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萍 《工会博览》2008,(12):97-98
文化,是指人类一切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总和。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全球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相互交融,互相影响也相互竞争。如同生物界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不同的文化圈,不断地冲突、融合甚至取代。本文站在景观设计师的角度,谈谈在现代景观建设中,如何更好的保护地方文化,使之不被主流文化即强势文化遥渐吞噬。  相似文献   

2.
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必须解决文化创造主体愿意创造、能够创造、可以创造三个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激发文化创造主体的热情,使之"愿意"创造;培养文化创造主体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勇于创造、乐于创造的文化创造精神。培育能力,使之"能够"创造。要培养文化创造主体的文化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型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环境、提供条件,使之"可以"创造。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创造环境,搭建各种文化平台,为文化创造提供助力和条件。  相似文献   

3.
冯枝萍 《法制博览》2013,(10):309+308
当前,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认识职工文化、工会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把职工文化、工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好,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世界性特质的文化,其建设过程绝不能闭门造车,而应秉承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借鉴和吸收各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成功之处。探讨国外网络文化建设的经验,可以得出如下启示:(1)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2)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多元参与相结合;(3)必须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4)必须把网络文化安全放在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5)必须加快网络技术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话语,中国梦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蕴。它因鲜明的文化底色、生动的话语表达而具有突出的文化特色,形象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它承继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逐梦精神、回应了中华民族当下的文化诉求、指明了中华文化复兴的方向,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生动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强烈要求;它具有整合社会共识、引领全面复兴、塑造共同理想等强大的文化功能,高高树起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6.
于亚杰  秦曦 《工会博览》2009,(3):151-151
1、深化安全活动,丰富和发展长治久安的安全文化;2、深化党内活动,丰富和发展率先垂范的榜样文化;3.深化教育活动,丰富和发展凝心聚力的传统文化;4,深化管理活动,丰富和发展规范科学的管理文化;5,深化人文活动,丰富和发展健康向上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问题的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展到今天,文化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为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齐头并进的新要求。2011年10月,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也专门辟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警营文化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警营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指公安机关业余文化生活的表现形式,主要指公安机关在长期的警政建设和警务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警察职业特点的物质成果、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等因素的总和。警营文化内涵丰富,其核心是人民警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外在体现是人民警察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我们要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文化自信,一个是文化对国家建设的推动作用.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没有文化支撑是不可能的.从历史纵向上研究,希腊的政治、罗马的哲学造就了古代文明的根基.后来英国、法国、德国都是依靠制度文化、科技文化变成了世界大国.即使西欧的小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都能成为世界强国,也是海洋文化使他们走向了世界.当代美国是以民主自由的价值观影响着全世界,美国是为了推广人类的普世价值,是价值观吸引着众多的国家,也是举着文化的旗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一个重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本动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冷战后与全球化相互叠加的时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三是中国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和政府外交观念的更新。当前,尽管中国文化外交与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在文化与软实力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简单化地将文化"走出去"等同于赢得软实力;二是相比于西方,当今中国文化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冲突,因而在如何选择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外交上存在困境。化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注意两点:一是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改变中国在国际文化价值观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二是重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闽东丰富的涉台遗迹和特色文化是两岸交流的极其珍贵的资源。闽东的涉台遗迹具有分布广、年代久、文化深和档次高的特点。其特色文化主要表现在:闽东是宗教文化的南国圣地;闽东是畲族文化的大走廊,畲族与高山族同宗;闽东是中国木拱廊桥的“侏罗纪公园”;太姥文化是闽越古文化的奇葩。闽东与台湾存在着地缘、血缘、文缘、商缘与法缘。闽东文化界要做好闽东涉台文化遗迹和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策略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简 《工会博览》2009,(2):131-132
今后一段时期内,群众文化必将呈现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广大群众会感受到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在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发生着“质”和“量”的变化;但在一些偏远贫困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依然呈落后现状,不能与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相适应。现从群众文化建设现状和群众文化发展要求两个角度,对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策略进行全新探讨。  相似文献   

13.
吕红  高飞 《工会博览》2009,(5):135-136
社区文化建设是和谐的“助推器”,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通过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体化的方式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并详细阐述其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李硕儒  紫陌 《法制博览》2008,(14):13-13
即使在美国,大富大贵者也是少数。无家可归者虽屡有所见,可也依然是少数。这是个中产阶级大国,人们大多有汽车有保险有花园宅院有收入不菲的工作。他们衣食不愁,很少忧患。他们十分注重家庭,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富贾大亨,都强调要多同家人在一起多给家庭些时间。自然,他们指的家人绝不包括父母和祖父母,  相似文献   

15.
蔡松良 《工会博览》2010,(5):138-138
本文结合杭州市市政工程、市区河道政治建设的具体情况,分析廉政文化建设在市政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其特殊性,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杭州市市政工程建设如何更好实施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儿童文化权利及其保护——中国儿童文化政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化权利是由一系列法律、政策或社会道德、习俗等所赋予的文化共有、参与、创造、尊重和保护的权利,它是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国实施儿童文化权利政策的机制和途径主要有五项:立法保护、法规和条例、指导纲要与中长期规划、其他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项目支持。在儿童文化享有、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成果保护四个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是国人文化延承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时下社会总体发展要求的时政刚要.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发展观之问,有一种贯穿而相似的文化溯源.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本人提倡不仅要落实科学发展观,也要继承传统文化精华部分,共同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文化力的崛起,使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领域更加广大。“文化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步,是对当今世界在发展趋势上可以作出的判断。因此,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化下的文化竞争,解决我国对外文化发展和参与世界范围内文化竞争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学界一般将英国文化研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定位于英国本土,尤其是定位于英国工人阶级文化。本文通过对霍尔的个人移民经历和学术背景的考察,试图提供另一种理解英国文化研究的视角。作者认为,霍尔的移民经历和学术背景使他在理解和建构任何理论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身份是一个从一开始就被嵌入到意识当中的符号特征。20世纪50年代,牛津大学的生活强化了霍尔的这种经历,而新左翼的崛起更是促使他对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进行了独到的分析。70年代,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对葛兰西霸权理论范式的使用,也得益于霍尔较少被英国本土文化束缚的移民经历。霍尔在80年代对撒切尔主义的分析和90年代对英国身份的反思,同样可见其移民经历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