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樾 《海内与海外》2011,(4):28-30,27
茶园:茶园与茶社有些相近,但二者相比,茶园更具有演艺性和平民陛。“茶园”的称呼出现较晚,大约在清代才有。从资料记载上看,最初的茶园的经营方式就是边喝茶边看戏,喝茶与看戏似乎平分秋色。如座落于宣武区的万胜剧场,最早就是一个茶园,字号叫万盛轩。还有清光绪年间,北京前门大栅栏西边的石头胡同里有一家叫四海升平的茶园,因它最早请唱落子(即大鼓书)的女艺人在茶园里演出,所以,它又是京城最早的落子馆。后来城南的德昌茶社、春华茶园等也都成了落子馆。这种茶园一般都不太大,通常是几十个茶座,听众听落子不要钱,只交茶水钱。还有清光绪初年开业的“春仙茶园”,是北京西单地区的一个娱乐场所。  相似文献   

2.
提起“镖师”,许多人会联想到古装影视片中常见的“走镖”场面。如今,新时代的“镖局”———经公安部门批准的押运公司又在各大城市浮出水面,他们既为珠宝、古董商人和金店运货,又为金融系统提供钞币、贵重物资的押运。那么,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镖师”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生活到底怎样?想做镖师简直比当国际刑警还难今年初秋一个早晨,笔者走进四川省第一家专业押运公司———成都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押运分公司,这是一家负责为金融系统提供钞币、贵重物资押运和守护的“现代镖局”。以前,成都市银行的押运钞业务,均由银行自己的经警队和运钞…  相似文献   

3.
陈援 《海内与海外》2013,(10):35-37
最近,整理过去的照片时,看到和刘曾复老一起逛大栅栏的一组旧照。那是2005年5月13日,我和朋友们邀请刘曾复老去大栅栏一游。年事已高的刘老说:已经很久没去大栅栏了,能有机会旧地重游,很高兴,我们也乐得听听刘老说说大栅栏,特别是那一带戏园子的往事和变迁。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鲁迅、周作人和社会活动家周建人——人们称为"周氏三兄弟"或"周氏兄弟"——曾居住过的八道湾十一号宅院,坐落在北京西城。从西直门向东,西直门内大街与赵登禹路交叉口向南约一百米,路东有一条狭窄弯曲的胡同,就是八道湾胡同。沿着狭窄弯曲的胡同往东走,是十一号的西跨院,绕着  相似文献   

5.
"到胡同去!"这话要搁过去,准能吓人一大跳,为什么?因为以前北京的小流氓一打架就这句:"哥儿们,服不服?不服咱上胡同去!"姜昆的相声里就有这么一段:"哥儿们!口里口外?刀子板带?头一拳封你左眼,再一拳封你右眼,一板砖把你花喽!"形容的就是小流氓在胡同里打架。但是,现在的"到胡同去!"已成了一种很时尚的文化,到胡同去干什么?请您参观。一车车,一队队,一群群的外地人、外国人,在导游的带领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有不少与明清养马制度有关的胡同街庙,如马相胡同、观马胡同、马圈(怀柔汤口镇也有个"马圈"地名)、小马厂、马甸、兵马司胡同、骡马市大街、亮马河南路、前马厂胡同、后马厂胡同、马神庙街、东马尾帽胡同、南马道、马家堡、南养马营胡同、北养马营胡同……近郊平谷也有马坊、望马台等地名。  相似文献   

7.
曲阳采风     
正河北曲阳有定州贡院、文庙、开元寺塔及北岳庙等名胜。定州贡院始建于乾隆三年,是清朝时期定州地区考取秀才和贡生的地方,也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清朝贡院。我们下车在导游的带领下,顺着一条胡同朝里走。路两旁是低矮的平房,房基下长着野草,也有的人家门前种着丝瓜,长长的丝瓜翠绿翠绿的,垂在屋檐下。我们在胡同里走了100  相似文献   

8.
按照闽南风俗:做虚不做实,今春应是施老八十大寿,笔者谨以此文为之祝寿。祝愿他老人家健康快乐笔更俏。施老是读书人、办报人、译诗人、撰稿人、编书人,是位典型的书生,一身一书香,一家书香,一屋书_?》香。家父也是读书人、办学人、诗人,也是一身书香,一家书香,~屋书香。他俩结成挚友,全在一个“书”字。作为下辈的我,除了书还是书,写此文也缘于书。施老赠我书、报和资料,我为之评、为之序、为之编书,如今为之画、为之寿、为之推介,顺里成章也。施老有三子三女,其子女皆在家父早年创办的华侨曙光学校毕业。施家一门才俊…  相似文献   

9.
珍藏旧事     
正去年秋天,我去北方的一座小城出差。多年养成的习惯让我依旧选择了一家高校办的宾馆住下。由于车船劳顿,第二天早晨醒来时,我已错过了宾馆的早餐时间。就近,我来到学校附近的一条小吃街上。挑了一家看上去干净清爽,环境较好的店铺坐了下来。还没坐稳当,一杯热腾腾的清茶已递到了面前。"大姐想吃点啥?"抬头一看,打扮得体的老板娘正笑盈盈地看着我。"给我来一碗白粥和一只茶叶蛋。""吃这么一丁点儿哪够呀,我们这里的馒头不  相似文献   

10.
后眼     
周莹 《新青年》2013,(8):32
鄂西神农滩附近,有个小镇,名叫神农镇。神农镇虽然是一个边远小镇,但居住人口却将近五万。神农滩是一条大河,连接三省要道,来往的贾商云集。有对夫妻在小镇拐角处,开了一家小店,专做农家豆腐乳,小店名字叫"神农豆腐乳"。这家的豆腐乳不仅味道鲜美,老板娘也是美貌如花,所以他们的生意如火如荼。他们有个儿子,取名为琦子。琦子异常聪明,是村民口中的"能人"。这个"能人",虽然无所不  相似文献   

11.
又到"3·15"了,对于消费者来说,恐怕一年当中也就是这几天能够有点扬眉吐气的感觉。起码,有了发泄郁闷的机会。记得是2008年,有消费者针对旅馆行业"中午12点结账"的条款发难,还提起了诉讼。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后来却不了了之了。关于"12点结账",有位私营企业的老板讲过一段真实遭遇。他去外地联系业务,入住一家宾馆,打折后的房费是460元一天。业务谈完,准备回家,机票是晚上六点的。按  相似文献   

12.
田樱 《海内与海外》2004,(12):69-70
我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时,下榻的宾馆不远处有一家华人开的名叫世界书局的书店。那是一个雨天,我来到书店三楼时,看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图片展———“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在海外能看到这样的图片展,我感到格外亲切,因而吸引了我去观展。展厅前面在红色大字“南洋机工中国抗战纪念展”的横幅下,有四个条幅,依次写着“中国危急,八方支援”、“滇缅公路求助南洋”、“抗战丰碑,机工血铸”、“历尽万难,功垂千秋”,展示着南洋机工英勇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援助工作可歌可泣的事迹。这是由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世界书局和星洲日报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3.
正最初我们住在西单旧刑部街,出门就是西单闹市,那时西单牌楼还没拆。这里很热闹也很脏。后来我外公过世了,就搬进他遗留下来的大宅院——北安里胡同6号。这所大宅院原先是清朝恭亲王奕訢的岳丈瓜尔佳·桂良(1785-1862年)的宅院。正门的大影壁上有巨大的砖雕"鸿禧"二字。门口有两棵合抱的古槐。北安里胡同犹如它的名字,是条很安静的胡同。所以一有响动,就觉得新鲜。而那时,最平常的响动就是胡同里传来的叫卖  相似文献   

14.
老北京有这么一句口头禅:“东单、西四、鼓楼前”,意为此三地均为城内著名的商家稠密、市面繁华的地区。凡是到过这三个地方的老北京人,对那软红十丈、热闹繁华的景象,都是不会忘却的。因我家曾居鼓楼附近小石桥胡同、前马厂胡同,所以在少年直到青年时对鼓楼前后非常熟悉。  相似文献   

15.
话说禄米仓     
《顺天府志》记载:"禄米仓计五十七廒,在朝阳门内南小街。"禄米仓原是明、清两代的储存京官俸米的仓库,现存旧仓三座。这仓库即设于禄米仓胡同73号。储米仓库还有南新仓、北新仓、海运仓等,这些仓库名也就成了所在地的胡同名了。我的旧家原在小雅宝胡同,后又移居松树院胡同,却都是禄米仓胡同附近。那时,禄米仓也算是京城较有名气的处所吧。倘有客人来访,寻觅不到小雅宝胡同,父  相似文献   

16.
英国有个叫海伊的小镇。小镇在威尔士的乡村,本来没有名气,可一个名叫布斯的本地大学生60年代毕业后在这里开了家旧书店,自认能够有些作为。可旧书生意不景气,经营状况一直不好,这让他苦恼。但布斯是颇有心计的人,不甘心在小镇守着旧书店默默无闻老死一生,于是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个"愚人节"到来之际,他突然宣布小镇要"独立"。耸人听闻的消息一出,媒体便像  相似文献   

17.
姜米粒 《新青年》2005,(2):46-47
奋斗路更名果戈里大街、共乐街改成烟哈药路的时候,大庆路改叫三大动力路。大家说“动力路”还不行吗?还“三大”干嘛?多麻烦!我说,好歹是个词组,在法国塞纳河畔有一条街叫“小猫钓鱼”街,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句子,就像咱们王老虎抢亲胡同或者毛主席去安源大街一样。遭人嘁笑,小猫钓鱼街?偏你知道那么多!王老虎抢亲是电影,不是胡同,毛主席去安源是以前印在日历牌上的油画,不是大街。一条街也会因为名字给人以初始印象,有时这种印象甚至影响它的命运,有一个好名字的街道身价也会好一些,像人一样。成龙的本名叫陈港生,艺名叫陈元楼,改了成龙以后…  相似文献   

18.
且说北京的胡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著名作家朱湘,曾写了一篇很有名的散文《胡同》。而且所记述的,特指北京的胡同。这位作家原籍安徽太湖,却对北京的胡同产生了特殊的印象,足见北京的胡同有一种非同一般的神韵。外地人敢于说“我到过北京,而且我了解北京”,如果说得太实太深,大不易也。在很多时候,无论是外地人还是北京人,真正了解北京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化蕴涵,标志之一就是熟悉北京胡同。因为北京的胡同最具有中国式的民间意趣。对北京的胡同做了深入开发的,文学作品中首推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在那样的作品中,都将北京…  相似文献   

19.
正宝廷与西山八大处之渊源非自去职后。《福雅堂诗抄》载其寓位于"双塔庆寿寺后",大约即今西单商场后,但在同治三年(1864年)已破败。也有说故宅在旧刑部街,《年谱》中记宝廷曾随父入城住其姑母处,亦难考实或属此地。但光绪十三年(1887)宝廷写有"移居松树胡同"的诗。《京师坊巷志稿》有载,明代即已存在。今和平门内有东、西松树胡同,西松树胡同  相似文献   

20.
1999年3月27日,新德里一家不大的宾馆里住进了一位个头不高但风度翩翩的游客。在宾馆经理看来,这位游客的行迹颇为古怪: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日三餐均在房间里打点;他的会客单虽然很长,可事实上造访者只有一个——印度人R·K·米什拉。直到4月1日离开宾馆,他只去过大厅一次,目的是买一张旅游地图。这位奇怪的游客就是巴基斯坦前外交秘书、印巴后门外交谈判巴基斯坦方面的首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