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法治建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通过经济、文化、政治、法律手段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尤其是现阶段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进一步用法制来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法治建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手段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尤其是现阶段中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进一步用法治来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依法治国是现阶段我国基本方略之一,人民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体,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确保国家各项事务都依法进行,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法治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内涵,也是全民守法的内在因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农村的法治文化建设是实现全民守法和治理法治化的关键。受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文化状况、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农村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着领导力不足、主体力量弱、经济基础薄弱、价值支撑缺失、建设实效难以保障等困境。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法治文化需要党的领导,领导干部遵纪守法,民众的参与,同时考虑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历史传统,需要遵循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民众的实际需求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依法治权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而且还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为了确保权力能够沿着法律的轨道运行,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在实践中就必须做到五个结合。(一)在治的主体上,要做到国家权力机关和非国家权力机关相结合党的十五大明确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群众既然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当然也就是依法治权的主体。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条件的制约,我国现阶段的民主还只能以间接民主形式为主,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还主…  相似文献   

5.
农村法治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多年来农村与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和影响着中国法制建设的二元状态。鉴于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和农村社会主体法治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法治在社会整体转型的特殊时期面临着法治困境,需要我们从整体性和差异性着眼探寻现代农村法制建设方略,以期加快我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6.
坚持民主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必须坚持民主法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加以强调。坚持民主法制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一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这是由我们国家性质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早在上个世纪40…  相似文献   

7.
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政治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联合政权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占主体的多样文化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在地域上的表现是大陆主体搞社会主义、港澳台可以搞资本主义。因此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主体社会主义 ,即社会主义因素在整个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占主体地位 ,但仍有部分非社会主义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其中,法治建设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石和杠杆。通过法治建设,完善一系列有关涉农法律制度,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项任务的实现和新农村社会有序运转,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一、面向21世纪法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面向21世纪的法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要求,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作为法治生长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法治又是建设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内容,民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它们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时代的到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只有抓住了依法行政这一中心环节,方能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到二○一○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二十一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使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的制约因素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战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历史发展的理性选择,是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重要保障机制。它的重要性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伦理道德转轨重建、政治文化现代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几个方面决定的,而我国的国家权力者、国家管理对象、国家治理工具和法律法规体系以及传统政治文化的导向等各方面的现状决定了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文章最后认为,要实现依法治国战略,完善法制是基础,依法行政是关键,公正司法是保障,法治文化建设是补充,只有具体落实好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才是到达依法治国理想彼岸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保人民主人翁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民世代发展,实现了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奋斗目标被确定下来。这一方针政策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文章探讨了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方立 《理论前沿》2007,511(22):5-8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虽然在不断发展,依法治国方略在扎实推进,但仍然存在“两个不适应”:即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与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党的十七大报告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两项根本任务。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司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审判手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发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在经济增长时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且在经济出现暂时低谷时,也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必须进行制度建设,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点和三大特征。中国的发展需要稳定,为了维护稳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但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宪法规定的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相符;扩大民主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否则就会使金钱政治泛滥,黑社会政治兴旺发达,社会四分五裂。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这就要求亿万人民群众树立起现代的民主意识 ,这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是一项宏大的基础工程。公民的民主意识包括 :主权在民的意识、法治主体的意识、民主价值观念等。公民现代民主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民主环境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担任总书记以来,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论述,为加强  相似文献   

19.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对人民法院工作和人民法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法官队伍。人民法官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努力做到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德化于自身、德化于本职、德化于社会,树立公仆形象、公正形象、清廉形象、文明形象、精英形象、创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