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下的中国,知情权被社会大众普遍承认,但是就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侵犯知情权的行为时有发生,公民的知情权得不到充分、有效的保障。究其原因,有关知情权的法律保障还不够,目前中国的宪法和法律中,只有暗含于言论和出版自由的隐性的默示的知情权,而没有明确的作为独立权利的知情权。鉴于此,树立知情权权利保护意识并为公民知情权提供法律保障是提升公民知情权的越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公民的“知情权”及其实现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知情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知情权分为广义知情权和狭义知情权。狭义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得行政信息的权利。中国一些现有的法律中已有关于保障特定公民群体(如消费者、股东 )对特定事项知情权的规定 ;近几年开展的“政务公开”活动又在保障公民行政知情权方面有了一个开端。但是 ,中国保障公民知情权特别是保障公民行政知情权的法律还存在许多缺陷。发达国家在保障公民知情权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法律体系 ,值得我国制订相关法律时借鉴。文章最后对中国制定相关法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知情权是一项基本权利,是关系到对政府相关公开信息的知悉和获取,任何公民都应该享有该权利.文中明确界定给出知情权的概念,以我国多部法律法规为视角,分析了我国目前有关知情权的现状,同时提出应在宪法中将知情权规定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进一步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知情权”一词,是美国新闻记者肯特·库柏在1945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其应该知道的信息,国家应保障公民在最大范围内享有获取信息的权利,特别是有关国家政务信息的权利。简而言之,知情权作为人权之一种,是指公民有权了解社会诸活动的权利,它包括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其它事务的了解要求。  相似文献   

5.
再论公民环境权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忠梅 《法学研究》2000,(6):129-139
公民环境权是一项独立的、基本的人权。它包括公民对于环境的使用权、知情权、参与权和受到环境侵害时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程子刚 《法制与社会》2013,(20):242-243
知情权是公民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而当事人的知情权就是公民知情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延伸,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可以使当事人在诉讼中获得最大的法律效益,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但我国法律对当事人知情权规定的比较简单,导致司法实践中常常出现侵犯当事人知情权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当事人知情权的理论基础和司法现状,提出构建我国当事人知情权制度的建议,期望对完善我国当事人知情权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钟燕秋 《政法学刊》2002,19(5):66-68
公民知情权是指公民对于国家重要决策、政府重要事务以及社会上当前发生的与普通公民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执行知情权是审判知情权的延续,是公民知情权的一个具体表现。目前当事人的知情权极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知情权。  相似文献   

8.
人事档案信息适度公开,确保当事人知情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和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得当事人无权查阅本人人事档案,无法获知档案信息。本文认为应该从确保知情权的角度出发,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公开人事档案信息,最终实现公民知情权。  相似文献   

9.
知情权作为法治社会中的一项基础性权利,与民众的切身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公民保护自身利益的有效手段、是监督政治权力的有效方式。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对知情权概念的分析入手,阐述了公民知情权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公民知情权保障的一点看法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杨 《法制与社会》2013,(32):157-158
本文研究的是公民知情权的救济,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成为一种最宝贵的社会资源,相应的获取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便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更具有研究意义。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都体现了对这一权利的重视,但是权利的实现不能仅靠法律的规定,还应该有相应的救济,特别是司法救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生效以来,大量的公民知情权诉讼案件涌现,初步形成了公民知情权的救济制度。本文将时公民知情权救济进行概述,并对其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公民知情权救济制度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中主要是从狭义的概念上来探讨知情权,即公民寻求获取信息时具有的不受公共权力妨碍与干涉的权利以及要求国家机关公开有关信息的权利,这是一种权利与权力之间的博弈。  相似文献   

12.
知情权作为人民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是衡量一国民主化程度的标准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可见,党把公民知情权提升到一个新的政策高度。本文试图从行政法学层面对知情权展开剖析,以及对公众参与意识,舆论监督与政府权力运作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为保障公民参与权,推进政府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梅湘 《现代法学》2006,28(4):122-128
被害人的知情权是被害人行使其他诉讼权利的逻辑前提,是诉讼民主的重要体现,亦有助于实现社会正义。国际公约及其他国际性文件和法治发达国家都对公民的知情权及被害人的知情权都作了明确规定,有的国家甚至将其上升到宪法的高度。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一定程度的知情权,但权利告知规则仍不完善,被害人对案件的进展、诉讼结果以及刑罚的执行情况缺乏知悉途径,知情权的实现缺乏保障机制。立法上应对其作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4.
论隐私权与知情权及二者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洛娜 《行政与法》2003,(12):82-83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隐私权和知情权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必须重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同时也要维护大众的知情权。个人隐私权是静态的消极权利,私权利,大众知情权是动态的积极权利,是公权利。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必须遵循公法优先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记者的采访权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利 ;采访权的权源来自从表达权延伸出来的知情权 ,知情权的享有与行使有多种形式 ,但新闻媒体是公民实现知情权的主渠道。记者在实施采访权的过程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无专门法律可依 ,此外还存在被拒绝、被腐蚀、受干扰或威胁、被殴打伤害、被驱逐或“封杀” ,以及滥用采访权等等问题 ;记者的采访权能否实现 ,不仅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知情权 ,而且关系到公民的其他诸多权利的实现 ,因此 ,保护采访权的实质是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宪法对知情权规定的缺失,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现实发展迫切需要我国宪法对知情权问题做出积极回应,应当将公民知情权上升为最基本的权利,以宪法条文明确规定保护公民知情权,同时,通过一系列具体制度建设,最终实现公民知情权。  相似文献   

17.
有关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在我国有关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制度已初步建立。但是公民知情权宪法地位尚未明确;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还不能形成一个系统而完善的体系,其法律保障效力难以发挥。确立公民宪法和法律上的知情权,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是完善公民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如消费者有对商品、服务的知情权,国民有对公众事务信息的知情权一样,作为公民行为准则的法律,公民有对其规定的知情权,即公民享有接触、了解和学习法律的权利。人们知晓法律的目的,一是据此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二是遵守法律规范,自觉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在努力追求法律至上  相似文献   

19.
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平正 《河北法学》2007,25(7):50-52
知情权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但由于译介和立场的缘故,对知情权概念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认为知情权首先应当是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其权利主体的范围不仅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社会团体等;除行政机关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享有一定公权力的国有企业单位也是知情权义务主体不可缺少的部分;知情权是一项独立的接近国家的权利,但尚不能称为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0.
环境知情权是环境信息公开的目的,环境信息公开是环境知情权的前提与保障,只有政府开放其信息,公民才能实现他们获得信息的权利,才能真正的实现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现阶段我国对公民的环境知情权的保护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从法律制度方面确立对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