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的投资主体正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高等教育的产权也相应地由集权结构向分权结构发展,使产权束中的各项权利的分配与使用更趋复杂.要求高等学校建立起相应的权力结构框架.为此,一方面要对高等学校的经营权与教学权进行分离与整合,另一方面要对高等学校的产权制度加以明确与规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USNEWS2013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前30位的10所大学从2007年到2013年的财政经费收入结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学费以及政府投资在世界一流大学的财政经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社会捐赠收入以及销售与服务收入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这启示我国一流大学要减少对学费以及政府投资的依赖,不断推进大学办学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重视大学销售与服务创收能力的提升;拓宽募捐渠道,提升大学的募捐效能;并在充分挖掘原有经费来源潜力的同时,不断创造新的经费增长点。而政府要持续加大对一流大学的投资,并为其募捐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  相似文献   

3.
作为公共权力、国家能力和政府威望统一体的国家权威是衡量国家能力强弱的尺度,它为政府有效行使职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转型国家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处于转型过程中的政府所固有的脆弱性使这些国家的政府能力和国家权威遭遇考验,甚至出现“国家权威碎裂化”的危险。作为联结政府与社会的桥梁,政党和政党政治在化解转型带来的矛盾冲突、维护国家权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合作型的政党制度融合了一党制与多党制优势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有效地维护了转型时期的国家权威。  相似文献   

4.
作为公共权力、国家能力和政府威望统一体的国家权威是衡量国家能力强弱的尺度,它为政府有效行使职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转型国家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处于转型过程中的政府所固有的脆弱性使这些国家的政府能力和国家权威遭遇考验,甚至出现“国家权威碎裂化”的危险。作为联接政府与社会的桥梁,政党和政党政治在化解转型带来的矛盾,中突、维护国家权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合作性的政党制度融合了一党制与多党制优势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以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有效地维护了转型时期的国家权威。  相似文献   

5.
P2P借贷作为网络融资的方式之一,不时行走于刑事犯罪的边缘,被害人群体的权益保护成为该类民刑交叉案件的聚焦点。基于被害人利益保护的视角,有必要厘清单个借贷行为与整体吸存行为的差别,区分借贷这一双向维度行为与诈骗这一单向维度行为,将涉刑合同效力按照涉嫌罪名的不同区分对待: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借贷合同应为有效,涉集资诈骗罪之借贷合同应为可撤销,从而更好地实现对于被害人应有权益的立体保护,这也是规范目的及公私界分视角所推演出的合理结论。同时,可以通过平台数据的监控预警为被害人利益之保护创设前置性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7.
国家政权建设,是国家政权的科层化与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在破除国家整体论,迈向多层级、具体化国家基础上的对社会渗透与引领不断强化的过程。研究通过对建国以来居委会产生、发展、曲折与扭曲、改革与完善过程“知识系谱”的历史检视,发现居委会行政化与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的过程是“同频共振”的。在居民委员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通过政权建设的逻辑、革命的逻辑以及改革的逻辑实现了对居委会的不断渗透与控制,呈现出强国家与弱社会下基层的政治动员与国家与社会的一体化策略,国家统合社会中革命的传统与基层治理的失序运行,以及国家渗透与社会成长中国家与社会治理空间的转换与变迁。本质上是国家政权建设逻辑在基层社区中的展演与映射。  相似文献   

8.
苏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认为权力包括两种类别一类为联系性权力,另一类为结构性权力.在当今世界,结构性权力比之联系性权力显得更为重要.结构性权力又以安全结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和知识结构为代表.通过对四大结构本身及其相互影响的剖析,苏珊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结构模式和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9.
宋伟 《外交评论》2007,51(1):46-55
近年来,围绕着国际结构如何解释国家行为的问题,结构现实主义遭到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批评,同时,现实主义阵营内部,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霸权稳定理论、霸权护持理论、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都从不同角度发展了结构现实主义的国家理论。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安全与财富的关系、进攻与防御的关系、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关系。结构现实主义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宽泛的预测;霸权稳定理论、霸权护持理论阐述了制度地位、实力地位与霸权国国家利益的关系;进攻性现实主义则概念化了实力地位和大国国家利益的关系;虽然关注的重点所有不同,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都试图结合国内因素以增强现实主义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民事与行政交叉争议引发的关联案件的审理与裁判过程处置不当,则会破坏法律的统一性,妨害司法公正与效率。为避免损害法律的权威,维护社会的稳定,现有法律框架下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的审理程序,应以寻求公正与效率的平衡点为视角,通过正当规范的诉讼程序,适用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不同程序分别进行。同时,还应修改现行法律,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信任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信任变迁主要是指信任结构的变迁,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人类历史依次经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信任结构依次经历了特殊信任——普遍信任——制度(系统)信任的转型.信任变迁背后隐藏着社会变迁的逻辑,逻辑演进的过程不是前者消失并被后者取代的过程,而是在一个历史阶段上,某一种信任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于行进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而言,建构完善的信任结构,一方面,不能割裂掉信任的历史承继性;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制度信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结构二重性”理论,引入“理想类型”概念工具,建构了学科交叉融合结构的理想类型——“外驱发展型结构”、“内驱建设型结构”、“外驱维持型结构”和“内驱悬浮型结构”。当前的学科交叉融合实践偏离了“内驱建设型结构”的理想模式,存在学科交叉融合形式化、监督考核方的反思性监控过强、学科交叉融合建设者策略性选择并异化学科交叉融合过程的现实挑战,出现多元行动者在反复再生产中推动并维持以形式化和学科化为表征的“悬浮型”次生结构的“意外后果”。深入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亟须在“内生性制度创新”引导下,以创建新型组织形式为依托,创新管理体系为载体,营造学科交叉生态为基础,优化评价体系为导向,培育“内驱建设型结构”。  相似文献   

13.
宪法的比较研究应重在探讨不同宪政秩序之间的异同及其原因,并以此来推进国内宪政问题的深入理解与解决,并要承担起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结构、统一战线与唯物史观三者相互联系,社会结构思想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统一战线又是唯物史观思想的现实体现。唯物史观视角下社会结构包括了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社会结构变迁在新时代主要表现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新经济组织与新社会组织发展)以及文化结构更加丰富,也为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了凝心聚力、统战范围全面覆盖以及工作方法创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做好统战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要增强统战成员文化认同、持续优化统战功能、构建统战工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化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明特征.新发展理念作为我党关于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特征.在结构上,新发展理念拥有明晰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五大核心理念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新发展理念体系的内部结构,政治、政策、制度和环境则形成了拱卫"内部结构"的"外...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体现了由一元社会管理到多元复合治理、从传统行政管控到现代协商民主的治理方式的重大变化。随着当今社会格局的深刻变化和社会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如何在新的治理体系中创造性地展示、创新性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亟须我们深入探究。通过借鉴国外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在多元社会治理中,不仅不能缺失或弱化政府的作用,而且更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引领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不仅是中国长期以来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后危机时代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和谐型社会的关键。但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陆续蔓延和多年来经济结构累积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逐步凸显,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导致了国民经济的总量失衡,因此,应基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外贸出口结构四个视角来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一、金融薪酬改革的缘起:基于危机视角根据2011年3月30日美联储理事会等七家机构联合发布的高管薪酬监管细则,薪酬被定义为相关人员为相关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换取的所有直接或间接的、现金或非现金形式的酬金或福利,可以通过奖金、补助或工资等形式发放以使员工受益。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雇佣合同中规定的酬金或福利、薪酬或收益协定、费用安排、津贴、职工认股计划、退休福利或其他薪酬安排等。  相似文献   

19.
当资源型城市进入衰退阶段时,往往会引起所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剧烈震荡。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已为各国所重视。成为世界性的重大课题。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实施转型的模式和具体做法也不尽相同。许多国家转型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疆跨界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民族意识膨胀、回归运动、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渗透、跨国犯罪仅仅是新疆跨界民族问题的特殊表现形式,其实质就是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危机。新疆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共生互融又冲突和对立,从我国地缘安全的视角看,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在国家认同的建构中要充分尊重与发展新疆少数民族也包括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实现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整合与互融,从而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