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代际互助是中国家庭的重要传统,在二孩生育问题上,父代能否承担孙子女照料是决定子代家庭生育二孩的重要条件。基于当下隔代照料类型的差异,论文提出了候鸟型照料和留守型照料两种过渡形态的照料模式,前一种照料模式以老年流动为前提;后一种照料模式是以儿童留守为前提。两种照料模式都是基于节约家庭抚育成本的策略安排。论文利用2015年北京市青年人口发展状况调查数据研究表明,候鸟型照料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青年夫妇生育二孩的意愿,但其强度和稳定性低于长期共居型的照料。而留守型照料对二孩生育意愿产生了逆向的作用,采取留守型照料的青年夫妇相对排斥生育二孩,城市化过程中弱势群体在生育行为上越来越趋于保守。论文认为逐渐完善候鸟型老年群体的福利安排,对于二孩生育问题也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父母辈在“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下对其子女生育二孩的意愿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影响父母辈意愿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父母辈扮演的不同家庭角色进行意愿比较.本项目组调查了合肥市400名城乡父母辈人群对于其子女生育二孩的意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父母辈传统生育观念未根本改变,以农村尤甚;男性的性别偏好高于女性,以男方父亲尤甚;头胎孩子的性别影响父母辈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应秉承渐进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原则,既要因城施策,也要因层施策。流动人口多层次的住房状况是流动人口住房保障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然而,有关流动人口的住房分层以及流动人口住房分层背景下住房保障的讨论不够充分。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形成了“四层八类”的住房分层结构。流动人口住房上层为已获住房产权的有房阶层,流动人口住房中上层为住在居委会辖区的租房阶层,流动人口住房中下层为住在村委会辖区的租房阶层,流动人口住房下层为住在宿舍等其他住房的住房阶层。住房阶层内又可以根据住房权属关系和辖区分为多种类型。研究认为,提高流动人口的住房水平需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政府调控稳定住房市场结构与价格,针对流动人口特点提供适配的住房;既要提高商品房市场和租赁房市场住房品种的多层次性,也要促进保障性住房的多样性及保障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住房金融化和世代不平等日渐加剧的背景下,论文探讨了当前中国城市青年住房状况及其制度成因。基于CHFS 2011—2019年数据的分析发现,相比于非青年,大龄青年人均住房面积劣势已经从3平米扩大到了9平米;同时,低龄青年的面积劣势也开始显现。大约60%的代际差距归因于房价增速超过收入增速的市场因素。大部分家庭参与到了直接或间接的青年住房补偿之中,提供首付的家庭比例在20年间从9%上升到了53%,但是“天花板效应”已经出现。保障房形式以及自建扩建和小产权房等住房再分配形式发挥了重要的缓解作用,但仅能补偿6.5%的代际差距。研究结果提醒,应更加关注房价过快上涨下,大龄青年群体的住房困难;更充分发挥保障房、自建扩建等正式与非正式住房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广东省的问卷调查分析认为,生育孩子数量对女性养老金有显著影响,女性会因生育遭受“养老金惩罚”,且“二孩”生育女性遭受的养老金损失高于“一孩”生育女性。可见,“生育收入惩罚”效应不仅作用于女性职业生涯期间,还作用于女性年老退休以后。因此,应坚持性别平等的原则,完善退休制度和公共托育服务,合理制定缴费年限、缴费指数、账户设置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标准,以削减女性“生育养老金惩罚”,提升“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中青年女性购房比例增加,打破了传统以男性为主体的性别购买结构。论文基于性别角色视角,采用CFPS 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研究在社会转型和家庭少子化双重背景下,社会性别角色变换对青年女性住房获得的影响机制。中国的工业化和性别平等政策增强了女性的个体独立性,高等教育普及化增强了女性的职业和经济能力,少子化等家庭结构变迁改变了女性的家庭角色和家庭财产分配格局,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青年女性的住房获得。数据分析显示,个人和家庭禀赋对青年住房获得的影响显著。在住房产权获得上,技术精英和高收入青年女性具有显著优势,“独生子”和“独生女”具有优势,“非独生女”处于劣势,父辈教育程度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个体和父辈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对青年女性住房资产获得有显著正向影响。论文从社会变迁和角色变化的角度解释青年女性购房现象,探究了住房市场变化的社会文化根源,建议政策制定者关注女性的个体化住房需求,并建立更加平等的住房权益分配和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7.
《生育制度》一书中体现了费孝通先生思想观点的前瞻性、思维方式的独特性、理论分析的生动性、逻辑论证的严密性。作为一位功能主义者,在特殊的时代,费先生更加强调了"功能"也会有其局限性。而费先生自己对学术的回顾与反思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8.
张哲 《法制与社会》2014,(6):248-249
"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个世纪70年代在我国实施以来,在控制人口数量、缓解环境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该项政策的弊端逐渐显露,人口结构不合理,"未富先老"成为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决定》中明确表示要启动"单独二孩"政策,以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该项政策实施的意义及带来的影响出发,探讨其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本质上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变迁的动态过程。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其中生育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无疑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化对生育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本质上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全面转型和变迁的动态过程。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其中生育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无疑也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1.
鉴于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已成为当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实施的重要抓手,而探索政府支持行为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则是关键之举.在实践中,政府总是希望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中发挥重要影响作用,但有时政府的支持行为不但没有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究竟政府支持行为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中小企业创新,学界对此并未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虞虹 《广东法学》2003,(5):52-55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福利分房制度的取消加速了商品房开发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购买商品房的行列。在购房过程中,选择按揭贷款付款方式的购房者,在支付完首付款、房屋维修基金、契税等各项高额费用的同时,发现还有一项  相似文献   

13.
性别福利体制是福利国家研究的主流议题之一。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回顾性别福利体制并检视其性别平等效益,通过分析性别福利体制的三大理论视角的逻辑起点、概念工具、操作化指标、模式划分及其对应的解释力和缺陷,比较不同性别福利体制背后的政策假设、政策目标及其所欲形塑的家计承担模式、所能达成的性别平等效果。论文希望通过评析国外性别福利体制的发展及其在性别平等方面的影响,推动中国社会政策研究的性别维度和中国家庭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家庭支持政策是影响女性就业和生育兼容性的关键因素。公共托育服务的普及、托育成本的下降、托育开放时间的延长以及生育假期制度有利于提高女性就业和生育的兼容性。因此,应对托育制度、生育假期和生育津贴制度进行完善,并对贫困生育女性提供托育支持和技能培训,以提高我国女性就业和生育的兼容性,优化“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扩散理论,实证检验其他企业对单个企业的企业年金参保和缴费决策的影响。在企业年金决策过程中,单个企业为降低决策的不确定性或优化竞争地位,会受到其他企业决策的影响。以2008—2014年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A股)为样本,构建企业年金参保和缴费数据库,控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所有制、税收、人力资源以及企业经营等内部因素后,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年金参保和缴费中存在显著的行业扩散和区域扩散。(2)参保决策中,单个企业的参保概率与行业和地区参保比例显著正相关,区域扩散影响更大。(3)缴费决策中,单个企业的缴费率与行业和地区平均缴费率显著正相关,两者影响力基本一致。建议建立区域、行业企业年金信息交流机制,促进企业沟通,推动企业年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大部制改革研究文献中,顶层设计不足被普遍视为改革的一个缺憾,同时被视为改革效果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但鲜有对此的专门研究。基于顶层设计的整合诠释框架,对大部制改革的审视围绕四个维度展开:全方位系统筹划;直面重大问题敢于突破;主体角度的"相对顶层观";时间维度上"一揽子方案"并"事前"出台。考察发现:两轮大部制改革符合顶层设计的两个"外在表征",但在系统筹划和改革力度两个"核心内涵"上存在不足或缺失。未来改革中强化顶层设计有几个着力点:职能转变的科学定位和新突破口的选择;加大机构改革力度并选择新的突破口;加强改革目标层次的系统筹划;加强时间进程的系统筹划和动态监管;推进机构改革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7.
18.
关于我国刑事判决已决事实对民事诉讼的效力问题,学界多植入域外已有判决效力制度规范或者理论予以研究,难免出现无法自洽之处。在我国制定法传统框架下,考察生效判决已决事实效力规则的渊源,以现行法规范解释为基础,兼顾刑、民两大诉讼形式相同而实质各异的事实认定思维路径,将刑事判决已决事实效力规则纳入证据规则范畴,明确其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效,并设计其具体规则,从而在保障民事审判权独立性的同时,有效发挥刑事判决已决事实对民事诉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第一代自上而下范式的政策实施研究与第二代自下而上范式的政策实施研究能否进行综合以及如何综合仍然是极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学术命题。在对已有的政策实施研究综合模型进行批评性讨论的基础上,重新构造了一个多重系统动态政策实施模型。政策实施的多重系统动态模型事实上包含了已有各个主要政策综合模型的基本特征,即不仅涵盖了各个已有综合模型所隐含的系统性,而且也突出了政策实施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性。论文提出的综合的分析性政策实施模型的优点是将各种影响政策实施的因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具体化、类型化与结构化,在该结构化关系图景中,可以更清晰地辨别出各种类型的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逻辑次序以及对最终政策实施效果的作用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中央的推动下各地政府在探索创新中形成了以政务中心模式、行政审批局模式两种主要的行政审批改革路径。通过对同一城市两个辖区行政审批改革实践的比较分析发现,政务中心模式和行政审批局模式不是前者被后者取代的线性演进关系,而是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发展方向的两个并行不悖的改革选项,各自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性。地方政府选择不同改革路径和模式,固然要考虑到模式特征和优势是否适合本地需要和制度环境,但也更受到地方竞争的影响:在没有上级政府干预和命令的前提下,政府间的竞争可能受两种机制的支配,一种是同区域间不愿学习借鉴的"排斥"机制,另一种是跨区域竞争下的积极学习并力图超越的"赶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