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芳  詹媛 《党史文汇》2024,(4):12-14
<正>2017年5月7日7时21分,数学界巨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驾鹤西行,享年98岁。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曾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所长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他说:“吴老是一位真正的大学者。”他的学术贡献将永镌史册,他的精神风骨将为后世楷模,他的家国情怀将永远激励着中国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的未来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5月7日7时21分,数学界巨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文俊,驾鹤西行,享年98岁。中国科学院院士郭雷曾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所长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他说:"吴老是一位真正的大学者。"他的学术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8日,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人选和项目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得知获奖。84岁的闵恩泽说:“这是全国几代石油化工人通力合作的结果,不是我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4.
杨飞 《党课》2013,(6):77-79
王选(1937—2006),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2,(5):122-122
2011年6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泽慧与世长辞,享年97岁。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博贺雪枫照片上这位身体矍铄、面容慈祥的长者,便是名闻遐迩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李博教授。从大学教师到中科院院士,李博教授走的是一条充满激情和毅力的人生之路。早年他就读于北京农业大学,195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大任教,做著名科学家...  相似文献   

7.
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引人关注的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同时揭晓,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闵恩泽院士和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获此殊荣。闵恩泽:创新好似吃"麻辣烫"53年前,他留美学成归国。从此,他的人生和祖国炼油催化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如今他已是83岁的老人,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5,(3)
<正>李述汤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敦实就是儒雅,要不是领略他在学术讲坛上的翩翩风采,很难让人想象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科学家。李述汤曾任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教授,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COSDAF)主任,美国柯达公司高级研究员、项目主任,先后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及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顾问教授,  相似文献   

9.
千年学府的一根标杆──记中科院院士、湖南大学校长俞汝勤教授陈孔国,唐珍名编者按: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为人们耳熟能详、"科教兴国"已成为一种共识的今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学院院士,这高级知识分子中尤为杰出的一群,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业、他...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1,(7):104-104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高松,甘于寂寞、默默耕耘、甘于奉献、培育栋梁,留下一个又一个骄人纪录: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一年,43岁的他,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1年他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1.
《求贤》2014,(8):22-23
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渴求人才。”2014年6月9日,他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学院十二次院士大会上还说“千秋基业,人才为为先。  相似文献   

12.
<正>2023年7月26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迎来了自己102岁的生日。这位中国科研史上的传奇人物,是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总体方案的设计者和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国空间返回技术学科的带头人和空间事业的开创人之一。  相似文献   

13.
袁汝婷  谢樱 《新湘评论》2014,(13):39-39
16年前,病魔摧垮了他的身体,此后,他只能终日在病床与轮椅上度过。他的人生,只有两种姿态:躺着,他仍是“中国金”;坐着,他仍是“轮椅教授”。金展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第二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相似文献   

14.
冷珊珊 《求贤》2012,(4):20-23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有位低凋而战就卓越的张伯礼校长,他既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又足中同中医科学院院长;既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技术副总师,又是中国科技剂中医药专家组组长。在一个清新的四月天,本刊记者走进了张伯礼的办公室,采访了这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中医药现代化的泰斗,  相似文献   

15.
柔性制造     
2010年6月,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指出:“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引发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化,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全球制造日益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向来有尊老敬老的美德,我这里却要说点大不敬的话。22岁的两院院士王选前一段时间曾说过:“从技术上讲,我已经完全掉队了。”“技术上的王选时代已经过去,我迟早会彻底退出。”像王选这样技术上已经掉队,而尚在一线岗位任要职的,大概不只他一个,笔者却没有听说还有谁像他这样自我坦言、审时度势决意辞去领导职务的。有消息报道,国外一家权威机构每年一度的国际科技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去年的排名比前年明显后挤。这一信息警示我们,当今世界科技大潮风起云涌,你追我赶,要实现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最近那样的预言,中国科…  相似文献   

17.
已经60岁的方光罗被称为“最倒霉的校长”,他在卸任副厅级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安全着陆”近两年之后,被原先的下属供出,跌入法网。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今年89岁,是一个有着55年军龄和党龄的军人、共产党员。他从医68年,至今仍保持着年平均200台的手术量,先后挽救了一万多名患者的生命(事迹详见本期《人物纵横》)。吴孟超爱党爱国爱民的崇高精神,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9.
冷珊珊 《求贤》2012,(3):18-21
1994年,一位30岁的青年远渡重洋,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他又到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后被哈佛大学医学院聘为讲师;2002年,他决然回国,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年他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受聘为国家教育部第五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9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3,(4):2
郑哲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献身祖国力学事业已整整58个年头,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与合作者一起提出了流体弹塑性模型,带领团队先后解决了穿甲和破甲相似律等一系列问题,荣获2012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