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教育部在2017年初因一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件被卷入争论漩涡.针对这一热议话题,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梳理出争辩双方的主要论点论据,才能使读者客观全面地了解大陆学术界围绕"十四年抗战"概念有着怎样的争议,更深刻地理解寻求历史真实的艰辛.对教育部修改教材的这一举动不必过度解读而将问题复杂化,"十四年抗战"与"八年抗战"概念各有其适用语境,只要科学把握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关系,国民普及教育与学术研讨的关系,完全可以找到推进史学研究的发展与更好地进行教育宣传之间的平衡,而避免陷入种种争议的窠臼.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80年;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科学运用与发展,并形成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80年;也是不断地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确立立党之本、奠定执政之基、找到力量之源的80年。        一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是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奋斗的历史,是不断地实践“三个代表”思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变中国人民生存与发展命运的伟大历史。 从1840年起,中国人民逐步陷入了受各国帝国…  相似文献   

3.
从1921年算起,中国共产党已在湖北这块土地上奋斗了整整80年,这是党领导湖北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致力于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80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特别是湖北实际相结合的80年,是为中华民族和人类历史作出重大贡献的80年.如果站在历史的制高点来观照这80年,人们会看到一幅极其博大壮观的历史画面.在历时的层面,这段历史是整个湖北历史上一座前所未有的高峰,凸现的是一种壮伟.在共时的层面,这段历史参与的人数之多、活动的规模之大,均为全国少有,展现的是一种壮阔.在精神的层面,这段历史所洋溢的前仆后继的浴血悲歌、万死千伤的百折不挠、开拓创新的英勇顽强,表现的是一种壮烈.正是这三个层面的交相辉映,成就了中共湖北历史的崇高与壮美.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就历史经验进行梳理,还是对现实问题进行考察,中国共产党在长达80年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中,始终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由此形成了我党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徐继敏 《探索》2006,(1):156-157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与宪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6.
一、两个"30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近60年,改革开放把这60年分为几乎相等的两半:前30年和后30年.前30年我们在干些什么呢?在前30年中,我们关起门来搞了那么多的政治运动,无限地夸大阶级矛盾;我们根据书本和前苏联的示范,认定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从而把我们导人误区,严重地妨碍了我们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我们对西方国家知之不多,偏见不少,只看到西方国家的黑暗面,而对它在现代文明中的变化发展,不甚了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泽渊 《探索》2006,(1):150-152
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开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历程。从“一五普法”到“四五普法”,从普及法律常识到普及法律知识,它伴随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五五普法”将走向何方,为世人所瞩目。如何树立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理念,将成为新一轮“普法”的重点,中国的“普法”事业从内容、形式到要求,都将发生重大的转变。为此,本刊特约请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委党校的几位法学专家,就中国“普法”问题开展一次笔谈,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这次笔谈的要目如下:□中国“普法”二十年:回顾与前瞻□“普法”的重点是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现代法治观念□从“受体”的立场与视角看“普法”的限度□二十年“普法”与宪法及其完善  相似文献   

8.
范学辉 《理论学刊》2005,(3):111-114
北宋以募兵为基本国策,虽然存在着小规模兵变频发的负面影响,但它毕竟提供了一条由士兵到军官在政治上逐步上升的出路,满足了唐宋之际初步挣脱了血缘、门第观念束缚的社会底层成员对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的强烈追求,从而为北宋"百年无事"亦即社会大局的持续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说"年     
辞旧迎新,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说文》:“年,谷熟也”。在《说文》里,年是谷物生长阶段的概念,而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人和自然万物都是与谷物同步繁殖和生长。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人的正常死亡,也是自然规律,而谷物的种子才是不死的灵魂,具有保护后代的神奇力量。因而,种子就是祖先,种子也是年。人过一年增一岁,叫年龄。树过一年长一轮,叫年轮。一年之初为岁首,农历岁首为春节,叫过年。这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年。年,就是时间,十二个月叫一个年度;十年叫一个年代。按时间顺序记载人的生平事迹,叫年谱。综合汇集一年内的有关…  相似文献   

11.
12.
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逻辑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材编纂工作经过60年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史学的传统强势学科相比,"国史"教材的编纂工作还很年轻,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不过,随着共和国不断延伸和发展的时代轨迹,在"国史"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和不断发掘新史料的双重推动下,"国史"教材编纂工作的科学性发展和系统性研究必将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和收获.  相似文献   

13.
明红 《党史纵览》2002,(10):19-2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大地主刘文彩及刘氏地主庄园的.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的这座地主庄园,曾经是全国"阶级教育的大课堂".悠悠岁月给这座庄园刻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光阴荏苒,当21世纪的人们回眸这座庄园时,发现它除了凝结着劳动人民被地主阶级压榨的血汗外,本身还是一座中国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地主庄园建筑群,这一不可多得的历史遗物又引来众多新的参观者.  相似文献   

14.
王小广  产健 《前线》2020,(1):35-39
受短期周期因素和外部冲击的影响,我国经济仍存下行压力。进入“双收官”之年,稳经济与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两大关键点,一个是短期的任务,一个是长期但却是极为紧迫的任务,事关我国未来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状况 共和国前30年我们党所发动的运动,其基本状况,可以从次数、类型、大小、后果等4个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既是正确地把握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从历史趋势和特点出发,着眼于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全局,密切联系我们党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情况提出的;又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总结世界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着眼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战略需要提出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十多年深入思考的全面总结,是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辩证统一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