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其他国家的社会创新实践相比较,有必要在我国目前单一强调"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提出并重视"社会创新"。  相似文献   

2.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作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治理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的方方面面。而我国当前城市治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城市治理创新。社区社会组织作为城市治理基本单元的重要组织形式,无论是在基层社区治理中还是城市治理中都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社区社会组织如何在城市治理中找准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是,社会治理的概念及其理论体系还不够清晰,在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行动框架。从社会治理的历史演变来看,社会治理是从"社会管理"转变而来。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是社会建设与公共服务,三者又是有机统一的。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向需要从政策视角予以审视,通过社会政策整合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福祉、优化利益分配,才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立足于我国发展现状,创造性地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并首次提出"社会治理"这一全新执政理念。在表明"大政府小社会"时代即将结束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在国家这个政治统治工具还需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社会治理的新课题。而马克思的社会与国家理论对于我们今天重新审视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实现社会治理依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新目标,社会参与和社会组织发展成为影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就社会组织而言,其战略地位由其在治理时代的参与角色、与政府职能转变和转移的关联、对经济发展的潜在贡献、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和谐秩序的促进等决定,因此"十三五"时期应进一步提升国家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注意力和扶持力,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来确立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向、原则和目标,并以简政放权和促进参与为落脚点来确定党和政府推进社会组织发展的工作议程和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是国家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乎百姓权益、社会秩序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主要是因为:第一,社会转型对社会治理的新挑战。我国目前正处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集权管制型政体向分权开放型政体转型,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  相似文献   

7.
在任何社会 ,中间阶层都是维系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社会力量。现代社会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是以社会中间层大为特征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我国目前中间阶层的比例还太小 ,社会阶层结构是底层大中间层小的“金字塔”型 ,这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要建构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 ,必须大力培育中间阶层 ,自觉地创造形成社会中间阶层的社会环境与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社会与国家高度一体化的原因其后果;阐释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社会与国家之间的悄然分离;对现代化进程中我国社会与国家关系的理想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方向性部署,刑事政策作为社会控制与犯罪预防的重要手段,也应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调整其基本立场与价值取向.回顾以往我国刑事政策的演变,不难发现其愈发呈现出预防性的积极态势,然而其活跃的立法、精细的规制,也受到一些刑法扩张弊大于利的质疑.我国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容,提出了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的目标。正确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准确把握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特点,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目标,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被提到国家治理的层面。尽管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具有本质的区别,但两者之间具有传承性和连续性。因而,对马克思经典作家社会管理理论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管理思想,其中关于国家职能与社会管理、公共需求与社会管理、党的领导与社会管理、公共权力与社会管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管理等问题的研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既是十八大提出执政方式现代化的具体路径,也是中国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不仅从表述方式上体现了社会管理方面的变革,也从实际操作层面引进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活力的各种举措。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是城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开展计生协参与城市治理研究是推动计生协自身改革的需要,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当前研究围绕计生协参与社会治理背景、内容、路径开展。未来的计生协参与社会治理应当以城市社会问题为导向,以服务城市治理实践为目的,以"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新担当"为研究使命,深刻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和计生协组织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等背景,探寻新时代中国计生协组织如何在自身改革创新基础上推动城市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运行机制——社会民主治理,其能否有效运行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治理水平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作为我国社会民主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农村地区的民主治理的有效性更是国家与社会稳定的基础和根基。四川仪陇县在探索农村民主治理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创立了民主治理的"五权"模式,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广泛关注,为我们推进农村民主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云南边疆社会治理现代化对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繁荣发展边疆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维护边疆安全稳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从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角度入手,将"四化"有机统一于边疆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和全领域。以社会化为基础,构筑综合系统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6.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观层面上的集成式、统筹式的治理模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重庆市F区创新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着:市域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市域社会治理能力不足和运行模式相对还不畅,市域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还没真正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应用还不够等问题。因此,应抓党治引领,以坚强组织保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抓法治保障,以有效合法保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抓德治教化,以柔性非强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抓自治基础,以固本强基做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抓智治支撑,以先进技术支撑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通过以上措施,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站在世界现代化历史的高度充分研究了落后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问题,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对外开放理论和一整套系统的侨务理论,将启动侨乡优势和发展"海外关系"视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独特机遇"。在邓小平侨务思想的指导下,广东侨乡社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侨乡模式成为广东现代化模式的重要特征,彰显了侨动力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独特意义。邓小平侨务思想不仅体现在对广东侨乡社会现代化的实践指导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继续推进广东侨乡社会现代化和当前广东侨务工作的启示方面。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层面。一部政治文明史是社会治理的发展史,"仁政善治"是永远的社会理想追求。法治是善治之基,公平正义是社会的价值诉求。加强"道德立法",在社会治理中实行"德法同构",法治是实现民主治理的根本保障。"契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以诚信精神呈现"合情"与"合理"的社会稳态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精神力量,是塑造公序良俗,社会和谐,人心向善的方向盘和定心丸。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关于东方社会的性质、结构、现状和前景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系统性学说,广泛地渗透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对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更应立足当下,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进行深刻反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取新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我国社会组织的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组织在"对外服务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建设不足及自身运营偏"市场化"方面制约了我国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我们应该在"发展协商民主、循序扩大人民权利,理清国家—市场—社会三者关系,完善公共政策过程及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等方面拓展社会组织成长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