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当代数据要素的高价值性使得数据爬取行为逐渐普遍。公开商业数据的非独占性、平台数据权属的复杂性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条款规定的模糊性,都使得司法实践中对数据爬取案件的裁判具有一定的困难,不少司法裁判权益侵权的裁判逻辑更与市场竞争中性原则相违背。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规范一般性条款中商业道德的认定标准、明确数据爬取行为的性质及正当性的评判基准、优化侵权认定裁判思路与规制范式等方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数据爬取纠纷案的适用效率,提升裁判的准确性,维护好数据要素的市场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2.
维护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与保护消费者权益实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立法目标之一,并将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否受损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之一,但由于消费者概念不明确,又缺乏直接的救济手段,该法的立法与实践出现了落差。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中的消费者标准不宜套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概念,同时在司法救济上,应赋予消费者以消费者组织的名义进行团体诉讼的有限诉权。只有这样才更能体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非同业不正当竞争是互联网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新问题,是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在互联网领域中的延伸及演变。互联网行业市场本身的特殊性及行为主体的非同业特征给其行为认定带来了现实困境。在进行违法性认定时,应及时转变传统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思路并遵照以下路径:首先,对行为人经营角色进行区分;其次,判定行为人与受害人非同业性质;再次,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作为法律依据;最后,确认行为实质损害后果。此外,在对行为进行认定的同时,要注意通过严格把握适用边界、考虑消费者权益因素、借助行业规定加强技术性理解以及结合诉前禁令抑制损害后果蔓延,进而增强互联网非同业不正当竞争认定标准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对形象权并未在立法中明文规定,司法实践中对出现的形象权纠纷案件都是通过人格权、著作权、商标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进行保护。这四种保护模式在具体适用上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是也都存在着各自的不足。在我国将形象权纳入立法之前,在司法审判中需要拓宽思路,在把握形象权本质属性的基础上作出科学公平的裁判。  相似文献   

5.
视频网站经营者日渐增多的贴片广告令消费者的观看体验逐步下降,又因对视频网站的依赖以及和经营者不对等的市场地位,消费者只能选择接受现状。原浏览器附带屏蔽插件与当今的屏蔽软件等为消费者提供了免于观看繁杂广告的方便途径,却在我国多年司法实践中屡屡受挫,被认定屏蔽行为构成了不正当竞争。但回归《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性质定位与基本理论如静态与动态竞争观之争后发现,现有的司法裁决同样存在许多令人质疑之处,屏蔽视频网站贴片广告行为并不当然构成不正当竞争。  相似文献   

6.
抽取3917例中国裁判文书网中的故意杀人罪及其相关犯罪的裁判文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犯罪人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捕前职业和审判时年龄等差异,分析我国各地市在认定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情节差异,剖析各地区的刑罚适用差异以及司法运作时间差异。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差异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标准,这表明我国各地区对故意杀人犯罪的刑事裁判存在较大差异,实证结果为探寻有效解决我国刑事裁判不统一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惩治恶势力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裁判尺度不统一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形式解释下对恶势力行为特征的扩张认定、组织特征实质判断的缺失和危害特征认定的混淆。为实现对恶势力的精准打击、有效治理,司法实践认定恶势力应改变形式判断优先的模式,坚持实质判断的立场,从恶势力作为黑社会性质组织雏形的根本定位、恶势力的客观形象和主观特征出发综合认定恶势力。  相似文献   

8.
执行工作任务认定的司法实践存在《民法典》1191条,“因执行工作任务”的表述易致用人者上诉率高、被使用者行为与工作是否存在关联性的认定标准混乱、裁判说理偏离法条真意、向“关系”的认定逃逸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执行工作任务认定的理论难题,即作为理论通说的客观说裁判说理效果有限,同时认定被使用人行为内容与工作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的理论争议不断。将《民法典》1191条“因执行工作任务”表述为“因不当执行工作任务”,增加“不当”二字,运用“四要素全无”标准或“核心要素无”标准,从反面认定执行工作任务,或将可能促进执行工作任务认定的基本理论、立法实践和司法实践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49份裁判文书的整理和分析,发现我国司法实践与理论研究中存在着冲突,其一,对行为人刑事责任能力认定的不同,其二,我国法律规定与实践中不相适应,其三,理论中对行为人主观状态的分类和司法实践中的认定不同。实践和理论的不一致是因为对原因自由行为可罚性依据在我国学界并未达成共识,因此出现学术争鸣不断,实践中裁判各不相同。原因自由行为其不具有从轻处罚的情节,应在司法实践中予以规范,统一司法实践中对原因自由行为的量刑考虑。  相似文献   

10.
网络直播带货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商品展示、导购的一种新型购物方式。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以及网络直播经济的发展,新型产业下的经济形态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对产品功能和质量的虚假宣传,然而网络技术手段的更新以及违法行为的隐蔽性给行业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带来了难题。要破解直播带货中违法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困境,需要将法律中的相关条款有机结合,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内部规则及司法适用适度优化和调整,以补强该法对直播带货规制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1.
在涉计算机软件侵犯著作权罪的司法认定中,“复制”行为的认定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从法教义学分析,涉计算机软件的“复制”意涵理解与界定有其独特性。尽管现行立法没有规定“接触+实质性相似”规则,其却成为认定“复制”行为的普遍遵循。因难以取得直接证据予以证明,司法机关对“接触”的判定多适用推定规则,但应区别于民事案件且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实质性相似”的认定缺乏统一裁判标准。“实质性相似”不限于计算机软件的整体比对,相似的比例应否具有刑事追诉门槛存在争议。需要通过司法解释或指导性案例进一步明确“接触+实质性相似”的判定标准,统一“复制”行为司法认定的裁判尺度,加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刑事保护。  相似文献   

12.
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竞争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一般条款的欠缺使该法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情况。应在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设定一个定义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相结合的一般条款,同时设立相应的法律责任条款,并明确执法机关认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程序,确保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条款,从而使得在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因此,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借鉴德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成功立法和法律实践,规定明确的一般条款,以应对因时而发展的各类列举情况之外的实质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14.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律。其中第二章所例举的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同许多一般法和特别法联系紧密。如何认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各相邻法律之间的关系,对正确适用法律,有效地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之间关系的分析,阐释《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对知识产品①的保护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知名商品特有名称是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一种新型知识产权.由于该法未对其如何认定作出规定,而部门规章的规定又缺乏科学性,个案处理基本上取决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因而,探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的认定对司法实践具有现实意义.鉴于在我国现行司法体制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不利于实现个案公正,建议对此问题进行立法或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6.
试论商标的"反向假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2月1日实行的《商标法》将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国外的法律规定中或将之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视为商标侵权行为。本文通过对一起案例的分析,在探讨商标“反向假冒”构成要件的基础上,认为将此类行为规定为侵权行为,在立法选择和法律政策上是完全可行的。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认定并禁止商标的“反向假冒”,在理论和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吕欣  Lü Xin 《工会论坛》2002,8(4):88-90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竞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与其他相近法律、法规的竞合 ,如 :民法通则、知识产权法、产品质量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的竞合 ;二是几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本身的竞合。处理好这些竞合关系对执法及司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由于当前房屋居间的行业规范不完善、居间合同的具体性规范缺乏,房屋居间合同案件在司法审判中遇到诸多问题和难点,主要集中在管辖问题、回避问题、格式条款的效力问题、"跳单"行为的认定、居间报酬的支付。通过对居间合同的基本理论知识的阐释,结合司法审判实践,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统一认识,为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提出一套具体的审判思路和方法,为司法裁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保险法》将禁止反言原则正式纳入保险法体系,但是在该原则正式进入成文法之前,司法系统和保监会对于该原则在保险领域的适用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司法系统在能动司法的影响下不断推进禁止反言在保险纠纷司法裁判中的适用,而保监会则始终不承认禁止反言在保险领域的适用。本文基于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来探讨司法系统通过裁判、指导性案例和司法解释所形成的司法公共政策和行政机关公共政策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2017年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在改进原本《反不正当竞争法》在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之后的创新与发展,是《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次跨越和迈进。然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同时也为司法实践带来了全新的难题与挑战,如何看待一般条款与网络条款、如何处理一般条款与网络条款的适用关系等问题亟待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