之境。什么地方没有批评,什么地方的腐朽和停滞现象就会生出根来,那儿就不可能向前进步。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就是这个道理。“兼听则明”其理亦然。批评,不仅仅是要批评他人,而且也要批评自己。…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价值定位不应总是从社会共性中去寻求,文化的价值也在于不同文化现象的独特性,通过比较独特性而体现个性文化的社会价值。落后的、劣势的文化存在都具有价值。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突现了这种文化的价值。社会进步需要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推动,社会全面进步需要不同程度文化的补充。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促进各文化间的“和合”,推动社会进步。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对社会主体在社会发展遇到曲折时把握方向、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社会文化进步的表征顾晓鸣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一代的活动空间都不断增大,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但是,人不同于动物之处在于他的“空间”要大大超过物理性的“空间”,用大家熟知的“信息社会”用语来说,由于每个个人都同外界有着非常密切而频繁的交流,因此,即使我们从未去过北极南极,但我们所能想到、所能影响的范围可以说已达到全人类所能活动的整个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代青少年,尤其所处开放性大城市(更尤其是上海)的学生,就身处这样一个空前广大的信息交流范围,他们尽管未离开本上,但活动和生存的空间已无限扩展。与他们的上代相比,他们的心思早已在本上外的广大世界中飞翔。所以,对中学生出国不出国的问题要完全换一种思路来考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年代,包括教育体制在内的社会各方面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人类历史长河来看,总是由代表了历史和人类生存的空间之扩展的新的世代,来预示和实行的。举一个小例子,老年迪斯科的流行是十几年前青少年迪斯科文化引导和促成的,牛仔裤、T恤衫等等无不如此,至于现代社会的计算机化等等基本经济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更是以一代青年为主导力量的(在电脑界最有成就的人中大量是二三十岁的青年)。所  相似文献   

7.
虽然雨雪冰冻灾害已经逐渐远去.但是一些问题一直被反复讨论:基础设施能不能具有更强的抗灾能力?灾害预警如何更及时和更具指导性?政府应急机制如何更快启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在紧急状态下如何更好地联动与沟通?抗灾抢险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统一协调能不能更高效有序?民间组织如何更好地参与到灾害救助中来?巨灾保险何时能真正覆盖广大农村?社会公众的减灾意识如何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红 《理论月刊》2005,(11):174-176
工业经济社会与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文化构建具有共性特征,即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办事风格和习惯。两种社会经济形态由于价值判断和行为目标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的构建及运行模式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同,集中表现为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不同、内容不同、作用不同以及存在的形式不同。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孙中山先生“地方自治”思想与毛泽东同志“民族区域自治”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分析,指出地方自治与民族区域自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自治,但前者对于后者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借鉴,二者的相通反映了两代伟人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思考具有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思想的形成具有符合中国现实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0.
李理 《长白学刊》2000,(5):70-72,80
毛泽东、邓小平的对外开放观都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他们对外开放的原则立场必然趋于一致。由于历史的和国际形势的局限,前者显得不太成熟,后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则更加完整准确,反映了当今时代特点。正因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更加系统具体,是继承和发展的结晶,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对人类社会进步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当今,世界各国也将文化看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的文化建设却滞后于社会进步的需求,为此我国需要不断进行文化建设。我国的文化建设应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但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文化渗透应该进行抵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在中国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和梁漱溟在研究农民问题中各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并身体力行地付之实践。他们在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农民运动的领导力量,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依据,解决农民问题的模式和方法等四个方面都既有相似的理念,更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谷峪 《长白学刊》2003,(2):73-74
随着妇女解放事业的不断向前迈进,对女性观应作出与时俱进地思考。确立适应社会进步的新型女性观,一方面应把承认女性天然特征作为讨论男女平等问题的基点;另一方面,也应把承认女性对人类社会与男性不同贡献的价值作为讨论的论据。同时,在女性解放的实践上还需要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情感问题,人们再熟悉不过了。社会中的人们每对每刻都在体验着由自身的生理变化和外部客观世界的刺激引起的内,动世界的喜悦、悲哀、得意或悔恨等感受,同时还常观察到别人的愤怒、忧虑、快乐或烦恼等情感情绪的反应。一个人来到世间,不仅本身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某种情感因素的结晶,而且对于他以后的生存发展和在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转换的过程中,无不伴随着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没有情感的行为是不可理解的,没有情感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事业是一种反映人类多种生活意义的精神现象,追求事业的过程就是将这一精神现象不断转化为现实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与毛泽东社会发展观的比较分析王伟光一、毛泽东、邓小平社会发展观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列宁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①因此,对毛泽东、邓小...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与早期毛泽东文化观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中山先生领导推翻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毛泽东则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近代百年历史上,他们分别写下自己的辉煌篇章。毛泽东和孙中山有着丰富的文化思想,这些思想既反映了他们个人的智慧,也体现了整个时代的认识水平。毛泽东和孙中山分属两个时代。孙中山...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共同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文章认为,由于个人经历、时代环境的不同,两代伟人的民族理论形成各自的特点。文章指出,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毛泽东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毛泽东、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有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基。他们都认为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以社会主义为其制度安排,以人民利益为其价值标准,以避免两极分化为其所突破的难点。同时,他们的共同富裕思想在动力把握、发展战略、关注重点、实现途径等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点。深入探究和比较毛泽东、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对于缩小目前的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说到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晚期的严重闭关自守状态,人们往往认为,这是封建国家和农业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换言之,似乎只要是封建的自然经济,一定伴随着社会的封闭状态。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作为大陆文化的一种类型,我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复杂的融合和交流运动过程,它在封建社会前期曾经是十分开放的。与中国从昔时的文化繁盛状态走向衰落相对应,闭锁状态只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才逐步形成的。这种历史演进告诉我们: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运动观是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分析,毛泽东的运动观渊源于湖湘文化一脉相承的主动、求变的哲学精神,经过周敦颐、胡安国、胡宏到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王夫之对动静观的阐释和发挥,又通过谭嗣同、杨昌济的弘扬与传播,直接影响到青年毛泽东。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将运动观建立在矛盾论的基础之上,把唯物论的物质观和辩证法的运动观相结合,全面改造和发展了王夫之辩证法中的动静观,使之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