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口众多,高校扩招,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涌向人才市场,但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人才竞争的白炽化,企业与人才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企业抱怨毕业生眼高手低,好高鹜远,不能安心于自己的岗位,频繁跳槽,不好用;而毕业生却抱怨自己学习工作能力强,专心工作、兢兢业业,在岗位上任劳任怨却不能得到提升,也不能按劳取酬,而那些只会逢迎拍马、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却能如鱼得水,既能得到领导的赏识,也能拿到高薪。随着人才竞争的国际化,这种现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为实践证明:在人力资源的争夺战中,谁在竞争中拥有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的生存境遇与心理特性使其易于滋生怨恨。而留守儿童一旦滋生怨恨往往会导致攻击性的形成。因此,怨恨是留守儿童攻击性形成的情感根源。攻击性是源于滋生怨恨的留守儿童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必然反应,同时也是通过攻击性来宣泄怨恨和解脱自身的无能感与精神折磨。而这种由怨恨引发的攻击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在对象施加损害性言行,二是对自己渴求的肯定性价值或同伴特质加以诋毁和贬低。  相似文献   

3.
美国成功学的始祖拿破仑·希尔在对全世界500多名成功人士进行20多年的研究后得出了成功的十七条定律,其中把积极的心态列为成功的第一条定律.他说,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他的心态.成功人士始终用积极的思考、乐观的精神和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拥有积极奋发、进取、乐观的心态,正确处理人生遇到的各种困难、矛盾和问题.一个人能飞多高,是由他的心态所制约;一个民族能有多强大,同样也是由这个民族的心态所决定.  相似文献   

4.
正现实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危机,尽管极不情愿,一旦危机到来,或许会造成不可想象的灾难。但可怕的危机也包含着机遇,如果善于转化,危机也能成为好的开始,即危机也是转机。美国亚拉巴马州恩特曾颖镇的公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身正面有这样一行金色的大字:深深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作的贡献!象鼻虫是北美洲棉花田里的一种害虫,为什么亚拉巴马人要为害虫立纪念碑呢?事情还得从1910年说起,那年,  相似文献   

5.
道德与法在实际中往往会出现悖理 ,为什么会出现悖理 ?这种悖理对法理学研究有何启示 ?对于悖理情况法学应当怎么办 ?这是本文浅析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温情罚款     
流沙 《人事天地》2010,(19):56-56
有一位警察是位自行车爱好者。一天清早,他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速朝他驶来,他下意识地拿出测速仪,开始测定骑车者的速度。  相似文献   

7.
温情罚款     
有一位警察是位自行车爱好者.一天清早,他在大街上巡逻,突然发现一辆自行车飞速朝他驶来,他下意识地拿出测速仪,开始测定骑车者的速度.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必须研究社会心态祁茗田什么是学问?学问是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科学知识。一种学问与人们的社会实践距离愈近,其社会作用就愈大,就愈应当受到欢迎。这个道理,本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不知始于何时,人们却习惯于只把那些对于圣贤之言的考据与阐释当作学问...  相似文献   

9.
我被聘入某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担任团队方面的工作。刚刚工作,心情忐忑不安:自己是否象个教师,形象是否得体?能和新同事们相处好吗?有经验的老教师们是怎么看我这个小青年的?领导又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切让我感到兴奋之中掺杂着一丝惶恐。 虽然成了教师,但从心态上讲,我还是个任性的孩子。在家里仍习惯被父母宠爱的生活;节假日里,总喜欢穿个性时尚的服装,和朋友们一起疯疯  相似文献   

10.
关于素质教育的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历史上,人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总是包含着对环境的某种看法,不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往往具有不同的环境观。当人们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时,往往对环境持一种消极的观点;而当人们要求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时,就会对环境持一种积极的看法。今天我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否也需要确立新的环境观呢?是的。素质教育是一项社会现代化事业,而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事业,所以需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里,有一支引人注目的女兵队伍,这些姑娘们虽不象昔日“木兰”那样代父从军,但却格外引人注目。 “兵”的魅力 六十年代初,毛泽东主席一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诗词,令人陶醉不已。让人惊喜的是,昔日女民兵热今天已被姑娘入伍热所替代。现在谁家的姑娘能步入绿色的军营,成为人民子弟兵的一员,往往被父母视为一种荣耀。而女孩子一旦穿上绿军装,又往往会引来众多羡慕的目光。可  相似文献   

12.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自信犹如玉蕴珠含,心里有了美玉般的自信,外表自然就会折射出灿烂的光辉来。自信的人往往春风满面,笑口常开,欢快明朗的笑容,能使一张脸显得生机勃勃,即使外表极其平常,在人堆里照样光彩夺目,美丽动人。笑是发自内心的愉悦,不光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慢慢地感染周围的人,弥漫开来,浸润心灵,展现着自己的快乐,表达着待人的友好。自信的人更容易拥有快乐的生活,获得美丽的心情,享受美丽的风景,串成美丽的日子,成就美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嫉妒之心是由自卑而引起的,即当发现别人,尤其是同性在同一环境中优于自己时,产生一种羡慕而又不甘心,为自己无能达到而恼恨别人的嫉情.嫉妒心理,男女皆有之,但女性表现得较为明显.因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乃至今天.女性较男性的生活天地狭小,即形成女性较男性脆弱、善感、狭隘的个性特征.女性的嫉妒,往往会造成女性自身的“人才内耗”.那么,怎样防治嫉妒心理呢?由于嫉妒既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与人的群体文化基因有关,甚至可以说是民族气质的反映.因此,防治嫉妒需从社会整体和生存个体两方面予以调节.  相似文献   

14.
自行车是人们出行购物、会亲访友、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遍及家家户户,高档名牌自行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自行车也日益成为违法犯罪分子偷盗的目标。1994年崇文区自行车报失案件  相似文献   

15.
谈起公款吃喝、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腐败现象,可谓人皆诛之。然而事关自己时,却往往另是一番境况:我给你办了什么事,即便是份内之事,我也总想有所回报,捞回点什么来,至少你得请磋一顿,不然,会落得个“小气鬼”、“铁公鸡”、“扣门儿”之类的“殊荣”。在这种人看来,反正花的是公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行政实践中,行政人员经常需要在多种方案中做出令人苦恼的行为选择.面临"做了你也要下地狱,不做你也要下地狱"的两难境地.可见,这是一种常见的、典型的伦理困境.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会严重影响着公共行政的效率和公共性.对于这种伦理困境的化解,学者们往往从"外控"(亦即法律制度)和"内控"(亦即伦理道德)这两个维度来研究的.值得思考的是,这两种方法从何而来?如果不搞清楚这一问题,是不能深刻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的.不可否认,这两种"手段"属于传统的行为控制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然而,为什么在现实中还会存在诸如贪污腐败、玩忽职守等问题呢?是否有必要在利用这两种方法的同时,寻找"非控制"手段呢?这种"非控制"手段存在吗?它能起到作用吗?本文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试图提出一些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个去年毕业的本科学生来看我,讲起他在公司里感到的挫折感,他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但进入公司之后却发生了严重的适应不良.但他的情况似乎并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初入社会几乎都会遇到这种状况.一面是工作的平淡无奇,另一面也有人际关系上的调试不良,接着会有一种“挫折心态“变成了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常态.……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企业的改革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女职工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自我,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一、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是女职工成才的前提。女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主要是指远大的理想追求,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优良的工作作风。改革的时代,立志成才的女职工一旦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这种素质就会蕴育迸发出顽强的拼搏进取精神,这无疑是女职工成才的前提。试想,如果一个人光想着要成才,而不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不去拼搏进取,能在事业中有所作为吗?女职工…  相似文献   

19.
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成才 ?成才的标准是什么 ?成才的道路在哪里 ?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看法 ,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人们对成才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成才道路 :由独木桥向多元化道路转变计划经济年代 :走独木桥当干部 ,皇粮才是硬道理。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社会里 ,农民不能离开他所依存的土地 ,工人不能离开他所依存的工厂 ,他们的子女一般就跟随着他们———子承父业。农民的子女如果考上大学 ,他们的地位就会一下子从农民跳到干部 ,所谓的鲤鱼跳龙门 ,可以描述这种地位的巨大变化。同样如果工…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以及受转轨所引发的社会利益关系、社会利益格局变化的冲击,不同的下岗职工群体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社会心态变化,对再就业工程形成某种制约。摇摆心态。不少人一方面羡慕社会上那些迅速富裕起来的“能人”,指手画脚;另一方面当自己需要重新选择,面临机遇和挑战时,畏首畏尾,不敢到竞争更加激烈的领域里去奋斗去拼搏,有一种把握不定的摇摆感。冤屈心态。随着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和优化劳动力的组合,精减机构和精简人员在所难免。然而真正轮到自己被精减、下岗时,却不免感到唐突和冤屈,抱怨领导不公、自己命运不佳,尤其是看到自己下岗后收入减少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