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研究性教学”顺应了时代发展对大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不仅存在于物质层面的影响,更在于文化语境的制约.语境、语境分析在话语研究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语境分析有利于理解和诠释话语的完整意义和意图.我国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存在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语境——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传统师生文化以及传统科学文化都对“研究性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文化语境分析提供了一个解析大学“研究性教学”话语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2.
批判理论是当今西方知识界的重要理论定位。哈贝马斯对批判理论的创构是批判理论发展的转折性学术事件。总体而言,哈贝马斯的理论工作激活了批判理论发展的可能空间,使这一理论传统摆脱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制造的思想困境,从而使之能够在新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创获它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哈贝马斯批判理论的话语,在某些质点上留下了疑点。  相似文献   

3.
理论不同,分析目的不同,话语的定义也不一样。话语分析不仅要了解话语的表达层,还要深入到意义的动作层,考察语言的功能以及语言使用者的编码和解码过程,注意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的作用,通过分析语境与话语分析的关系,详细地介绍了在特定语境下的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4.
隐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公共话语中担任认知方式的表达媒介,是话语分析的重要考察对象。当前,多数聚焦隐喻的公共话语分析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展开。相关研究从具身体验角度考察了公共话语中概念隐喻产生的心理过程,但未描写和解释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网络创设。文章采用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以英文报刊对金砖国家概念的隐喻构建为例,考察公共话语语境中隐喻语言的表意系统性。研究显示,隐喻语言在公共话语语境中自下而上形成系统隐喻、隐喻情节和隐喻叙事,三者环环相扣,受到话语目的、社会文化、语言语境及认知活动的交互施动。研究发现,隐喻的复杂系统分析法能有效捕捉语境中隐喻语言的协同表意,利于揭示公共话语中隐喻语言产生修辞论辩效果的复杂动因。  相似文献   

5.
一、党的作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有着天然的、必然的、密切的联系。党的作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联系是多方面、千丝万缕的,同时又是本质的、深刻的。首先从理论上来分析,党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出发点、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党风建设既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又对公民道德建设起着导向作用;公民道德建设既对党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又以党风建设带动自身建设。从党风建设角度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意愿,也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根本愿望,同时在我们国家意…  相似文献   

6.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当前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我们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围绕党风建设问题,科学地阐明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面临的任务和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问题。本文就加强党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党风建设的回顾与现实党的腐败作风表现 党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党始终把党风建设当做大事来抓。在延安时期,我们党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反对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话语霸权和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弱势给中国造成了"话语困扰"。价值观是话语权的源泉,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提出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倡导从身份与认同来认知社会,为分析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提供了视角和可行路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应该依托于中国国家权力,并通过国家间主体互动区分"自我"与"他者"身份,批判作为"他者"身份的西方价值观,以此解构西方话语权,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在国企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会议上强调,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真总结经验,坚持开拓创新,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把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党风建设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务必高度重视,不可等闲视之;党风建设必须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务必始终不渝,不可稍有偏离;党风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切记把握重点,不可乱无头绪;党风建设必须全面推进、协调进行,务求综合效应,不可失之片面;党风建设需要扶正祛邪,大力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党风建设需要教育和制度密切配合,务必双管齐下,不可顾此失彼;党风建设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贵在常抓不懈,不可一劳永逸;党风建设必须靠领导干部带头,自觉接受监督,事事率先垂范;党风建设要紧随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内容不断充实,形式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具有两岸语境、概念边界和政治逻辑的观念系统,两岸政治话语可以从类型划分、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三个维度建构两岸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基于政治话语和政治文化的内在联系,当前的两岸政治话语被视为两岸政治文化差异格局的产物。两岸政治话语的未来命运取决于两岸能否在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进程中创造出现代文明基础上的新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内在自觉诉求和外在语境推动下进行转换,其转换过程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时,要以系统化思维全面推进各话语构成要素的转换,避免局部短板制约整体发展。具体来看,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理念方面,平视话语权建设应向高度重视话语权建设转换,话语实效性欠佳应向增强话语实效性转换;内容方面,精英话语应向大众话语转换,传统话语应向时代话语转换;方式方面,说教式话语应向说教与互动融合式话语转换,传统话语应向网络话语转换;转译方面,文本话语转译应由直译向注重契合语境转换,意识形态话语转译应由格式固化向逻辑自洽转换;语境方面,传统语境应向传统语境与特定语境互补转换,现实语境应向现实语境与网络语境并用转换。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自信话语是中国文化自信能量传递的主要表达途径,发挥着主流价值导向、社会共识凝聚、正向行为激励的功能。目前,对红色文化自信话语的研究力度仍显薄弱且研究视角较为单一,还不太能够与其所要发挥的重要功能相匹配。据此,从内容与形式、结构与功能、时间与空间三个哲学范畴挖掘其所蕴含的要素组成、所具有的结构属性、所秉赋的功能价值、所处于的时空特点,破解红色文化自信话语“失语”“失守”“失灵”三重表达困境,以此提出守正核心立场、革新话语语境、拓展适用场域三个维度的具体建构路径,为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共识推进提出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党风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历来高度重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对党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深入分析和研究邓小平的执政党党风建设思想,对于我党党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注重党风建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党是在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执政,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考验,加强和改进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更加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与哲学主题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 ,存在着巨大差异 ,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东西方哲学语境的不同。现代西方哲学的共同特点是拒斥近代哲学形而上学 ,关注现实生活世界 ,展现为政治批判、文化批判和道德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有巨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云同志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前后地位的变化、党的性质和宗旨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三个方面深刻论述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指出,加强执政党党风建设,必须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要维护党的法规,坚决惩治犯罪和有效预防腐败。他的这些思想,对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尤其是廉洁从政具有重要的长远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重视接受者的接受兴趣和接受能力,使话语内容和接受者的生活发生密切联系,创设对话语境,在对话中以第一、二人称讲述理论观点。当前,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该从中借鉴成功经验,以接受者的接受兴趣和接受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话语主题、选好话语内容、丰富话语形式、培育话语情感,以良好的分析框架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贴近接受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着重分析消费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影响下人与物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对经济决定论语境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充分说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风建设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