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与同代湖湘学人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与同代湖湘学人关系述论●欧阳斌一近代湖湘学人群体的崛起1840年前后,进入近代的湖南,悄然崛起了两大学人群体。先是在嘉庆、道光年间,崛起了以陶澍、魏源、贺长龄、贺熙龄等为代表的第一代近代湖湘学人群体;二是在咸丰、同治年间,形成了以曾国藩、左宗棠...  相似文献   

2.
范丽娜 《人民论坛》2022,(2):123-12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晚清重要中兴名臣,美国学术界对他的功、德、言及对中国近代影响具有较高评价,可供国内学界借鉴与参考。对美国学界关于曾国藩的评价与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拓展文化自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3.
李月辉 《乡音》2013,(10):38-40
清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道光帝的第四子,他的三位兄长均夭折,他实际是皇长子,道光晚年秘密立为储君。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二十六即位,以明年为咸丰元年。在位11年(1850-1861年)。中英鸦片战争,清帝国这个自视天朝大国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被英夷打败,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4.
邓显鹤,字子立,新化人。晚岁学成。远近称为湘皋先生。生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卒于咸丰元年(1851),是近代湖南颇有影响的学者,梁启超曾称之为“湘学复兴之导师”。 显鹤自幼聪慧。八岁能诗。嘉庆九年(1804)举于乡。抱负奇伟,但屡试礼部不第,遂绝意进取,博究群书,客游燕、齐、淮阳、岭南,以诗获交当世名宿。道光六年(1826),大挑二等,宫宁乡训导,此后即以主要精力用于乡邦文献的搜讨、整理,《清史稿》说他“系楚南文献者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曾国藩可谓声名煊赫。他不但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武功”,成了清朝“中兴”的名臣,而且在文学上,以自己的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使桐城派古文有了一个“中兴”气象,从而成为“桐城——湘乡派”的盟主,为咸、同间文人们所归向。作为近代古文的一个重要代表,曾国藩的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是应当加以研究的。为此,本文拟对曾国藩的古文理论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曾国藩经世思想简论黄长义曾国藩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湘军主帅,被清王朝推尊为“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洋务运动的前驱人物。他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在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成为一位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  相似文献   

7.
《前进》2019,(12)
<正>祁寯藻(1793—1866年),字叔颖,一字淳甫,避讳改实甫,号春圃、息翁,山西省寿阳县平舒村人,是乾隆年间著名史地学家祁韵士的第五子。嘉庆十九年(1815年)进士。道光元年(1821年),入值南书房,受到道光皇帝的赏识,"由是由翰林以至宰辅未尝一日离南斋也"。祁寯藻是晚清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期间的重臣,三代帝师,官至体仁阁大学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是以购买西方新式武器、船舰,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发端,进而发展到初创近代民用工业的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其内容十分庞杂,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以奕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举借外债从事军事、经济活动,开了引进技术、借用外资的先河。这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是值得重视的一大问题。本文谨就此作一初步探讨,略陈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9.
清末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列强势力侵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这种局势下,诗坛分裂为两派:一派为“革新派”,主张“诗界革命”,谋变法,图富强,内容面向现实和人生,但未突破旧体诗藩篱,仅提倡“旧风格含新意境”;另一派为“守旧派”,提倡宋诗体,内容上坚持“诗教”和封建道统。后一派别,嘉庆、道光年间已开端绪,何绍基的诗论为其理论代表。咸丰、同治年间受桐城古文义法和考据之学的影响,诗风更入宋调。同治、光绪年间,宋体诗之风弥漫诗坛,这种诗风被称为“同光体”。清初诗坛宗唐祧宋之争已趋统一,神韵、格调、性灵、肌理诸流派的起伏递嬗  相似文献   

10.
祁门县县城东大街敦仁里洪家大屋的官厅墙上,最近发现了一处题壁。在石灰剥落的墙壁上,有数行黑墨字迹,因字迹不清,不知是何内容,更不知为何人何时所留。洪家大屋在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是曾国藩为剿灭太平军驻节祁门时的行辕,就是在这里他被清廷授以“两江总督”之职。在洪家大屋的外墙上,过去曾发现过太平军留下的“粤东太平天国前营叶高…”  相似文献   

11.
坂头花桥     
坂头花桥坐落在政和县杨源乡坂头村蟠溪之上,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清康熙、道光年间两次重修,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民国元年(1911年)毁于火,三年后重建,直至十一年(1922年)才全部竣工。坂头花桥是单孔木构楼阁式石拱廊桥。桥南北  相似文献   

12.
张文凤 《人民论坛》2013,(7):154-155
曾国藩生活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是晚清政坛上极其显赫而又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读书非官、居安思危的廉政思想;力排众议、孜孜不倦的勤政思想以及勤苦俭约、不贪爱奢华的俭朴思想等为主要内容的廉洁文化在这位身处国难的一代名臣身上得到了最好诠释,其思想精髓在弘扬廉洁文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陵 《求索》2008,(6):212-214
唐鉴为晚清理学复兴的“宗主”,是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年间著名的理学家。在世人眼中,大多视唐为纯粹的主内反省的主敬派,称其“守道有余,救时不足”。其实不然,揆诸唐鉴一生,虽严守程朱道统,讲求“义理”、“修身”,但同时又不废弃“经济”、“济世”之学,不仅终身努力践履“经济”之学,倡导“义理”与“经世”相结合;而且在知权达变、关注时务、改善民风习俗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经世”意识。同时,他的“义理经济”思想对弟子曾国藩等人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晚清经世思潮中的“义理经世”派的形成,对于晚清理学的走向乃至整个朝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学以资治的浮躁学风──读李慈铬等论魏源学风华东师大路新生魏源是中国近代学术思想史上与龚自珍齐名,扭转旧俗,开辟新风的思想家。龚氏死于道光甘一年(1841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剧烈变动他尚未及见;魏源殁于咸丰七年(1857年),在世时正是国势危...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他被戴上汉奸卖国贼刽子手的帽子,为时论所唾弃。曾国藩以一在籍侍郎的身分,创建湘军,统率十余万地主阶级的武装,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与太平军决战十三年之久,杀害起义农民将士数以十万计。他处决被俘者心狠手辣、残酷刻毒,常用剜目凌迟的手段以泄其愤,但从不以杀人多为悔。仅咸丰十一年五月安徽赤冈岭一仗,就杀害2800名已投降  相似文献   

16.
咸丰同治朝湖南的财经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咸丰、同治朝湖南所推行的财经政策,对其它省份产生过很大影响,尤其是江南数省,莫不仿效踵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湖南的财经政策也可说是晚清财经政策的一个缩影。从近代经济史研究的角度看,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本文在这里拟作一些介绍和浅析,以供同仁斧正。 一 兴办捐输 咸丰、同治朝为了应付庞大的军费开支,屡开捐输,借此向社会各阶层筹集军饷。 所谓捐输,就是由清政府向捐款人出售官爵封典,或给予捐款者以某种奖叙。对于省  相似文献   

17.
涤生读经史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顺时应变,创立了地方武装湘勇,在清廷八旗、绿营官兵颓败不支时,异军突起,使封建腐朽统治得以苟延残喘;又以湘军主帅、洋务首领的身份著述等身,成为“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在“朝秦暮楚”的宦海,面对咸丰帝“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的忧叹和猜忌,曾国藩仍能建功立业,持盈保泰。为什么能这样?兹介绍其勤读经史事略一二,亦可知大概。  相似文献   

18.
王闿运与郭嵩焘为晚清名人,为同乡且又同为湘军集团的成员,一生保持着较密切的交往。依照时间顺序,他们之间的交往大致可划分为呈曲线变化的三个阶段。从历史的角度看,王、郭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双方的关系以鲜明的个案非常深刻地折射出近代湖南人在学术与政治等方面呈现出的分歧,是晚清变局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复杂心态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近代湖湘文化是一个与外界文化不断交融汇合的时时处于流变中的系统,既有它的独特性,又有她的交融变动性。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王先谦等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以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为基础,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提出了近代企业管理的新思想,这些思想对现代工业企业管理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日前,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湖湘文化重要代表曾国藩在津祠堂复建竣工。它位于永乐桥畔红桥区一侧的新三条石大街与子牙河南路交口处,由山门、正殿、东西朵殿、东西配殿组成。进山门,大殿宏伟、配殿明亮、庭院宽敞气派,建筑面积650平方米,占地总面积为1100平方米,为海河上游历史文化遗迹长廊再添新景观。经《渤海早报》等媒体的报道宣传,有关天津教案与曾国藩再次成为津门街谈巷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