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 最初的介绍鲁迅 (1881~ 1936 )最早是于何时被介绍到韩国的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最早把鲁迅介绍到韩国的是梁白华 (1889~ 194 4)。 192 0年梁白华把日本人青木正儿 (1887~ 196 4)的评论“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革命”① 译成了韩文 ,连载于《开辟》第5~ 8号 (192 0 11~ 192 1 2 )上 ,该文对刊载于1917年中国《新青年》杂志上的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进行了详细说明 ,并列举了文学革命运动后一些重要的中国作家。有关鲁迅的内容是这样的 :“鲁迅是很有前途的作家 ,他的《狂人日记》所描绘的狂人的恐怖和幻觉 ,已经达到了目前为止还…  相似文献   

2.
六、七十年代风靡韩国文坛的长篇小说《北间 岛》是韩国著名现代作家安寿吉的代表作,也是韩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长篇巨著。 1911年11月,安寿吉出生于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市,1923年随父母移居中国吉林省龙井市。在朝鲜上中学时曾参与学生运动,后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等师范学院英语系。自1935年他的短篇小说《红十字医院院长》和小小说《红围巾》入选《朝鲜文坛》杂志征文起,安寿吉一生发表了大量的小说作品,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尤其是解放前的作品大多涉及到中国朝鲜族的移民问题,甚至  相似文献   

3.
李仁老对韩国汉文学的发展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他是韩国民族诗话创作的开拓者、韩国“八景文学”的开创者、陶渊明《归去来辞》的首和者、高丽诗歌关学的奠基者,正是他的文学开创性对韩国汉文学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形成韩国民族诗话、“八景文学”“和陶辞”等独特的文学体系,成为韩国文学史上的瑰丽奇观,李仁老对韩国汉文学的开创性使其成为韩国文坛的巨擘。他在这四方面的成就使其对韩国汉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  相似文献   

4.
对于韩国和中国来说,20世纪80~90年代是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在韩国,军事政权下台,全国掀起民主化运动;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韩国与中国,虽然社会文化环境不同,但除了在世界文学影响圈的文学变化发展有一点时间差之外,二者存在着许多共同点。而且,作家反复苦思文学被利用为政治手段的情况,并为了恢复文学的文学性而作出一些选择,尽管这些带有过分的大众化和商业化弊端,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顾怡 《当代韩国》2002,(3):79-82
在韩国最近一次读书情况调查中(对象为1605名18岁以上的男女),韩国作家李文烈(YiMun—yol)被评为“最受欢迎的”的国内作家。任何熟悉韩国文学现状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李文烈的入选当之无愧。其实早在这次评选之前,他就以“国民作家”的称号而家喻户晓。在韩国,“国民”二字不仅意味着民族自尊,更是韩国民众对一位公  相似文献   

6.
姜燕 《当代韩国》2001,(4):85-89
韩国文学评论家金炳翼说:“朴景利的《土地》属民族文学范畴,是鸿篇巨制,就其篇幅和文学成就而言,不消说是首屈一指的。”评论界认为,《土地》作为最有影响的韩国当代文学作品,就作品的设定时空及历史背景的方式而言,是小说史上的一次空前的创作改革。这部深受欢迎的长篇力作被认为是再现了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的一部朝鲜民族的耻辱历史。在创作思想上,它是承袭了儒家美学思想“里仁为美”的成功之作。前  相似文献   

7.
为了缅怀在韩国文化史上作出重大业绩的人物 ,弘扬韩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韩国文化观光部选出李奎报等 12位名人为“2 0 0 5年月度文化名人”。其中 ,2 0 0 5年 1月份的文化名人是韩国近代 5大音乐家之一的丁贞烈。他曾与宋万甲、李东伯等一起组成“朝鲜声乐研究会” ,为朝鲜的音乐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2月份 :朝鲜朝前期为促进韩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李艺。 3月份 :韩国女作家姜敬爱。她的作品不仅非常关注被边缘化的下层女性 ,还真实地描述了在中国东北进行抗日武装活动的朝鲜人的艰苦生活。 4月份 :韩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民族诗人申东晔。 …  相似文献   

8.
崔承现所著《韩国华侨史研究》一书于2 0 0 3年 8月由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著作是运用辩证的人类学和民族发展理论 ,以丰富的历史文献、统计报告和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 ,对韩国 (朝鲜 )华侨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书中指出了韩国华侨开始作为中韩传统宗藩关系下的“上国”国民 ,这种身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华侨华人存在不同之处。韩国华侨作为近代历史的产物 ,在形式与内容上相互矛盾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成为韩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韩国华侨在冷战时代被迫采取“一边倒”的意识形态认同 ,以独特的、“沉默”方…  相似文献   

9.
当韩国人李钟郁于 2 0 0 3年 5月 2 1日当选为世界卫生组织 (WHO)新一任总干事时 ,他成为第一位担任联合国下属机构首脑的韩国人 ,同时也为饱受沧桑的韩国增光添彩。李钟郁于 194 5年出生在汉城 ,毕业于汉城国立大学医学院 ,获得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在过去的 19年里 ,他在WHO内担任过不同职务 :他曾任全球防疫项目的负责人和资深策略顾问。自 2 0 0 0年起 ,他担任“停止肺结核”项目的主席。通过该项目 ,WHO与众多合作伙伴联手共同对抗肺结核病。他除了本国语韩国语 ,还会说英语和日语 ,并能阅读法文和中文。在WHO新旧两任总…  相似文献   

10.
一、韩国新闻的过去 1.韩国新闻的起源(报纸) ①最早的报纸“寄别”纸:公元682年新罗神文王十二年,薛聪用吏读文字来制作的报纸(参见车相赞:“朝鲜新闻发达史”,《开辟》1935年5月号)。 《朝报》朝鲜时代的承政院将朝廷消息抄写在揭板上加以发表,相传官报即源于此,其时期则有太祖说(1392年)、世祖说、中宗说(1505年)、宣祖说(1577年)。  相似文献   

11.
“恨”是韩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特征,要理解韩国人必须理解其“恨”文化。为了解“恨”文化在今天的传承情况,本文以现行韩国高中文学教科书上册为例,对其中“恨”文学所占的比例、这些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恨”的特,占、、成因以及化解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恨”文学在高中文学教科书上所占比例仍然很高,这些作品中虽然有“恨”但没有复仇情节,即“恨”不引发“复仇”。但在近现代作品中,“恨”已经有了明确的外在目标,日本侵略和朝鲜战争引发的“民族之恨”所占比例较高,很多故事中“恨”没有得到化解,在“恨”达到最高潮时以悲剧结尾。笔者认为今天韩国人的“恨”心理已经具有了引发外向攻击行为的可能。教科书中大量存在的“民族之恨”可能起到强化韩国人民族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无论在韩国文学发展史上,还是在当今韩国文坛上,通俗小说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伟大作家”、“民族主义者”和“通俗小说家”李光洙,便是在通俗小说方面举起新文学大旗、开创文学新纪元的。而打起“艺术至上”旗帜,主张纯文学的金东仁,正是从反对李光洙的通俗小说开始自己的文学之旅。  相似文献   

13.
一 前言 只要谈论20世纪60年代的韩国文学,必然要提到纯粹文学与参与文学的争论(简称纯粹·参与争论),因为在文学史上,但凡评论20世纪60年代韩国的文学批评时,都要重点论述纯粹·参与争论,而且论述20世纪60年代韩国文学特点时,也总是要涉及到“纯粹与参与”。  相似文献   

14.
蔡万植和讽刺文学朴忠禄正当20世纪20年代无产阶级文学兴起时,蔡万植发表了具有无产阶级倾向性的作品。从30年代初期起,他崭露头角写出了不少讽刺作品,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讽刺文学作家。他的小说以十分机智幽默和讽刺的笔触,描写了知识分子在失业中的苦闷和不幸...  相似文献   

15.
金成镐  全莹 《当代韩国》2016,(3):112-114
2016年8月13 ~15日,由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主办、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朝鲜史研究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届会员大会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 本次会议以“东亚视野下的中朝(韩)关系史与朝鲜(韩国)史研究”为主题,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52所高校及科研机构以及来自韩国、日本等国外的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共110多位专家学者和会员参会,提交论文共83篇,是研究会36年历史上参会地域最广、参会人员最多、参会青年学者最多、提交论文最多的一次盛会.  相似文献   

16.
由南京大学韩国研究所主办的“第五届韩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10月 11日至13日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中韩两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 5 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韩国研究所所长蔡少卿教授主持 ,南京大学校领导、韩国社会科学院金俊烨理事长、韩国国际交流财团李仁浩理事长、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杨通方教授先后致辞。开幕式结束后 ,山东大学的李德征教授、韩国东义大学的李扬子教授、高丽大学的朴龙云教授和北京大学的沈定昌副教授分别以“聂士成在朝鲜”、“19世纪末清朝对朝鲜贷款交涉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制定民族文化发展综合计划 ,2 0 0 4年 11月 19~ 2 0日 ,韩国文化观光部设立在安东的韩国国学振兴院举行了“韩民族文化政策制定研讨会”。会议决定 ,由韩国国学振兴院资料调查组组长薛燮奎和安东大学教授林在海等人负责有关韩国学领域的发展问题 ;庆熙大学李正宰教授等人负责有关民俗学领域的发展计划 ;淑明女子大学韩英实教授与水原大学金明岚教授等人负责韩国音乐的发展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韩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 ,韩国文化观光部决定把“国语政策课”改为“国语民族文化课”。为了使 2 0 0 5年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发…  相似文献   

18.
作家金裕贞(1908~1937)是光复前朝鲜文坛上才华横溢的中坚作家。他通常在解放前的朝鲜文坛上以讽刺的笔调塑造如“缺心眼的人”和“没出息的家伙”等乡土气息极为浓厚的小人物形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说世界。这些小人物忧郁的性格和心理失衡的行为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作者通过他们反映了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饥寒交迫、痛苦挣扎的农民们的悲惨生活。  相似文献   

19.
“分断问题”代表作家──金源一的文学世界吴生根金源一是韩国“分断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从初期带有存在主义倾向的小说到最近以日本殖民地时代的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常青松》,其作品不论在量上或在质上,都显示出相当大的变化。尽管如此,人们仍把他称为“分断作...  相似文献   

20.
一 申采浩的生平 申采浩(1880-1936)是朝鲜著名的爱国文化运动家、历史学者和作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朝鲜的爱国文学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申采浩于1880年11月7日出生在忠清南道大德郡山内面于南里的一个农村儒生家庭。他14岁时已经熟读儒家经典,20岁左右在学术界和社会活动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当时颇有见地的学者之 申采浩的爱国活动是从他的爱国文学创作开始的。1902年左右他加入了《皇城新闻》、《大韩每日申报》等报的时评创作组,发表了很多激动人心和有号召力的时评。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朝鲜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