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特定时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司法改革不断推进,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本文对当前几种主要的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措施加以分析、深入思考,并建议对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应当立足于司法本身,即从司法的内在要求和性质入手,寻求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如通过去行政化,确保法院独立和法官独立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包括合议制度在内的司法改革,不仅是我国法治建设进一步发展、完善之需要,更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应有之义。这一改革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司法实务人员的普遍关注。其中,审判合议制度的重构问题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人民司法》编委会主任刘家琛在出席3月29日由《人民司法》编辑部与海南省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举办的2001年“椰城杯”有奖征文颁奖仪式上指出:《人民司法》要为推进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发挥更大的作用。刘家琛认为,《人民司法》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多年来坚持为审判实践提供理论服务,对推进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司法制度改革进程的加快和深入,《人民司法》历史性地担负起了宣传司法改革,推进司法改革的重任,成为促进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舆论阵地。《人民司…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而进行的刑事庭审方式的改革,不论对我国司法体制或是司法观念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既有别于对抗制又有别于审问式,本文认为是具有多重特征的“控辩式”。同时,本文就我国刑事审判方式的优缺点及其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发表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我国陪审制度异化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学研究中,对西方法律制度的移植一直是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方面,例如我们现在的陪审制度很大部分是基于对西方陪审制度的移植。在肯定国家这种对法治建设的热忱的同时.对“制度移植”的反思也就显得尤为必要。随着司法改革的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和刑事庭审制度改革方兴未艾.更直接引发了对陪审制度的存废之争。陪审员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立法初衷是吸收普通民众参与审判,扩大司法民主,加强对审判工作人员的监督,更好保障司法公正.抑制司法腐败.拓展普法教育的途径。但由于立法技术上的不足、司法实践中陪审员制度流于形式.使得实践中问题重重。  相似文献   

6.
司法ADR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司法ADR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在司法程序内迅速解决纠纷的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 ,是在案件进入法院之后的一种非审判的纠纷解决途径。作者认为 ,以改革法院调解为契机创设我国的司法ADR体系 ,既是必要的 ,又是可行的。本文在对司法ADR进行理论分析和制度考察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我国司法ADR制度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7.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完善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司法责任制改革以来,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就成为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有关部门及最高人民法院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对于如何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理论上有不同的认识,实践中也有一些误区.本文对司法权的主体、审判责任的概念与设置原则、审判责任的构成要件与豁免条件、错案追究的主体和程序、审判权的监督与制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有裨益于当前推进的司法责任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诉讼结构中,审判当居于整个司法程序的中心地位.坚持以审判而非侦查为中心,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回归司法本位、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侦查、起诉、审判环节落实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被舆论赞为维护司法公正的筑基之举.改革当前,我们或许有必要探究:为什么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其所要解决什么问题?究竟该如何推进这项改革?  相似文献   

9.
《现代法学》2017,(4):19-3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新目标。实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程序改革需要全面把握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目标提出的时空维度,准确理解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含义和内容,深入分析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程序改革所面临的机制困境及体制难题。刑事司法职权配置优化应当成为我国当前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调整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职权配置的同时,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司法体制及司法权运行机制的前提条件及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法院审判工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司法制度中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制度。中国特色的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存在,是历史与现实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具有制度设计的合理性。近年来,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推进,审判委员会制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有人主张废除该制度。本文密切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分析审判委员会制度存在的必要性,阐述关于该制度应该继续保留的理由及进一步改革完善的设想,以期进一步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法官能动与法院克制——关于我国审判管理体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界关于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的探讨有助于改进我国的审判管理体制。在我国当前的审判管理体制中,审判独立是法院独立而非法官独立,审判委员会制度导致审判分离,案件审批签发制度使得法官屈服于行政权威,审判解释制度突出了法院而抑制了法官。这种体制是在强化法院的地位而淡化法官的地位,具有明显的法院能动和法官克制的色彩。从理论上说,法官是司法的实质主体,应当能动司法,法院是司法的形式主体,应当对法官的能动保持克制,法院的克制服务于法官的能动。我国审判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当遵循这种思路,理顺法官和法院的关系,赋予法官能动的审判权,限制法院对法官审判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可行路径之一,但“以审判为中心”与人民陪审员制度两大改革面临“循环困境”。在司法证明的视角下,可以通过司法证明科学化路径推动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实际应用,进而将这一技术主义方案作为“以审判为中心”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司法证明科学化的引入于我国司法实践具备必要性与可行性,从限缩范围的精准适用、构建两种诉讼格局下的多元司法证明方法以及明确司法证明科学化的程序规范三方面入手,即可建立以司法证明方法为核心的技术主义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审判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必须予以改革。审判委员会的性质应当是审判管理组织,而不是司法审判组织。审判委员会的功能存在异化现象,需要加以重构。重构后的审判委员会功能应当包括司法指导功能、司法监督功能、司法整合功能和司法审议功能。其中,司法指导功能是审判委员会的主要功能。审判委员会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法治进程的不同阶段,审判委员会的各种功能都有此消彼长的可能。只要牢牢地把握审判委员会所具有的审判管理的本质,审判委员会制度的改革才能走上正轨,审判委员会制度才能焕发出青春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蒋惠岭 《中国审判》2014,(11):34-37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的新任务。当前,中国的司法公开制度改革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5.
建议取消审判委员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福建厦门市鼓浪屿法院让审判委员会成员亲自听审的司法改革举措,引起了关注中国司法 改革的人士以及媒体的密切关注,很多人认为,在审委会取消无望的当前中国司法体制环境下,鼓浪屿 此举有助于抑制审委会流弊,以促进司法公开和公正。笔者日前亦在《法律与生活》杂志发表文章,对 鼓浪屿法院此项改革表达了类似前述意见的看法。 不过,肯定“审委会听审是司法的重大进步”,并不代表我赞同保留审委会制度。着眼长远,从促进 司法独立和维护司法公正来看,审委会制度必须尽快取消。 审判委员会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现代法学》2017,(2):123-145
刑事庭审形式化是我国刑事诉讼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必须改变庭审走过场的局面,努力实现庭审实质化。庭审实质化改革是我国刑事审判领域乃至整个刑事诉讼领域的一场革命性变革,其本质是以公正审判取代不公正的审判,因而需要以司法理念的更新为前提,以制度变革为保障,而不仅仅是庭审技术的完善。只有以公正司法的理念为指导,以有助于实现公正审判的制度保障为条件,以具体展示公正审判的程序和证据规则为支撑,协同推进理念更新、制度变革和技术改良,才能实现刑事庭审实质化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证据制度改革与完善,始终是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以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为切入点,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之后,进入了一个强化庭审功能尤其是强调当庭举证、质证的新阶段。目前,如何改革和完善民事证据制度,已经成为制约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瓶颈”。现时正在进行的民事审判方式(主要是证据制度方面)改革。实际上,是在司法实践层面上对一些与现行法律或  相似文献   

18.
司法监督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法治社会目标的积极迈进,诉至人民法院的各类案件明显增加,人民法院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来自方方面面、各式各样的监督对人民法院公正执法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如何改革和完善对法院审判的监督机制,也成为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少人认为,要解决当前司法腐败和司法不公问题,应该加强对司法审判的监督。我国当前存在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审判的监督、检察院对法院审判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法院审判的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等多种监督机制。各式各样的监督对法院审判到底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是否有助于司法公正?对法院审判监督机制是否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19.
独立审判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的工作主题。独立审判是我国宪法现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根本前提,而独立审判的实现需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来保证。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任务。司法改革的深入发展,必然涉及深层次的司法改革即体制改革的问题。本文拟就如何通过司法改革,从法院体制上、审判工作运行机制上和法官队伍素质上,保障法院独立审判、实现司法公正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它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一整套能够保证独立、公正审判的有权威的司法制度。司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根本性的改革是在于克服司法权地方化的司法体制改革,关键性的改革是在于建立一支高素质法官队伍的法官制度改革。对于前一个问题,笔者已在《司法体制改革刍议》一文中作了探讨和阐述。本文拟对后一个问题作一些探讨,提出一些建议。一、法官的素质要高、地位要优、待遇要丰,这是世界各国的通例法院职掌国家的司法审判.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审判是由法官具体负责进行和运作的。法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