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算国家”是通过预算的形式对政府公共收支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进而实现对政府活动范围、内容和程序监督的一种国家治理模式。我们国家现在的问题,是要尽快扭转对预算监督的冷漠,尽快从“官方理财”走向公共财政,让预算问题,财税问题进入公众视野,加快走向预算国家。  相似文献   

2.
确保议会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的工具中,掌握财政预算的权力被认为是最完善和最有效的武器,任何宪法利用这种武器,就能把人民的代表武装起来,纠正一切偏差,实行一切正当有益的措施——詹姆斯·麦迪逊[1]。公共预算是现代民主政治运行的核心问题,预算监督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和国家治理转型的突破口[2]。在现代公共预算中,为了保障政府廉洁高效地运行,议会在预算过程中要行使各种预算权,通过权力的行使来制约政府的预算,进而监督政府  相似文献   

3.
政府预算治理是政府财政治理的核心。目前,我国政府预算治理模式正处于由"前预算时代"向"预算时代"转型过程中,政府预算改革面临着权力碎片化、功能碎片化、制度碎片化及信息碎片化等现象,需要将整体性治理作为分析工具,对权力、功能、制度和信息进行协调与整合,实现整体性政府预算治理。  相似文献   

4.
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宝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是21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政府与社会”和“党与群众"构成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活动的“双重结构”。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看,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需要实现政府预算与社会服务的均衡,建立“小预算—大服务”的"廉价政府”或“高效政府”,加强社会参与的体制与机制建设,积极动员社会参与;从“党与群众的关系“看,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的前提,按照“人民中心—民生为本—公平正义”的原则构建党群关系是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的关键。公众参与是新时代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维度,其参与国家社会治理主要有依法参与、深度参与、网络参与等方式。  相似文献   

5.
政府预算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其辉 《求索》2008,(12):77-78
当代政府预算管理,需要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某种程度的整合。本文将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纳入政府预算治理中,通过政府预算利益相关者分析,构建了政府预算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框架,以提升政府预算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准确把握人大预算监督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地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实现人大预算监督工作四个维度的转变,对于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大作为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处于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管好政府的"钱袋子",既是人大的职责所在,也是人民群众对人大工作寄予的高度关切和期盼。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不仅是构建新型预算治理体系的重要内涵,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人大预算监督工作应实现四个  相似文献   

7.
<正>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职能的要求,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系列预算改革,我国已形成以发展战略为导向,以全口径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预算监督管理为核心内容的政府预算制度体系。在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背景下,进一步深化政府预算改革是促进宏观经济稳定、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要从提升预算的战略功能、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深化预算绩效改革、拓展预算监督范围与内容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龚经海 《理论月刊》2010,(10):144-146
公共治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预算能力,良好公共治理的四大支柱都与预算管理的完善密不可分。可以说预算对于现代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近十年来,我国预算管理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但政府的预算能力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公共治理的完善。因此,针对问题,改革预算对于提供公共治理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预算能力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尹中卿 《中国人大》2014,(10):30-33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预算是国家的财政收支计划,决定并集中反映国家机关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财政预算制度不仅涉及经济体制,也涉及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体制。建国以来特别是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国预算制度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相似文献   

11.
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学术界对预算公开的定义和标准还存在争议,但这并没有阻止各国预算公开实践的步伐。中国近年开始逐步推进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尚存在一些不足。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要求,这为继续推进我国财政预算公开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本文选取了六个代表性的国家,对它们启动预算公开的背景、实践、及遇到的挑战进行了梳理,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预算是国家的财政收支计划,决定并集中反映国家机关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预算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政府行为、防范财政风险、实现有效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预算制度改革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素有"经济宪法"之称,是管住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法律。1994年3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  相似文献   

13.
预算法是我国财政领域的基本法律。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这是预算法在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20年后的第一次修改。新修改的预算法(简称新法)秉承现代预算的理念,围绕建立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着力推进预算治理、引领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新法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对规范政府行为、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唐代漕吏治理有效模式的成功经验在于调动漕运官吏的主观能动性,敦促其以自我激励的方式纠正执行行为的偏差。充分借鉴唐代的漕吏治理经验,创造式建立预算执行法的能动激励机制是国家预算法实施机制对当前预算法参与式变革的最佳呼应,也是新时期政府预算法治责任实现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5.
公共预算治理,是构成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公共预算治理中存在的公共预算民主化发展不足、法治化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使我国的公共预算治理效果大打折扣。要推进我国公共预算治理现代化,就要重新审视公共预算治理的改革进程,坚持预算民主化和预算法治化"二轮并进",加快推动预算透明制、预算问责制、预算社会参与制、预算有效回应制"四制齐抓",巩固我国公共预算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郭巍  裴志江 《人大建设》2013,(10):38-40
政府决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预算执行的总结,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最终环节,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与预算相比,决算更能反映政府财政的实际收支情况,  相似文献   

17.
公共管理活动的成本信息是政府部门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当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进程中,政府成本会计的构建问题备受关注。本文从服务国家治理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未来我国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政府会计的功能定位以及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同时,还讨论了政府成本会计如何在处理好与预算会计、财务会计衔接的基础上,构建包括目标、对象、原则、核算基础、技术方法和报告方式在内的概念框架。在政府成本会计改革的路径选择方面,认为需要遵循以合法、可行、协调为标志的恰适性原则,借鉴国内外相关改革经验,充分调动内外部积极因素,采取与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渐进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献勇 《人大研究》2005,(10):12-14
连年掀起的“审计风暴”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审计风暴”揭露了政府预算执行中许多令人瞠目的违纪违规现象,但是这种事后监督所起作用毕竟有限。要从源头上治理这些现象,必须强化全国人大预算审批权。强化全国人大的这项权力既涉及实体方面,也关乎程序方面。在程序方面,政府预算先执行后批准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浓厚重实体轻程序传统的国家,从调整预算年度着手,强化全国人大预算审批权,对于真正确立全国人大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具有重大的意义。一、预算年度的宪政价值预算年度,又称财政年度或者会计年度,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这是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如此具体地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监督,严格对政府"钱袋子"的控制。近年来,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主动性、积极性日益提升。面对现实中越来越复杂、难以治理的"三公消费"以及多年审计中披露出的政府预算执行方面"习惯性"用钱失控和暗藏巨大隐  相似文献   

20.
齐银昌 《前沿》2006,(3):22-24
在我国,"政府预算"与"国家预算"这两词通常是混用的,但它们又是根本不同的."政府预算"还是"国家预算"这一问题有很大的中国特色,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本文认为"政府预算"应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只是"转轨型政府预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