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公民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逐年激增,政府违法行政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率还比较高。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避免和减少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文章分析探讨了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的诸多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是近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因为在这种诉讼中,只有作为被管理者的“民”(行政相对人)才有权提起诉讼,而作为管理者的“官”(代表国家的行政主体)则只能成为诉讼中的被告,因而人们习惯地称其为“民告官”的法律制度.因此,有无行政诉讼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建立行政诉讼制度首先要考虑的基本问题.是司法机关对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行政权的扩张,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成为行政法治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司法监督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司法监督的重要组成,检察机关的行政检察监督相比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监督具有监督领域更加全面、监督行为更加主动、监督资源与监督工具更加多样等优势,特别是随着检察机关行政检察法律监督职能的拓展,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主要载体——检察建议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提供了更广阔的作为空间。但在这一过程中,其职能行使亦需遵循辅助性、互动性与事后监督原则,并合理区分不同类型的检察建议介入行政裁量的范围与限度。  相似文献   

4.
王春波 《求实》2006,(Z2):84-85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是指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应当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否则,将承担败诉风险及不利后果的制度。根据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证据的规定》等,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诉讼关于举证责任实行的是有限制的“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和民事诉讼相比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正在进行之中。从检察院组织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法治环境以及对行政权制约的现实需要,从与行政诉讼法修改相衔接的需要等多方面来看,修改检察院组织法已势在必行。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应重点放在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上,要完善行政检察监督权能,使更多的检察监督指向行政权,以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行使。在检察院组织法中要明确规定检察机关行政检察监督的权能,适度拓宽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完善行政检察监督的措施,对行政检察监督的主要程序作出规定,并设立专门从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内设机构。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引入调解制度是构建和谐政府、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可以丰富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弥补判决的不足、实现行政管理中的共赢、化解信访压力,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和谐行政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要以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为蓝本,按照自身的特点,遵循自愿原则、合法原则、平等原则、有限调解原则。结合“调审合一”的调节模式,以此来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依法行政的认识经历了从表象到实质,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行政机关站在行政执法的前台,如何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逐年上升,公民撤诉和败诉率呈下降趋势。“怕当被告、怕出庭、怕败诉”成为行政机关的通病。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体现出依法行政意识薄弱、行政应诉能力差等问题,是进一步推行依法行政的障碍。因此提高执法水平,转变执法观念和意识,强化依法行政,已经成为行政执法者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虽然借鉴于前苏联,但是并不是中国所特别具有,与各国的同类制度相比,监督范围还嫌太窄。在进行司法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国外同类制度。借鉴其有益之处,同时立足于我国现有国情,改革和完善我国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是法律监督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行政法学理论界一般认为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具有合理性,然而通过分析附带民事诉讼本身特点并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与诉讼效益原则和判决确定性原则相悖,若一定要在行政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必将造成不利影响并削弱行政诉讼制度的存在价值,故而,行政诉讼不应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虽然借鉴于前苏联,但是并不是中国所特别具有,与各国的同类制度相比,监督范围还嫌太窄.在进行司法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国外同类制度,借鉴其有益之处,同时立足于我国现有国情,改革和完善我国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是法律监督的制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进入转型期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传统的行政主体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我国行政主体制度,要对行政主体做出准确的定位,在法律上明确某些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 明确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被告的关系,从“公务”的角度来构建我国的行政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行政合同司法救济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合同的救济主要是对行政合同缔结、履行中产生纠纷的救济,其救济主要是针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救济。文章明确了行政合同行政诉讼救济的前提——行政合同案件可以而且应该纳入行政诉讼范畴,并对行政合同行政诉讼救济的范围作出清晰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行政合同诉讼救济制度的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2,(10):34-35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诉讼是法院应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通过法定程序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从而解决一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作为一项基本的诉讼制度,行政诉讼既有别于其他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或途径,又有别于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其特征可以概括为: 首先,与其他解决行政争议的制度或途径相比,  相似文献   

14.
法治行政是行政法的价值所在,实现行政权配置和行使的正当性是行政法的根本目标,行政诉讼产生的动力因在于实现行政法的这种价值诉求。因此,行政诉讼本质上是对行政公权正当性的救济,而行政权的正当性,最终必须通过国家公权伦理关系加以说明。所以,讨论行政诉讼的目的不能离开宪政制度的政治伦理、行政法制和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的具体性,行政诉讼的目的是这种具体公权价值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参加WTO后,司法必须进行改革,而行政审判制度的改革要求尤为迫切。根据我国国情,行政审判制度改革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行政诉讼中级别和地域的管辖,以利抵制司法系统以外的干扰和压力。第二步,成立“行政法院”,实行条条管理,以求司法系统真正独立,公正执法。  相似文献   

16.
法治行政是行政法的价值所在,实现行政权配置和行使的正当性是行政法的根本目标,行政诉讼产生的动力因在于实现行政法的这种价值诉求。因此,行政诉讼本质上是对行政公权正当性的救济,而行政权的正当性,最终必须通过国家公权伦理关系加以说明。所以,讨论行政诉讼的目的不能离开宪政制度的政治伦理、行政法制和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的具体性,行政诉讼的目的是这种具体公权价值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甘乐 《世纪桥》2007,(5):49-50,52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对法院审理行政许可诉讼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由于行政许可行为的受益性和外部性等特点,必然引起行政诉讼案件类型和数量的增加,从而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当事人的资格、判决方式等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对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和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行政指导在实务中存在诸如行政不够透明、动机不尽纯正、责任不甚明确、救济缺乏力度等负面问题。因此,为了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行政指导的正确实施,需逐步创新与完善与行政指导有关的行政苦情、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等制度,促使行政指导行为不断趋向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行政信访的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治的角度来看,"信访洪峰"的出现是信访范围无限化的结果.信访作为一个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理应有个范围界限.这个界限,不仅可以明确行政信访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界限,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行政信访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04,(7):17-18
自1988年1月我省法院行政审判庭正式建庭开始工作以来,全省法院共受理了近12000件行政诉讼案件,几乎涉及所有的行政管理部门。尤其是近年来,“民告官”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全省法院受理的一审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