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王炜 《当代世界》2015,(3):62-65
<正>韩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结合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将推进商签自由贸易协定(FTA)作为国家战略,通过难易相间整体突破、官民并举加大投入等方式,广泛调动社会资源,努力构筑覆盖全球的FTA网络体系,取得明显效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塑造"。这对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借鉴意义。韩国FTA战略的背景和动因韩国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全球排名第14位的世界主要经济体,  相似文献   

2.
<正>"基础四国"机制的由来"基础四国"(The BASIC Countries)是由巴西(Brazil)、南非(South Afric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个主要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下的谈判集团,取四国英文名首字母拼成的单词"BASIC"(意为"基础的")为名。"基础四国"机制于2009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在中国的倡议和推动下形成。[1]自此之后,  相似文献   

3.
王小广 《南风窗》2013,(17):40-42
克强经济学就是通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而实现"中国梦"的一套新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处于新阶段、面临十分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寻求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海外投行巴克莱的专家首先提出了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的概念,用于描述新一届中国政府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叫什么并不重要,之前叫"新政"。这些表达仅是学术圈的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秩序之争的背景与缘起今年是世界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战后70年来,世界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这些变化的焦点是什么?●1945年以来的70年期间,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民族民主运动"("非殖民化")、"冷战"、欧洲一体化、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崛起"。这些大事件极为深刻地影响了国际(世界)秩序的演化。1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世界秩序是焦点之焦点  相似文献   

5.
雷墨 《南风窗》2013,(11):36-40
美国海洋战略是"经济驱动+战略跟进",两者互为因果、互为支撑,相得益彰。前苏联海上力量扩张属于"战略驱动"型,缺乏经济上的内在诱因,不具有可持续性。"未来20年,中国的大洋工作将立足资源、超越资源,确立中国在国际大洋事务中的强国地位。"这是今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对于中国海洋战略目标的表述。该报告出台次日,台湾渔民在  相似文献   

6.
南方朔 《南风窗》2012,(17):99-99
《经济学人》杂志说,现在的体制是钞票过多的"信用扩张主义"。许多国家也开始抱怨美元流窜的祸害。信用扩张、投机行为发达、政府印钞干预经济,已整个扭曲了经济学的发展,这或许乃是当今经济混乱之源!2002年,一位以香港为基地的货币专家邓肯(Richard Duncan)出了《美元危机》一书,最近他又出了《新萧条》的著作。他的主要论点是,自从布雷顿森林协议固定汇率制互解和美元脱黄金化之后,美元就不再有标准,它自己就是标准,这造成了美债的无限增加及美元的泛滥,美元本身已成了全球最大的泡沫。那是世界经济出问题的源头。国家靠着财税及支出的均衡来维持的经济政策,已被货币政策所取代。他认为美国印钞票的"量化宽松"一直持续,必然造成新的萧条。  相似文献   

7.
何志成 《南风窗》2008,(19):66-68
打退国际炒家必须先打退所谓"需求无限论",而打退"需求无限论"的最好办法,则是中国经济主动减速,尤其是对高能耗、高消费、高预期(房地产最甚)的产业,主动调整,同时加快价格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8.
志气经济学     
南方朔 《南风窗》2011,(25):98-98
近代中国人无论对公司、对团体、对国家好像都少了志气。根据《经济学人》报道,中国人现在都想学"三星"。"三星"经验不易学,因为那种志气是学不来的!最近读了两位欧洲创新专家殷德(Nicholas Ind)及瓦特(Cameron Walt)合著的《灵感:掌握你们组织的创造潜力》一书。书里提到大作家狄更斯曾说过:"只有你在意,你才会创造。"书中指出创新的真正秘密乃是你必须有坚强的信念。一个公司或组织"在意"这个心理因素,乃是他创造性活动的先决条件。领导者或管理者必须让公司或组织有这种"在意"的特质,唯在意,一切事情就会变得更好,此即开创。  相似文献   

9.
《国家因何失败》(Why Nations Fail)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达伦·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A.罗宾逊(JamesA.Robinson)合著的新书,作者在书中指出,穷国与富国的关键区别在于体制,富国培育了"包容性"的政治经济体制,而穷国则将权力和机会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历史证明,如果解决不好政治问题,就解决不好经济问题。该书在2012年3月一经推出,即引起强烈反响。全书除序言外共15章。第一章以"如此接近却如此不同"为题,  相似文献   

10.
张刚 《南风窗》2008,(10):10-10
(2008年第9期《制度创新是改革的核心》)传统经济学一直都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生变量"。事实上,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一再表明,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南方朔 《南风窗》2012,(22):95-95
借着打击中国的科技企业来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已成了美国"整中国"的主战场。对于美国的这一波经济攻势,中国已必须有自己的对策!近年来,有两个关键词非常流行:一个是归咎(blame),另一个是围殴(bash)。这两个词已成了美国国际关系的主轴。只要美国一感觉到受了某国的挑战,它的媒体知识界就会自动或被组织地动员起来,最先是一阵指责归咎,然后是一阵围殴,等到整个气氛形成,它的政府就会通过国安体  相似文献   

12.
GDP大博弈     
贾晋京 《南风窗》2014,(5):51-53
<正>GDP广受关注的部分只是一个数字,但数字背后的体系却异常复杂,GDP的运用是世界治理策略的大博弈。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一种困扰同时存在:为什么世界第二的GDP规模没有给中国人带来经济强国的感觉?19世纪的英国可以用机织的廉价"洋布"使中国手工生产"土布"的农户纷纷破产,让中国人对何为工业有了直观印象,也留下了沉痛的历史记忆。兔走乌飞,时至今日,英国工业早已衰落,能够用机器化大生产制造出世界上最多种类、最廉价工业产品的国家是中国,为什么英国仍是发达国家,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3.
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峰会被称为"全球最具决策力的首脑级峰会",在全球经济合作与治理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G20峰会在中国的首次举行能否推动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它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灿荣进行了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14.
刘宗义 《国际展望》2010,(2):98-103
<正>2010年2月4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50周年院庆系列会议之一——"G20机制化与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研讨会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商务部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财政部国际司、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香港金融管理局研究部、上海金融办公室、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上海浦东美国研究中心、天大研究院(香港)、中国银行(澳大利亚)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围绕G20机制化与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新趋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三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储昭根 《南风窗》2013,(13):78-79
戚建国主动和刚结束演说的菲律宾防长加斯明握手,此举令此次香格里拉对话掀起高潮,也让原本预期可能成为头条的南海议题交锋,包裹在低调、平和的气氛中结束。6月2日,为期3天的第12届香格里拉对话会(Shangri-La Dialogue)在新加坡落幕。这个由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主办、新加坡国防部协办,被称为"军事达沃斯峰会"的亚太安全防卫年度论坛,今次迎来包括美英法德防长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防务高官和学者,但焦点仍然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只不过新任美防长哈格尔刻意强调,战略再平衡主要是在外交、经济和文化领域,或谓之需  相似文献   

16.
谭志强 《南风窗》2007,(13):40-41
今年3月,澳门的人均生产净值(GNP,约2.8万美元)首次超过香港(约2.7万美元),更远远超过过去数以万计澳门市民前往打工的台湾约1.5万美元),失业率也自8年前的6%左右下跌至3.2% (亦即几乎完全就业),经济发展之陕速,实在是出人意外。不少香港传媒的新闻报道,几乎都对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给予一个可以称之为"澳门神话"的肯定答案。并非无根一国两制在澳门的8年半实践,其实是有一套国际公认的客观标准的,那就是联合国所通过的两个国际人权公约且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五  相似文献   

17.
两岸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真正的障碍,恐怕还是在于两岸民众间的缺乏沟通和理解。2009年全国"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台湾中央社记者关心的是眼下最热的"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议题,并引发了67岁的温家宝总理一番"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台湾)"的"温情攻势",一时远播海内外。  相似文献   

18.
张墨宁 《南风窗》2014,(12):36-37
<正>《预算法(修正案)》正式通过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争议和存疑的部分先进行试点,这也是中国式修法的一个特点。4月末,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对《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第三次审议,上一次审议,还是在2012年6月。时隔近两年,这部"经济宪法"仍未获通过。不过,这也在各方预计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相关人士即表示条件还不  相似文献   

19.
全球治理的转型——从世界治理中国到中国治理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最值得讨论的问题之一正是中国在"全球治理转型"中的作用。"全球治理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不仅让世界治理自己,而且自己能够去治理世界。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加入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和联  相似文献   

20.
读者     
《南风窗》2008,(22):10-10
楼市泡沫必须挤干净(2008年第21期《阵痛中的民生突围》)美国金融危机的总祸根是高房价,是房地产泡沫。中国必须汲取美国的沉痛教训,把金融风险消灭在萌芽中。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是"纸里包火"、"打止痛针"的观点。即:拿中国经济、银行、百姓做"人质",抛出房价下跌经济滑坡论、银行先死论、百姓负资产论、农民工失业论等,要挟政府救助房地产,目的在于维护高房价,维护自己的暴利,根本不考虑造成金融风险的后患。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结成强势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