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跨文化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价值。本文以美国通识教育中跨文化课程的教育哲学变迁及课程实践为鉴,针对我国高校跨文化通识课程建设现状,提出在当今应提升对跨文化通识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理论研究,借鉴美国相关经验,完善通识教育管理机制,合理规划跨文化课程领域在通识教育中的隶属模块以及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通识素养,推进我国高校跨文化通识课程建设与发展,从而培养和谐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8)
通识教育是应用技术型高校培育复合型优秀人才的必要举措,为提高通识教育质量,优化课程管理至关重要。优化课程管理,应正视应用技术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管理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3.
崔崇芳 《学理论》2012,(10):202-203
将美国几所著名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与我国东北三省11所"211"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从体系设计、选课指导、课程教学以及课程应用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璐 《学理论》2012,(22):146-147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逐渐意识到过分偏重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各高校纷纷进行通识教育的尝试。通识教育改革在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三方面,分析了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通识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年来的本科教育给我们留下几个困惑:其一,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什么学校教得越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反而越差?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课程越来越细,课程体系越来越庞大、课程内容交叉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反过来我们要整合课程,那么,整合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整合?其二,前些年为什么部属院校交地方?并校风又缘何而起?其三,有多大比例的大学生发现不适合在自己当初所报考的专业学习?为什么国内个别高校推行低年级不分专业、学生大三才选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上述问题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作为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识教育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公安教育有其自身特点,更适合开展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公安院校的课程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人的成长、职业人的成长、岗位人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倪昕 《学理论》2013,(14):248-249
高校通识教育中存在对通识教育内涵理解欠缺深度、通识教育课程缺少规划、通识教育不受重视、师资力量欠缺等问题。搞好高校通识教育,需要加强高校通识教育的理论建设、规划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以及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求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1)
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已二十年有余,无论是就采取"通选课"的高校而言,还是就采取"复旦模式"的高校而言,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都不甚理想。究其缘由,核心在于通识教育的理念还没有被准确领会,以及由此导致的通识课程目标不明和通识课程设置混乱。对于高校目前的通识教育改革而言,应采取对策如下:认清形势,顺应时代潮流,切实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重视通识课程改革,明确通识课程目标;认真着手通识课程设置和通识课程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肖琳芬 《学理论》2009,(20):156-158
我国新闻高等教育在近年得到迅猛发展,然而,过于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造成学生基础不扎实、缺乏发展潜力,难以达到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本文秉承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在分析专才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并重点结合高校新闻通识教育的特色与功效,就高校新闻通识教育的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培养模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从推广和普及通识教育理念、精心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以及构建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进。具体措施包括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安排通识课程;改革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推进学制、学分制改革;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校内通识教育教学资源,利用校外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李艳 《学理论》2013,(3):190-191
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课程建设中尚属刚起步阶段,因此在通识课程的教育理念、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识课程的具体设置乃至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上都还存在着诸多尚待发展和完善的环节,反思我国高等教育的偏失,借鉴西方通识教育的先进经验,整合我国高校教育的优势资源是推进我国通识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张永健 《学理论》2012,(26):152-153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已经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越来越来为大学所接受。在教师教育的过程中践行通识教育有其必然的内在合理性,教师教育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身心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这与通识课程的宗旨不谋而合。在当前的教师教育中的通识课程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多方位的考虑,以改进课程的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红岩 《学理论》2012,(10):194-195
通识教育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类课程体系。构建一个整体优化、设置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核心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崔栩 《学理论》2010,(11):196-197
中外高等教育理念都强调教育不仅仅是职业训练,还要培养目光远大、品德高尚、有责任感并且能够独立思考的人。由于我国长期存在重技能轻人文、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向,实施通识教育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对高等美术院校来说,教育现状是专业教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高度重视技能训练,学生人文素质偏低。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通识教育的发展与目的,分析美术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探讨高等美术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李岳  薛涛 《学理论》2012,(28):168-169
高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纷争由来已久,从二者的关系路径来看,经过了"融合-分立-整合"的过程。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通识教育不能完全排斥专业教育的发展,同样,专业教育也需要以通识教育理念为依托。在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探索一种通识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处理好通才与专才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现代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黄联英 《学理论》2011,(23):231-232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根据通识教育课程特点,应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要注意与专业教育的联结性;切实关注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建立有效的通识教育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李智 《学理论》2009,(18):236-238
本文分析了目前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通识教育的概念引入美术欣赏课程。笔者从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等不同方面重新设计课程,结合文学、历史、科学、本土文化等诸多相方面相关知识,运用个性化的教学形式、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力图创建适应于高等学校通识教育体系中的美术欣赏课程,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俞静 《学理论》2014,(6):171-172
书院通识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整个通识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香港中文大学书院通识教育的范畴、修读要求、通识课程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并对各成员书院的通识教育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归纳了其书院通识教育的共性和特点,并提出了在书院开展通识教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陈荣荣 《学理论》2014,(6):233-234
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认识转变、师资队伍组成、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入手,试图构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研究适合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教学运行模式,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孙超 《学理论》2013,(12):242-244
近年来,国内大学对通识教育的实践日渐升温。通识教育意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和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体系,是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意在通过对民办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状况进行剖析,发现目前民办高校通识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罗翔 《学理论》2010,(21):200-202
当前,我国法学教育存在着如下问题: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人文素养和法学综合能力、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法学教育的应试化越来越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大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和通识教育的力度,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合作授课,加大师生互动环节,走实然教育与应然教育相结合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