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呈迅猛增长的势头;受害人因交通事故造成损害而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赔偿的案件也逐年增多。但是,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国立法的不完善和法官对已有法律的理解差异,有几个问题尚需进一步明确,在审判实践中应予以认真对待。一、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实件当事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要确定案件当事入,首先必须明确交通事故当事人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当事人的关系。根据钟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们在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交通事故当事人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  相似文献   

2.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在交通事故案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其包括了车辆间的事故、车与行人的事故和车辆的单方事故。在证据成为破案和断案的唯一依据的当今法制社会里,交通事故痕迹物证已受到事故各方的强烈重视。近年来,各地送检来我中心的疑难交通事故案件痕迹多数都是要求鉴定二者是否发生作用,以及作用部位和方式。很显然,这类鉴定已不仅是某类客体可否形成某一现场痕迹的种类认定问题,而是形成客体的同一认定问题。由于交通事故中的碰撞痕迹是双方发生机械作用后形成的,国内外同行公认,交…  相似文献   

3.
试论法官审判案件负责制吴培洪在人民法院内实行法官审判案件负责制可以增强审判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审与判、权与责更好地统一起来.有效提高审判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审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所谓法官审判案件负责制.是指独任庭审判人员和合议庭审判人员对具体案件...  相似文献   

4.
黄书乐 《法制与社会》2013,(14):102-103
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对司法工作的组织管理及法官在司法活动中了解、掌握法律知识,分析、确认、解决具体案件所必须具备素质和基本能力,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法院司法能力进行剖析,指出新时期法院司法能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通过加强法院的文化建设,发挥法院文化的作用,强化法官人文素养,重塑新时期人民法官和法院的新形象,从而不断提高法院司法能力。  相似文献   

5.
一件群体性涉企案件,一件有可能导致双方发生重大冲突的案件,经过法官和村干部十几个小时的耐心劝导,终于——  相似文献   

6.
死刑300天     
一桩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案件,在法官和律师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摆脱了外界干扰,二审以交通肇事罪判处15年有期徒刑。这一案件从上诉到二审宣判整整用了13个月的时间。据审判的法官说,由省高纫法院审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件,在中国司法界这是第一次,而从死刑改为15年有期徒刑,在司法实践中也不多见。株洲出了个“张金柱”据公安部统计,1998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14.9万多起,死亡28052人,受伤89151人,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948起,每7分钟有一人死亡,每10分钟有23人受伤。交通事故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在交通事故中,两车、甚至多车连环致伤的事故常有发生,而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车辆司机时有互相推诿或拒不承认责任,给事故处理造成很大困难。分析及认定肇事责任是我们医学司法鉴定工作者的应尽职责。本例泸昆高速公路湖南段一起连环致伤的交通事故中,因不能明确责任,对该事故进行了鉴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抗诉判断与法官自由心证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法官审判案件自由心证的特性,揭示检察机关抗诉判断应考虑法官审判案件时心证形成的影响因素,即控辩双方提供的证据、法官的认证方式和证明标准等三方面,才能更准确把握是否对某一案件提起抗诉。  相似文献   

9.
严剑飞 《河北法学》2001,19(1):67-70
如何提高法官的审判业务素质?提高法官的学理分析能力,是提高法官素质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法院提高案件质量的关键。就法官案件学理分析能力的涵义、价值及提高的途径等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0.
司法能力是人民法院对司法工作的组织管理及法官在司法活动中了解、掌握法律知识,分析、确认、解决具体案件所必须具备素质和基本能力,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司法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司法意识能法行为能力两个方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的本质在于实现民主和公正。当前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应强化五种意识,增强六项能力。  相似文献   

11.
法官通过审判案件来对法律价值体系进行调整、平衡或改变的时候,有可能面临一种多少有些为难的局面:如果出现依据条文的字句所作的形式逻辑推理的结果与法律体系的最终理念和目标相矛盾或者如果法律价值体系必须进行调整和改变,而这种调整与改变不可避免的会修改法律,法官该如何做?本文试通过对-起由交通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案的法律推理及法理分析来说明法官在裁判时进行法律价值选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一起历时6年的案件,经历了一审、二审和再审多个审判程序.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已经异常激化,多次发生正面冲突,甚至可用“剑拔弩张”来形容。不过,经过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法官倾心尽力的调解工作,基于对人民法院公正处理案件的信任,双方当事人终于化解了多年的积怨,达成了调解协议。2005年10月18日,在本案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兴高采烈地领取了调解书以及调解书所涉及的3500万元案款和权属文件,并分别向法官赠送了锦旗。双方当事人的握手言和,不仅让“双损”变成了“双赢”,实现了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并且消除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肖瑜 《中国审判》2011,(7):52-53
前几年听华东政法大学一位教授的讲座,讲了自己代理的有关公司僵局方面的一个案例,他对那个承办法官的判决很赞赏。虽然公司僵局案件很难办,法官在再三调解未成后,作出了一个在实践中行得通又让双方当事人接受的判决,教授由衷地称赞那是一个非常具有司法智慧的法官。这个称赞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以我个人的感知,这是对法官的最高评价。有感于此,我想以几个案例或者说是故事粗浅地谈一下法官的司法智慧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4.
法官当慎言     
最近翻阅报刊时,读到了一则反映外国法官断案的趣闻,仔细品读,甚觉有味,令眼界大开。故事讲得是1957年英国王座法院审理了琼斯诉国家煤炭委员会一案,案件判决后,双方当事人都向上诉法院提起了上诉,双方的上诉理由都包括法官哈利特爵士在法庭上喋喋不休,使得案件难以得到公正审理。在我们看来平常事一件,但受理上诉案的法官丹宁勋爵不依不饶,判决本案重新审理,并在判决中指出:“……要由律师来轮流质询证人,而不是由法官来质询,以免显得法官有所偏袒。而且要由律师尽可能完整有力的阐明案情,不要粗暴地打断律师的话头,以…  相似文献   

15.
时讯点击     
正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通微信平台助力调解2014年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微信调解平台正式启用,有调解意愿的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将可在该院法官主持下通过微信方式进行在线调解。微信调解平台实际上是劳动争议案件承办法官建立的专门微信账号。诉讼中,法官邀请双方当事人加入聊天群。在聊天群中,法官主要就调解方案等问题与双方进行协商。双方达成共识后,法官将草拟的调解协议发至平台,由双方确认或提出修改建议。双方对调解协议共同确认后,法官通过平台通知双方到法院接受询问,签署谈话笔录、调解协议,并领取调解书、交接案款。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黄龙县交通管理大队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黄龙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和谐平安、文明畅道的道路交通环境为主线,以事故预防为重点,积极探索交通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交通管理与服务水平,道路管控能力明显增强,辖区交通事故稳中有降,群众满意率连年上升。全年共办理交通事故案件212起,已结案207起,无一起复议、缠诉、跨县上访案件,已连续五年未发生一起上访缠诉案件。积极完善城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结合辖区事故多发和安全隐患路段、标志标  相似文献   

17.
张驰 《法人》2011,(1):66-69
在社会转型期,律师业要面临着诸多考验,这就要求律师更加具有社会责任心,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办案质量,更加智慧地应对和驾驭案件,真正做到“息诉止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刑事审判中法官具有调查证据的必要,其目的是澄清心证与查明案件事实,甚至必要时对被告进行客观照料。但是法官的查证责任并非是承担对案件事实的证明责任,而是同控辩双方尤其是控方的证明责任存在严格区别。因此,有必要对法官的查证责任与控辩双方的证明责任进行边界划分,只有在控辩双方履行必要的证明责任后,且在特殊的条件下,刑事法官方能依职权调查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深入分析铁路交通事故自杀案件特点,为确定事故性质、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方法 收集东北铁路线上50例利用铁路交通事故自杀死亡案例,对案发时间、现场情况、事故发生前行人状态、火车接触方式、自杀认定依据、遗书和遗言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比为3.55:1,男女均以41~50岁年龄段最多见。事故多发生在封闭线路,行人以车前非卧位最多见。自杀原因以精神疾病最多见,其次是器质性疾病。30%案例发现遗书和遗言。结论 利用铁路交通事故自杀事件的定性,除了常规的法医学检验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自杀证据的收集。  相似文献   

20.
正1交通事故非即时死亡的原因在交通事故中,伤者死亡可发生在事故当时,也可在事故发生后较短时间内(24h)内死亡,或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死亡。前述两种死亡,案件审理中争议较少,但经过治疗一段时间后死亡的,其死亡因果关系的确认往往成为案件办理的关键点,此类案件的死因鉴定显得尤为重要。交通事故非即时死亡的死亡原因一般有以下5种:①事故造成的损伤直接导致死亡,由于损伤较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