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我们党的执政基础首先是人民。只有人民拥护、授权、支持,我们才可以执政,也才可以执好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有关国家和政府能力的激烈讨论。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改革、东亚政府主导型经济的衰退到苏东地区社会主义制度的垮台,全球范围内的国家治理模式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国家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平衡向着有利于市场和私有权力的方向转变。然而这些变迁也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制度都趋向"正统"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相反,制度变迁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全球化也为国家和政府能力的增长提供了新的空间,战后以来的国家治理模式正在经历新的调整和重组。  相似文献   

3.
国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和组织者,国家能力对于一国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国家能力和政治发展的内涵以及国家能力的构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家能力与政治发展的逻辑关系,指出国家能力是政治发展内涵的重要方面,也是政治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多种思维和意识治国理政,研究习近平治国理政中问题意识的逻辑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的有序衔接和建党建国近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要求。而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问题意识的逻辑运用;把握时代性和前瞻性则是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中问题意识主要特征;坚持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对中国因素的凸显是习近平问题意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论及社会治理的成效,人们总是将目光投向执政党,关注执政党在协调和处理社会的效率与公平关系上的执政方式、执政方略、执政手段、执政理念等等是否科学化等问题上。的确,当今世界是政党政治的世界。如果说国家是一部机器,政党就是这台机器的发动机。当执政党在社会领域中能够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供给,使人们能够有尊严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时,执政党也就找到了使自己保持生机与活力的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说,国家能力是比较政治学的核心问题。从实然上说,国家能力也是现代国家的基本属性。国家能力就其内涵而言,可以界定为:国家实现其宏观愿景的能力。本文将国家置于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和国际体系三个维度,从实然的国家活动出发,梳理了国家能力在各自维度的具体表现,构建了国家能力体系这一分析框架,并认为国家能力体系具有系统性、动态发展性、难以穷举性和非均衡影响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从“管理”到“治理”的跃迁,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转型,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管理和治理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政方式,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念。从管理向治理的跃迁,在国际范围内主要缘于世界银行的大力推介、一些社会学科领域的范式危机、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福利国家政策危机与全球化的挑战,在中国则主要缘于传统管理方式困境的促逼、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换的要求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解放。从“管理”到“治理”的跃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国家立法是实现社会资源分配或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尽管人们渴望国家立法对社会资源实现正义分配,但是由于社会各群体对国家立法权拥有的不平衡性,最终导致国家立法对有限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正性,进而使法律的遵守失去正当性理由。当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挑战时,社会群体之间矛盾冲突的加剧与最终恶化就是对国家立法实体与程序的彻底颠覆,从而出现"有法律却无秩序"的政治法律学困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新时代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和实现路径,可以更好推进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代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包括协同高效维护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治理共同体;注重法治思维维护国家安全:增强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法治底蕴;注重科技赋能维护国家安全:确立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科技先导;注重基层基础维护国家安全:凸显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立体性构造;打造坚强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把握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关键;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深层意识;推进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夯实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民为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观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治国理政中所需要汲取的重要思想资源和智慧之源。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上的展开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执政方针理念的层面,必须要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传承和发展民本思想;二是政治制度的层面,必须要在健全协商民主中传承和发展民本思想。而协商民主既是民本思想的历史传承,又是其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所以更接近善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非常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发展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等重要观点,这些命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了学术界关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包括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必要性、意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征、基本构成要素及建设对策等方面,分析了分歧和会通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深化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四个方面,即政府功能界定,内部结构及各要素地位及相关关系分析,中国话语、中国经验、中国理论阐释,以及多学科多角度阐发等。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十分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于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原因,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化解群体性事件,必须结合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发展,从现代国家建设和社会建设两个方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治政道德规定“人类心灵的秩序”,奠定德治基础,体现德治价值。中国当代治政道德主要表现在“为民、务实、清廉、勤政、选贤、慎权、团结、创新”。其建设在于加强治政道德教育、强化干部任用以德为先导向、加强治政道德规范体系建设、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民主化法治化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国家能力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相互适应与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学术界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掀起了一股研究的热潮,研究主要聚焦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概念、构成要素、能力现代化和提升途径等问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应看到,国家治理能力研究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研究的生长空间还非常广阔,诸如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理论、国家治理能力的系统性、国家治理能力的实证比较等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制度建设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制度建设尚存在制度现代化水平不高、制度执行力不强、制度建设中公民参与程度不够等诸多问题。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从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建设、加强制度执行主体的能力建设、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推进,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和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命题,从矛盾分析法、问题意识、主体意识等哲学原理和哲学观点的角度可以较好地阐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不仅是治国理政实践,也是重大的理论课题。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国家在自行消亡前将经历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阶段,过渡阶段的国家与国家治理具备新的特点,不仅保留了国家的阶级本质,更体现了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性、公共性、人民性的特点。马克思对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虽多是预测性的,但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检验,证明了其正确性和科学性,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马克思国家治理思想的理论框架下,中国国家治理应以阶级性、社会性、历史性为价值旨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概念,这对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参政党的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参政党应审视自身在国家治理中的位置,深入理解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为指导,促进自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民主监督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发展,使自身参政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