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双碳”目标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流域内产业转型发展步伐,推动解决第二产业占比高、“倚能倚重”产业占比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弱、流域内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以“双碳”为目标推进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发展,要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倚能倚重”产业比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产业转型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优化流域能源结构;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从源头减少碳排放;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培育健康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产业生态化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流通和消费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生态产业化着力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变,建立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下简称“两化”)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推动“两化”融合发展,两化对打造荆楚先行区建设的强劲“绿色引擎”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宁夏肩负着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银川作为宁夏首府城市、沿黄城市带核心区,肩负着守护黄河健康安澜、示范推进先行区建设的特殊责任和使命。建设先行区示范市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重大政治责任,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维护生态安全的积极实践,也是银川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发崛起的迫切需要。本文阐述了银川市建设先行区示范市的重大意义、思路目标,并提出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五区”建设为引领“、六权”改革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推动先行区示范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提升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赵磊 《前线》2022,(5):64-67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高水平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一个时期以来,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推动绿色转型,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正在按照绿色发展的思路,持续加大建设力度、继续发挥特色优势、努力形成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5.
林震 《前线》2022,(11):116-11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生态文明专章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绿环生碳”四大举措,致力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期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6.
1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研究需要做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思想和认识,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宋男哲 《奋斗》2022,(4):45-46
<正>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是推进“十四五”时期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关键变量是科技创新。强化科技赋能,加强科研力量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助于提升绿色低碳发展动能,有助于加速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是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开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会议。我们要把学习贯彻这次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编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全面推进美丽新宁夏建设。  相似文献   

9.
马尚英 《党的建设》2007,(11):61-61
省林业厅作为全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总体要求,围绕全省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保护与发展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努力构建全省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为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紫光阁》2022,(2):9-10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4日下午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前,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依赖造成的经济发展“不生态”、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保护“不生态”和城市建设“不生态”等“不生态”现状,严重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其由“不生态”到“生态”的彻底转变,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发展生态化;整治生态环境,推进环境保护生态化;协调地上地下矛盾,推进城市建设生态化;加强制度建设,推进观念转变生态化。  相似文献   

12.
文丰安 《新视野》2023,(5):99-104
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提出的新课题。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面临四方面的问题与挑战: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面临新的压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仍然任重道远;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多重挑战;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形势更趋复杂。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点路径包括:深入推进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推动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大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3.
建设内蒙古黄河流域文旅生态走廊,加快沿黄经济生态化、绿色化转型,对于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生态类型和自然组合等战略优势明显,具备打造文化旅游生态走廊所需的集中配套、统筹建好、大力推进的基本条件,也有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构建最具吸引力的生态集聚区、协同发展引领区、深度融合示范区、多元融合试验区以及文化旅游生态发展展示区是建设沿黄经济带文化旅游生态走廊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谢勇勇 《当代贵州》2023,(18):62-64
<正>把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六盘水的生态气质持续提升。实现了从“增绿量”到“增颜值”,从“护根基”到“强保护”,从“护生态”到“谋致富”,全力以赴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近年来,六盘水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战略定位,抓生态修复、促转型升级、治沉疴痼疾、建绿色家园,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  相似文献   

15.
1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式和任务,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产业发展、区域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优化全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十二五”期间,云南应在构建多模式承接途径的引领下,转变观念、更新服务、在推进平台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有效承接,方有可能实现云南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鑫 《唯实》2021,(1):60-63
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坚持发挥乡村生态优势,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让生态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以"生态+产业"点燃乡村经济强引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加速产业振兴,助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产业生态化加快产业振兴之速。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又要聚焦目标任务进行“重点”突破。对照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结合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应把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作为重点任务,并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树立大食物观、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健全和完善乡村建设推进机制、补齐农村双层经营短板等方面推进实施。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发展面临的一个待解之谜,就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工业化,陷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囚徒困境”。破解这一困境,就要找准抓手、谋求实策,实现突破,即要将生态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将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发展要素”;增强环保的“维稳促和”的政治大局观;走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融合发展”之路;从区域“环境容量”视角推动协调发展;实现重点突破和“创新突围”;在“大开放”中实现生态产业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24,(4):38-41
<正>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定位,对加快实现生态振兴、建设绿色龙江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全省上下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省生态环境战线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加快黑龙江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奠定坚实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